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共13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458845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共1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共1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共1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共1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共1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共1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共13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一四年十二月专心-专注-专业目录2014年,中国民航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精神,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创机会的工作理念,加强就业指导、强化服务意识、深度拓展就业市场,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为民航企事业单位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力量。一、校2014应届毕业生就业基本

2、情况(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图 一我校2014应届毕业生共有5006人,其中:本科生3047人,研究生480人,专科生1479人(如图一)。1、研究生毕业生规模与结构图 二我校研究生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30个省市,其中毕业人数前三名的省市为: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生源主要以天津周边省份为主(如图二)。2、本科毕业生规模与结构图 三我校本科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31个省市,其中毕业人数前三名的省市为: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招生省份分布广泛,生源量分布较为均匀(如图三)。3、专科生毕业生规模与结构图 四我校专科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31个省市,其中毕业人数前三名的省市为:北京市,山东省,江苏省(如图四)。

3、(二)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我校2014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77%,其中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4.17%,本科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4.19%,专科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9.53%。(三)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根据我校毕业生就业具体情况,分别对就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所在城市进行统计。1、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属行业分布在我校已就业工作的毕业生中,从事民航行业或者与民航事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占总数的86.2%,从事非民航行业或与民航事业无关工作的毕业生占总数的13.8%(如图五)。作为中国民航高级管理和工程技术领域中间力量的行业应用型高校,鲜明的行业特色和培养模式,使得我校学生进入民航行业的比例较

4、高。高质量、严要求的教学管理模式,也使得我校学生在进入民航企事业单位之后,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评价。图 五2、毕业生签约人数排名前20单位我校学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前20家单位(如图六),就业人数约占整体毕业生39.99%。图 六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图 六从我校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来看(如图七),进入华北、华东、中南地区毕业生比例较高,分别占38.33%、22.02%和21.46%(地区划分按照民航管理区域划分方式进行划分,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中南地区:河南省

5、、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新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时,学校制定中国民航大学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学校为去西部的学生提供保留档案、给予生活补贴等政策,鼓励广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到西部地区占13.92%,其中近百名学生到新疆、西藏地区民航相关单位工作,为祖国西部地区的民航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展现出我校学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图 七4、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城市分布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城市来看(如图八),一线城市北京

6、、上海、广州、深圳的毕业生比例适中,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民航行业在二三线城市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选择工作不再盲目扎堆一线城市、而是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地选择就业地。图八二、就业工作主要举措学校深入实施“就业暖心工程”,深入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把就业指导和服务作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环节,并融合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同时加强职业指导的有效性,拓宽就业指导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学校强调要以行业需要为导向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培养并指导就业,要引导学生到民航事业最需要的地区和岗位上去,从基层做起,将严实作风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满足行业对学生综合素质

7、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建设民航强国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一)建立健全有效机制,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针对2014年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与任务,学校统一工作观念,做到了早启动、早安排、全程跟踪和攻坚的充分准备。校领导要求全校对就业工作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并就有关工作给予充分指导。就业办每月召开就业工作例会,按照月工作安排有条不紊地布置、开展各项工作。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就业办统一安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并按分工进行专门部署,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积极构建“一把手工程”,由主管校领导负责,学校就业办牵头,各学院成立了以主要党政领导为组长的就业

8、工作领导小组,以保障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学院根据本院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指导、宣传、推荐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积极向民航有关单位介绍专业培养目标和成果,拓展学生就业市场和提高专业的民航认可度。学校就业办通过及时召开就业例会和各学院沟通联系,研究就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总体上形成了学校领导重视、职能部门全力以赴、学院具体落实、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使我校的就业工作一直保持在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二)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结合“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办学思想,学校在继续稳固已有民航行业就业市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9、紧跟国内民航发展步伐,积极拓展新兴航空公司、航空制造企业、航空维修企业、航空物流企业的就业市场,开发通用航空领域及临空港经济区企业的就业资源,与通用航空领域知名企业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青云集团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立全面合作协议,并邀请其到校招聘。全年为用人单位招聘做好宣传、组织和后勤服务,为毕业生求职做好咨询、指导和推荐服务。就业办积极邀请用人单位到校招聘,为2014届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自2013年8月起共向1500余家用人单位邮寄了招聘会邀请函及2014届毕业生专业介绍及生源信息,全年有256家单位到校招聘,民航系统内企事业单位185家,可提供招聘岗位约5600个;

10、系统外企事业单位71家,可提供招聘岗位约800个;110余家用人单位通过网络招聘,提供可应聘岗位约1200个。全年招聘供需比达到1:1.6。成功举办专场招聘会180余场、大型“双选会”1场。(三)引入网络新媒体,优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学校非常重视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在保障传统网络平台“就业在线”每天发布最新信息的前提下,拓展移动终端就业信息服务,建立“中航大就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为广大校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同时为保证就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学校由专人对招聘单位和招聘信息进行核实,全年充分利用媒体(就业在线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等)渠道,共发布各类招聘信息、招聘公告

11、等千余条,极大地加强了就业信息的传达的覆盖率和效率。(四)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学校重视就业指导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就业指导教师”重点培养对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高水平的职业指导培训。全年共组织1人参加了全球生涯教练BCC培训、4人参加了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培训、1人参加了高级职业指导师培训、50人参加了TTT培训。学校现已形成一支几十名师资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一二课堂相结合,有效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学校每年邀请企业高管、优秀校友等人士开展就业创业相关讲座近百场。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

12、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创业概论大学生创业等课程,通过一二课堂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学校还开设生涯访谈室,接收学生的个人或团体咨询预约,个性化地解答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或求职方面的问题。从入校对学生进行专业认同教育,到二三年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再到毕业学年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做到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学校建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提供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在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两项银奖,三项铜奖。学校充分发挥就业导航

13、类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的带动作用,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竞赛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六)丰富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创新实践培养学校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建立合作,与五十多家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设立百余个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平台、与十余家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平台、在3家企业设立就业见习基地、与1家企业合办实践类学生社团等,多种模式的合作不仅增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学校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教育培养模式方面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立CDIO实验班,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全校建立15个创新实践基地,仅2014年已立项的国家级、天津市市级、企业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就达149项,投入经费210余万元,参与学生1800多人次,覆盖全校各学院各个本专科专业,在2014年“TI杯”天津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创新实践比赛中,取得各类奖项几十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