发展心理学知识真题版

上传人:l****i 文档编号:217551048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知识真题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真题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真题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真题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真题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知识真题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知识真题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发展心理学知识真题05年11月单选51、晶体智力的发展模式表现为( )(A) 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上升的趋势(B) 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下降的趋势(C) 在成人阶段既不上升也不下降(D) 倒U型曲线52、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A) 幼儿期(B) 青春期(C) 青年期(D) 更年期53、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心理过程是( )(A) 感知觉(B) 注意(C) 记忆(D) 思维54、流体智力( )(A) 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B) 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C) 更能反映人的聪明程度(D) 核心是空间想象力55、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有( )。(A) 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

2、以动作(B) 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C) 获得了守恒概念(D) 思维具有可逆性56、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 )(A) 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B) 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C) 同化、顺应(D) 观察学习、选择性模仿57、童年期自我描述的变化模式是( )(A) 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B) 从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C) 从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D) 从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58、青春期思维发展属于(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

3、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9、老年期一般是指( )以后。 A50岁 B 60岁 C 70岁 D80岁60、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首先两难故事法 C临床法 D心理测验法61、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A3个月 B B6个月 C1岁 D2岁多选132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有( )。A容易抑郁 B容易焦虑C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D青春期躁动133老年丧失期观认为老年期丧失的内容包括( )。A心身健康 B经济基础C社会角色 D生活价值参考答案 51-61 ABAAAAADBBB 132-133 CDABCD06年5月单选42、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4、 (A)饮食 (B)睡眠 (C)游戏 (D)学习43、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 (A)幼儿期 (B)青春期 (C)青年期 (D)更年期44、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结构的特点是( )。 (A)未掌握守恒 (B)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C)理解补偿关系 (D)相对性45、中年期记忆的变化表现为( )。 (A)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下降,而对表面细节的记忆并没有下降 (B)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而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没有下降 (C)大幅度下降(D)和青年期相比没有什么变化46、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繁衍”一词( )。 (A)仅指生育后代 (B)仅指事业的发展 (C)不单单指生育后代,更多的是指事业的发展

5、(D)更多的是指生育后代47、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 (A)客体永久性(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48、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49、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 )。 (A)斯金纳 (B)班杜拉 (C)皮亚杰 (D)乔姆斯基多选105、幼儿期语法结构的发展表现为( )。 (A)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B)从疑问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C)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

6、句 (D)从词数多的长句发展到词数少的短句106、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 )。 (A)老年丧失期观 (B)毕生发展观 (C)认知发展观 (D)道德发展观参考答案 4243444546474849CBCBCBAD105106ACAB06年11月单选38、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A)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增加(B)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C)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D)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逐渐加强39、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A)幼儿期(B)青春期(C)青年期(D)更年期40、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表现在( )。(A)成长者能够对自

7、己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父母却不能(B)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孩子自己却不能(C)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滞后,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超前(D)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41、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42、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 )。(A)2种水平和4个阶段(B)3 种水平和6个阶段(C)4种水平和8个阶段(D)4种水平和6个阶段43、一般认为,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左右。(A)8岁(B)

8、10 岁(C)12 岁(D)14 岁多选94、言语发展的后天学习理论派别有( )。(A)环境决定论(B)相互作用论(C)强化说(D)社会学习说)的特征。(A)获得了守恒概念(B)思维具有可逆性(C)可以进行逻辑运算的特征(D)可以提出问题的假设97、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A)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B)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C)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D)能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但机械记忆的效果较差参考答案 383940CBD414243ABB94959697CDABCABCABC07年5月单选38、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A)尚不

9、能进行道德判断(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39、婴儿偏爱注视()。 (A)灰色(B)正常的人脸 (C)静止不动的物体 (D)扭曲的人脸40、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饮食 (B)睡眠 (C)游戏 (D)学习41、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A)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发展为以抽象思维为主(B)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C)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形象逻辑思维的过渡(D)以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逻辑思维向辨

10、证逻辑思维的过渡42、()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转换,进而认识事物的不变性. (A)辨证思维(B)思维的可逆性(C)补偿关系的认知 (D)守恒43、青春期同伴关系的特点是() (A)交友范围扩大(B)的友范围缩小(C)知心朋友是异性(D)团伙人数最多多选94、皮亚杰认为,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的形式进行的。 (A)整合 (B)同化(C)顺应 (D)平衡95、幼儿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A)从独白语向对话语发展(B)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C)从连贯语向情境语发展(D)从情境语向连貫语发展96、小学阶段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有()。 (A)复述 (B)大脑风暴法(C)组织

11、。 (D)谐音记忆法97、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A)最初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 (B)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此的,以后才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的兴趣 (C)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加强参考答案 383940DBC414243BCB94959697BCCDACBC07年11月单选38、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先天的成熟 (B)动作 (C)后天的经验 (D)本能39、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依据是( )。 (A)社会化程度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40、观察

12、学习是指( )。 (A)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惩而产生的学习 (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课外学习 (C)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D)个人通过了解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41、感知能力发展的训练和干预的关键期在( )。 (A)胎儿期 (B)幼儿期 (C)婴儿期 (D)童年期42、母亲在身边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说明婴儿存在( )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困难型依恋43、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饮食 (B)睡眠 (C)游戏 (D)学习多选94、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 (A)思维发展出现质变 (B)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C)思维发展没有出现质变 (D)可以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95、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 (A)硬抵抗 (B)软抵抗 (C)不抵抗 (D)反抗的迁移96、成人思维的主要特点为( )。 (A)辨证性 (B)相对性 (C)实用性 (D)抽象性97、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 )。 (A)道德发展观 (B)毕生发展观 (C)认知衰退观 (D)老年丧失期观参考答案383940414243BBDCAC9495ABABD96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