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共21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463588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共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共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共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共2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共2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共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共21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前言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贸易发展报告1997年版考察了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的动向,指出其具有低增长、不平等扩大这两个特征。在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南北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世界经济进一步两极分化,而且80年代之前的趋势发生了逆转,国内的贫富差距也不断有了扩大。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可通过收入利润的集中高储蓄高投资这一过程带来高增长及其成果的均分这样一种乐观论调相反,现实是造成了低增长和不平等的扩大。如此看来,80年代以后的世界经济及其发展状况并不可喜。因此,东亚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尤其是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1993年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也

2、是可以理解的。该报告将东亚8个国家和地区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及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称为实绩优良的亚洲经济实体-,作为东亚经济发展奇迹的两大特征,列举了高速增长的持续和分配不平等的减少。但是,在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和转而采取外汇管理浮动制所引致的波及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危机这一背景下,已有人认为奇迹已经结束。这样,现在便有了重新考察世界银行报告和东亚经济发展的好机会。一、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奇迹首先来看看世界银行报告的主张。如前所述,该报告列举了高速增长的持续和分配不平等的减少作为东亚经济奇迹的两大特征。该报告还列举了人力资本及实物资本的积累和如此积累起来的

3、资源的有效分配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两点作为东亚经济取得成功的原因。从上述意义来看,关于东亚经济的成功,并没有什么奇迹。东亚经济只不过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更有效地利用了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机能,正如世界银行总裁普雷斯顿所述,该报告所设定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东亚经济的成功与政府的关系,换言之,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根据该报告,关于东亚的高增长与政策的关系,有两个代表性见解。一个是查尔斯沃尔夫和爱德华德臣等所代表的新古典派的见解,另一个是阿里斯阿姆斯登和罗伯特韦德等的修正主义的见解。前者认为东亚经济成功的原因是,政府将市场机能摆在第一位,实施了发挥该机能所必需的基本政策,并没有另外进行政策介入。后者则主张

4、东亚的经济成功与新古典派的模式完全不相符,而更符合政府以决定性的方法诱导市场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该报告认为上述两个见解都没能充分地说明东亚经济的成功,因此排除了这两个见解,而采用了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1993年版所提出的亲市场的方法-。亲市场的方法认为,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必须发挥4个作用确保充分的人力投资、为私营企业提供竞争环境、为国际贸易维持开放的经济、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如果超出这些作用,政府干预可能会带来害处而非益处。该报告将这种亲市场的方法适用于东亚,新开发了用于成长的机能性方法的框架。带来人称东亚经济奇迹的结果高速而持续的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的是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积累、资

5、源的有效分配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种成长机能。弄清基本政策和选择性干预这两个政策选择方案对这种成长机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才是该报告所要致力的研究课题。这就是附有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这一副标题的理由。作为东亚的经验教训,该报告总结道就东亚经济来看,应该说它们正确地实施了以稳定的宏观经济为主的基本政策。如果没有这种基本政策,就没有经济增长的基础,生产率也不会提高;无论东亚的选择性干预政策的决定性特征是否明朗,都在限制成本这一明确的范围内实施了该政策。并认为在东亚最重视的是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可能危害这种政策的政府干预或要改变、或已被放弃。最后考察了干预政策是否成功、东亚的干预政策是否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6、这个问题。其结论是特定产业的振兴政策一般看来并没有获得成功,因此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基本上不能作为参考;对特定产业的政策性贷款虽有发挥作用的时候,但伴有很大的失败风险;不过,出口振兴战略是比其他战略成功得多的政策性干预,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最有参考价值,因此干预是东亚经济获得成功的因素这一事实不能成为抵制必要的市场导向性改革的根据。对东亚奇迹的批评1东亚奇迹受到了发展经济学及东亚经济研究人员的很大关注,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其中心也是该报告设为主要课题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尤其是围绕其结论部分所主张的对产业政策的评价展开了议论。在对世界银行报告的批评中,只有在日本的议论是重要的。也许可以将日本的议论

7、总称为日本式方法稻田十一表1。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已根据东亚的产业政策动态的比较优势和关于政策性金融的经验指出了市场原理的界限。石川滋提倡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方法促进未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发达,原洋之介也很重视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人和金融业者的中介机能。而且都像白鸟正喜做出的恰当总结那样,假设市场机制不仅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会发挥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开发不能取得进展是因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而使市场机制没有起到作用的缘故,因此他们均驳斥了如果政府停止市场干预,经济将会发展这一前提的虚构性。表1华盛顿合意与日本式方法的比较附图资料来源稻田十一华盛顿合意与日本式方法,外交时报,1997年9月,第18

8、页。对东亚奇迹的批评2下面拟就我们对世界银行报告的批评做如下3点叙述。第一点是关于分配的公平问题。该报告叙述道,经济的高增长和收入的均等化已经并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其后的讨论。我们对东亚以为基准的经济高增长其统计的信赖性并没有异议,但关于收入分配,却有很大的探讨余地。像该报告那样对东亚的长期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进行研究时,长期保持同等质量且可用于国际比较的资料的存在是一个前提,但关于收入分配,也因对东亚的收入分布的研究比其他地区晚,这一条件未必能够具备。为此,人们认为东亚的收入分配已经公平化的命题并未充分地令人信服地得到确证。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在东亚当中,例如泰国及马来西亚等不仅没有出现

9、收入分配的长期均等化动向,而且不平等程度仍然很高。例如,上述的贸发会议的贸易发展报告1997年版认为,关于东亚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很低且已经下降的老一套记述是错误的,东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同乃至更为严重。因此,将经济高增长和收入均等化作为当然的前提进行其后的讨论,这种研究方法尚有问题。第二点是关于市场的失败。该报告的确也提到了市场的失败,但那只是从政府主导对付市场失败促进民间企业的协调行动及设定明确的业绩基准等这样一种狭隘的角度来探讨。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东亚的经济发展引起了水和大气的污染、工业废物的增多、热带森林的砍伐及土壤侵蚀等严重的环境破坏这样的市场失败,联合国亚太经社理

10、事会等的研究也已弄清了其实际情况。环境白皮书1992年版也认为,东亚推行面向出口型的经济开发,并不断取得了成功。但却出现了因缺乏对环境的关心而破坏了产业基础的现象。工业生产中环境对策的缺乏、自然资源的过剩引起的掠夺性利用、城市的急速扩大所引起的公害等等都是由于各经济主体仅追求眼前的利益、难以采取顾及环境的行动。另外,该白皮书还指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关环境恶化时遭受损害的知识未必在政府和企业中得到充分的普及,并提到了市场的失败和政府及企业的责任和作用。尽管如此,该报告的无论哪一部分都找不到对环境问题的分析。这样并不能阐明东亚经济发展的全貌。第三点拟探讨一下该报告设定为主要课题的市场与政府的关

11、系。关于战后至今发展中国家开发论的变迁,高地康郎在进行广泛而出色的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进入90年代后,80年代新古典派的开发论占主流、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调整作为中心的状况已开始发生了变化。其背景有80年代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经济负增长、初级产品价格下跌交易条件恶化、累积债务和偿债义务增加等失去的10年,陷入这样一种深刻的经济危机,作为其对策而提出的结构调整很少有成功的例子,债务问题便遗留到了90年代。随后,如所周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进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调整,其理论根据就是以市场机能为第一位、排除政府干预的新古典派经济学。这样,进入90年代后,随着人们认识到结构调整政策的界限,也开

12、始追求开发理论的新的展开。为了响应这个新的课题,世界银行提出的正是亲市场的方法,将这一方法用于东亚而编写出来的报告就是东亚奇迹,这些在上文已经提到。在亲市场的方法中,虽然提到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但这只不过是处于新古典派开发论的延长线上。对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世界儿童白皮书1992年版已经做了驳斥。该白皮书坚持认为在亲市场的方法中政府的行动与其说是经济管理,不如说是属于社会投资的领域,并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人们证明其没有害处之前总是有害的,但那离一直致力于解决人类最深刻问题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要求的政府的作用仍相去甚远。这样,进入90年代后,如前所述,开发理论有了新的展开。即开发理论的模式转

13、换乃至人称复兴运动的情况的发生。在探讨这一新的动向时,可参考英国萨西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见解。一句话,他们的见解就是从华盛顿合意到新凯恩斯合意。萨西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所长约翰托伊认为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初的新古典派经济学的复活是对战后发展经济学中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并详细地回忆了以约翰逊和鲍尔等为先锋的反革命潮流兴起后、80年代迎来高峰期的经过。汉斯辛格说,从华盛顿合意到战后的新凯恩斯合意这样近乎妥协的协议、这次又到包含环境、贫困的减少、人力资本及人权等新问题的协议,出现了钟摆不断往回摆的征兆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中的新方法即是如此。二、从奇迹到亚洲货币经济危机据波尔

14、库尔格曼说,华盛顿合意的命名者是位于华盛顿的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森,这意味着它是集中在既是美国政府的所在地、事实上也是全世界首府的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等各种机构和对社会舆论造成影响的领导者们所共有的模式。据说其定义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经济政策中的道德项目自由的市场和健全的货币才是发展经济的关键这一信念。其想法是,只要让贸易自由化、让国营企业民营化、使财政均衡、将汇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经济起飞的条件就会具备。如果找到具备这些条件的国家进行投资,几乎毫无疑问地会马上得到回报。上述的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奇迹评价道,接受华盛顿合意并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是东亚各国及地区,在东亚当中,比起东北

15、亚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更加忠实于新古典派经济学的原则,政府没有干预,产业政策也没有实施。松山们也说,虽说同样属于东亚奇迹,但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国家及地区的当局在工业化中尤其是在最能反映这一点的产业政策中的作用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列举了东南亚各国与东北亚不同,一直采取了较为自由的、市场导向型的政策、在振兴出口产业方面是相同的,两者的主要差异是东南亚强调现在的比较优势,而东北亚则强调将来的比较优势、东南亚重视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等,并导出了在全球化时代还是较为自由的、面向市场型的、重视外国直接投资的东南亚的产业政策一直得到世界性的支持这一结论。但是,1997年7月2日的泰铢贬值和改为管理浮动制的影响转眼之间就波及了东南亚各国,各国不仅出现了货币贬值、股价下跌,还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增长减退、就业不稳定、物价上涨等等。以往的高度经济增长一下子转入经济危机,如前所述,其中也出现了认为这是东南亚奇迹终结的见解。这次货币危机不能不令我们想起1994年底至1995年初发生的墨西哥货币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