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7360373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 宋代艳曹舒展袁晓菲摘 要:恭维语作为一种积极评价,是人们在社交文化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复杂的言语行为。同时,恭维语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语言形式、话题等方面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该文拟从英汉恭维语的词汇用词、句法形式以及应答形式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旨在从文化角度探索分析可能造成英汉恭维语差异的原因,这对于外语教学及其研究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恭维语 言语行为 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H313 :A :1674-098X(2016)11(c)-0124-021 英汉恭维语研究背景恭维语是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从广义上

2、说,恭维语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对人或物的一种积极评价;具体地说,恭维语不是为了讨好而赞扬他人,而是说话者为了建立亲密、友善的社交关系而直接或间接地赞赏说话者之外的对象。在任何语言文化中,恭维语作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在问候、鼓励、表示祝贺、致谢、开启话题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团结。换句话说,恭维语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体现着一个人的社交成熟度和语言能力。2 英汉恭维语语言形式的对比英汉恭维语在语言形式如基本句法、语义层面都有着比较明显的程式化特征。总体而言,英语恭维语较汉语恭维语缺乏创造性,趋向使用有限的词语,而汉语恭维语趋向使用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修辞、成语或习惯用语来表达

3、积极的语义信息,因此更加具体化、多样化。2.1 英汉恭维语词汇用词的对比美国语言学家Manes和Wolfson(1981年)曾对恭维语的语料做过收集和分析,结果显示80%以上的恭维语通过形容词来传递积极的语义信息。其中,具有此功能且使用最频繁的5个形容词为nice、good、beautiful、pretty、great。此外,使用频率仅次于形容词的词类是动词,如:like、love、enjoy、admire、be。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like和love,频率高达86%,而这两个词在汉语恭维语则很少使用。国内学者贾玉新指出,汉语恭维语使用的形容词有“好、行、能干、乖”、副词“真、很、特、太、这

4、么、那样”以及极少的动词来传递积极的语义信息。对比发现,英语恭维语的程式化程度重于汉语恭维语,而汉语恭维语在用词上更加灵活、丰富,汉语恭维语更多趋向使用副词或副词与形容词、动词捆绑使用来传递积极的语义信息,而英语则更多地使用形容词。2.2 英汉恭维语句法形式的对比Manes和Wolfson指出语料中85%的恭维语主要通过以下3种句法形式表现:(1)NP+BE/LOOK+ADJ The flower looks really beautiful.(2)ILIKE/LOVE+NP I like that dress.(3)PRON+BE+ADJ+(NP) That is a lovely cute

5、 cat.国内学者贾玉新的研究指出汉语恭维语的常用句式有如下3种:(1)NP+ADV+ADJ 你家的花园真漂亮。(2)YOU+V+ADV+ADJ 你跳得真好啊。(3)YOU+NP+V+ADJ 你书法写得好。英语恭维语和汉语恭维语在句法形式上都是高度程式化的语言,且前者在程式化程度上高于后者。以句式“NP+be+(ADV)+ADJ”为例,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比较多地使用此句式,但两种语言在使用上有所不同。英语恭维语通常使用此句式来表达肯定性评价,而汉语恭维语常用此句式表达诸如“我想”“我希望”等語言行为。此外,英语恭维语较常使用第一人称代词作主语(e.g.Iappreciate your work

6、 very much),而这一现象在汉语恭维语中却极少出现,汉语恭维语较多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例:你干得太棒了!)。3 英汉恭维语应答形式的对比不同文化孕育不同的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恭维语的回应有所不同。概况地说,无论汉语恭维语还是英语恭维语的应答形式可以总结为两种:赞成和拒绝。对于恭维语的赞成,根据不同的方式和程度,赞成又可以分为积极的赞成和消极的赞成。积极的赞成一般是对个人的所有物进行称赞,而信息接受者对于称赞采取接受并在语意上对于称赞进一步肯定。消极的赞成则是为了避免积极称赞所造成的误会和尴尬而采取的应答形式,消极的赞成可以进一步大体分为3类:转移式、回赠式、弱化式赞成

7、。(1)转移式赞成一般是为了避免自夸之嫌,而重新转移称赞的方向和目标。A:Your sweater is so beautiful. B:My mother bought it to me.(2)回赠式赞成就是采用互夸的方式而反过来称赞对方。A:You are so funny. B:Thank you. You are a good listener.(3)弱化式赞成一般采用恭维程度较弱的词来弱化对方的夸奖。A:I have received the admission notice from Oxford University. B:That is so fantastic. A:Than

8、k you. It is a little bit pleasing.此例中使用pleasing来弱化前一句使用的fantastic。总体而言,汉语恭维语的回应模式更多地采用拒绝的形式而用谦虚的策略进行应答,相比较而言,英语恭维语则更多地偏向使用赞成的回应模式。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西方人在回答恭维语的时候都会采用简短的回答“Thank you”,而尽量避免针对恭维语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评论。中国人在回应恭维语时,即使是积极地回应恭维语,也随后会跟上一些谦虚的解释性话语。4 结语通过上述英汉恭维语的对比分析发现,即使表达同一功能的相同言语行为,两者在语言形式、回应的配置和安排上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换言之

9、,文化层面的适当言语行为取决于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基准。英汉恭维语言语行为之间的差异充分反映了英汉文化领域的差异。中国身为“礼”“仪”之邦,中华文化规定了社会文化团体中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特性,同时毫无疑问地在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中影响着恭维语等言语行为。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更多地注重个人主义,并且高度重视平等和水平关系,同时高度提倡人道主义、人权和民主。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在恭维语的使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和日常教学中,尤其在当今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渗透和影响的前提下,应该加强文化的涉及,同时在具体的交流实际中,秉承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恰当运用恭维语。参考文献1 Manes J,Wolfson N.Compliment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M.TESOL Quarterly,1981.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