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探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7501470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课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课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课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信息技术课探析 李雪迁摘要:在21世纪,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现状入手,阐明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应该从教材、教法、课堂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突破。在没有应试任务的前提下,应该将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教与学有机融合,发挥技术学科注重应用的特点,有效地支持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學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信息素养;技能教学目前,信息技术课是初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信息化环

2、境下学习技巧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课程。因此,它不能只是完成单一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技能的教学,而应该将传授操作技能与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相融合,发挥技术学科注重应用的特点,有效地支持学校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现状分析目前,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普遍要在一个脱离互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机房内,完成诸如文字处理、计算机常用设置、幻灯片制作等计算机基本操作内容的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激发教与学双方的兴趣,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教学内容简单、滞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内容更新速度很难

3、跟上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速度,其内容偏重于基本操作与应用,简单、滞后,即使涉及一些程序编写、网页制作、互联网操作等内容,也都因为不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导致教学目标过于简单、虚化,加之没有考试任务,很难激发教与学双方的兴趣与激情。同时,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及网络的认识大多数停留在娱乐功能上面,没有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完成学科学习、协作交流等意识和动机,也导致其学习目标的偏向。(二)课堂教学场地、环境、设备固定由于学生认识和动机的偏向,造成其课堂学习兴趣不足。这一现象将导致信息技术课堂难于管理。于是,教师不得已采用一些手段来维持正常课堂秩序,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通常信息技术课要安排在多媒体机房,使用统一管理

4、且带有保护卡的计算机,上课时一般要断开互联网。尽管出于某种无奈,但是在这种教学场地、环境、设备固定、封闭(与互联网断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难实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也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处理能力。(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机房、多媒体教学系统、简单的任务式教学,这些通常是信息技术课采用的教学模式。虽然任务式教学模式已经普遍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但是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任务时,由于诸多限制并不能综合考虑任务的实用性、复杂度、创造性、协作性等因素。这种简单的任务式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并持续维持学生的兴趣。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探究(一)突破学科限制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出现的以上问题,信息

5、技术教师应突破限制,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资源正确熟练地应用于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不应照本宣科,机械地完成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源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实际,大胆提升。适时、适量、适度地扩展延伸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技能为核心,突破教材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其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场地、软硬件环境以及设备的使用也应该突破传统限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将信息技术课堂放在机房、创客空间、Pad教室等场地上课。即使是普通教室,如果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借助手机、Pad、电子书

6、包等设备的支撑,依然可以完成一堂效果良好的信息技术课。(二)突出学科特点对于广大用户来说,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在信息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突出技术性、应用性的特点,与学科教学融合,与信息化学习融合,让信息技术教学融于学科的教与学,突出其学科特点。通过信息技术课教会学生熟练地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设备、资源实际应用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交流、协作、创新、共享之中,指导学生将各种信息化手段、设备、资源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种教学活动。(三)探索“一课双师”课堂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为实现包括以上两点想法的改革和创新,则必须探索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改进教学内容的设

7、计,各种场地、环境、设备的融合,使教与用紧密结合。为此,可以大胆设想“一课双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一课双师”课堂可以配备一名学科教师+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双师模式,信息技术教师为主,学科教师则作为任务的发布与检查者。两位教师可以共同备课,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完成各门学科学习任务为主,可以涉及课前的预习、设疑,课上的协作、交流、展示,课后的反思、拓展等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的掌握与应用。学科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应做到分工明确、紧密合作。通过创设环境、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将信息技术灵活、熟练、自主地应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互助、测试、反馈等过程中。通过这种“一课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由学科教学产生需求,由需求促进应用,由应用带动创新。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课应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有效平台,助力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