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共5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462464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谈话式教学实例【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能力目标】通过图片和录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学会联系实际感受地球的形状,寻找生活中不易被人发现的证

2、明地球真正形状的蛛丝马迹。【程标准要求】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大小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方法】用事实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地理现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上: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

3、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的结论;月

4、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去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视频短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没有视频

5、也可以参考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本P3-4两个例证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想: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深更正确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老师展示图一组数据:记忆技巧:最大周长=赤道周长小结这节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教学反思和后记】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堂气氛一直很平和,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