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2山岳的形成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17465590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4.2山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4.2山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4.2山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4.2山岳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4.2山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4.2山岳的形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第四章其次节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明确课标要求1. 明白褶皱的概念和褶皱的基本形状;2. 明白褶皱山的形成和褶皱山的基本形状特点;3. 能够在不同的示意图中识别和判读背斜与向斜;4. 知道和懂得断层的概念和断块山的形成,明白断块山的基本形状特点;5. 知道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 结合详细图像,明白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状特点;2. 能在示意图上识别和判定背斜和向斜;3. 懂得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并能够明白其形成的缘由;4. 能够结合实例,懂得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特点;5. 知道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过程与方法

2、目标:1.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状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2. 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育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才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爱好,从而培育科学的学习态度;三.教学过程多媒体投影:珠穆朗玛峰的自然风光设问:珠穆朗玛峰为如何形成的呢?同学阅读教材;一.山岳的形成1. 褶皱山多媒体投影: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同学摸索;同学尝试回答;老师引导演示:以课本演示岩层受力的方向,形成的基本形状背斜和向斜;同学仿照;多媒体投影:背斜和向斜的对比表格;名称岩层形状地势判定依据岩层出露特点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背斜向斜同学

3、阅读教材;同学填写表格;名称岩层形状地势判定依据岩层出露特点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岩层向上拱起未受腐蚀,成为山岭背斜久经腐蚀,形成谷地中部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岩 层 从 中心 向 两侧 由 老 到新 对 称分布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岩层向下弯曲未受腐蚀,成为谷地向斜地势倒置,形成山岭中部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岩 层 从 中心 向 两侧 由 心 到老 对 称分布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老师提问并点评;多媒体演示: 1. 演示岩层的受力情形,说明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常被腐蚀成为谷地;向斜的轴部因受力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腐

4、蚀,反而形成山岭;2.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提问:背斜和向斜的判定依据为什么?同学摸索后回答;老师总结:1. 从地表形状和岩层新老关系两方面比较背斜和向斜,其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最重要的判定依据;2. 在对有关地质示意图进行背斜和向斜判定时,不能单看其地表形状,一般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判定:依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定;通过观看岩层之间的关系,以复原构造的原先面貌来判定;多媒体投影:“华山.庐山.泰山”景观图提问:“华山.庐山.泰山”属于哪种山?同学阅读教材;承转过渡;2. 断块山多媒体投影:断层和断块山的形成过程老师引导:要求同学从岩体受力.位移方向和地表形状三个方面来加以懂得

5、;承转过渡;除了断块山,仍有哪种缘由形成的山?3. 火山多媒体投影:火山的喷发过程老师点拨:同学应当把握火山的形成.火山的结构.火山的规模等方面的学问;设问:如何评判火山与人类的关系?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同学摸索后争论;老师总结:应当以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火山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多媒体投影:本课练习1. 关于地质作用的表达,正确选项:A.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B. 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为弱小而不普遍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为判定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D. 断层构造地带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或悬崖2. 读下图,判定:A. 处为向斜,处为背斜,处有断

6、层构造B. 处为背斜,处为向斜,处反应海陆变迁C.处为盆地,处为山峰,处反映地壳的升降运动D.处为火山造成的地势,处将形成块状山地3.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为 ;地貌名称为 ;( 2)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缘由为 ;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4. 读下图,图中岩层由A 到 D,形成时代由新到老,回答以下问题: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 1)从地势形状看,M为 , N为 ;( 2)从地质构造看,M为 , N为 ,判定依据为 ;( 3)M处地势的成因为 , N 处地势的成因为 ;5. 读“某地地质和等高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区的地貌为 ,判定依据为 ;( 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判定依据为 ;精品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