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7357796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 况余江摘要:在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应当积极地向着智慧教学进行转变,将现代教学技术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开展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能力的快速提高。本文对互联网+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课堂;生物教学策略;分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领域出现了极大的变革,各类新鲜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在实际应用当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对其加以有效利用,让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高效的作用,带领学生更好地开展生物知识的学

2、习。一、课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在教学准备中总结教学规律、研究教学过程、设定教学目标。要在教学设计当中考虑到所有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传统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体,过分重视教师讲授,弱化了學生自主探究。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予以重视。“互联网+”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技术保障。教师可以将关键教学点制作成微课,与教学方案一同上传到学生QQ群中,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学生利用微课完成预习,巩固旧知识,产生新设想并将其应用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详细讲解叶绿体结构,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和原理,让学生观看之后开展讨论。学生会提出问题:光反应阶段NADP+与电子和H+结合,形成NADPH过程中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进行传递?教师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一问题出现在对水的光解与光合磷酸化的理解中。教师要对最初电子供体与最终的受体、电子传递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可以在PPT当中利用动画展示电子的传递以及ATP合成的全过程。还会有诸如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否只有硝化细菌之类的问题。教师不需要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回答,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自行查询,之后将其以作业的形式完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课中实现智慧课堂的智慧教学(一)利用互联网+优势,合理应用平台学校要在教学中实现人手一台平板电

4、脑的教学配置,可以利用科大讯飞的智学网平台以及轻智慧课堂的App。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做好资料的展示工作。例如,采用3D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细胞的有丝分裂,学生可以在动画当中对整个过程进行立体观察,从而更好地了解整个分裂过程。教师先将一个细胞周期划分成不同的时期,之后对每一个时期的具体特点进行总结,并将这些知识要点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讲解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点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针对黑板上的知识点展开想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之后再利用3D动画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性展示。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能够对动画进行反复的观看,从不同

5、角度观察整个细胞的分裂过程,直观地观看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等多种细胞结构上的变化。(二)加强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平台进行充分利用,加强师生之间互动。学生可以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在平台上传递给教师。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相关信息,并快速做出回应。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平台自身的检测功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评价。通过平台,教师可以将各类讲座或者学科性的座谈会等内容及时的向学生们发布,学生可以利用电脑随时针对这些内容展开互动学习。当前的智能手机普及率相对较高,每一个班级都应当组建自己的QQ群或者微信群,利用群平台进行实现生物知识的有效讨论。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当中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讨论

6、方向进行有效引导。教师可以针对高三学生开展复习专题的讲座,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群当中,让学生能够在平台当中下载相关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相关内容而更好地突破复习难点,让学生能够快速进步。(三)深入解读教材,使用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从中筛选出有用的教学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单单依靠教材当中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在教学工作当中进行更好地补充。教材的解读对于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而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却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快速提高。同样,互联网当中的信息种类繁多、质量驳杂,

7、需要教师进行认真地筛选,从而将更好的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神经细胞相关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静息状态下单根神经纤维膜练车电位差,并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将会发现安静状态下,膜的练车会存在一定的电位差,内点位要低于外电位。那么这种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离子分布在膜的两侧会存在差异性呢?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探究中会想到膜两侧带电离子之间的差异,以及膜的通透性。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要进行总结:静息状态下,细胞膜打开钾离子通道使其外流,提高了膜外的阳离子浓度。教师在讲解完上述知识点

8、后,为学生展示霍奇金实验结果,在视频当中播放神经纤维对神经冲动进行传导的视频。学生会发现当神经细胞出现兴奋时,膜电位出现正负转换,变成外负内正的形式,出现动作电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膜内外的电位在神经细胞兴奋时会出现变化?这时学生会联想到细胞膜的离子分布以及膜的通透性等知识点。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要向学生讲解电位变化的原因是钠离子通道开放后出现了钠离子向膜内流动的原因,其流动过程中便出现了正电荷向膜内移动。神经纤维上的不同区域会出现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的出现会促使钠离子通道开放,造成这一区域出现兴奋。原兴奋区域也会由于钠离子通道的关闭和钾离子通道的开放恢复电子分布。静息电位与

9、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并非主要教学内容,但如果不进行详细讲解便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三、课后用智慧的方式进行科学评价与教学交流教学活动中课后评价也是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评价是衡量,价是指价值,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衡量了解课程的价值。在生物教学中,学校、家长、学生、教师都能进行评价,但是教师和家长给出的评价是外部的表现,其中仍有可以量化的指标评价,既生物测试成绩。通过学生的生物成绩就能了解学生的生物学习状况,并能探知到学生对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除此之外,一些无法使用定量描述的内容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包括对问题途径的解决、情感、意志、兴趣等这些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这些内容很难获得

10、客观评价。其实这些内容在东西对学生生物积极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也能对学生的生物知识构建起到影响。教学活动中使用智慧的方式进行科学化的评价,是教师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课后教师合理的使用互联网平台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内容互动教学,通过平台互动学生能及时的反馈出知识所学状况,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提问情况、预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譬如,开展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教学的时候,使用多媒体动演示渗透现象,教师让学生在问题完成后,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实验现象,并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实验发生的原因。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讨论中仅能说出自己的部分观点,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完成讨论,教师发现在课下非面

11、对面的讨论中气氛更为活跃,甚至有些平时不甚活泼的学生,也会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不要太多参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建立QQ群开展讨论,在讨论群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若從物理角度思考,水分子从长颈漏斗进入到烧杯,也有水分子从烧杯进入到长颈漏斗中。此刻学生马上提出质疑,为何长颈漏斗的页面会上升,教师要马上给学生点赞,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典型,是值得热议的。大家就这名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单位时间内从烧杯进入到长颈漏斗的水分子多于从长颈漏斗进入到烧杯,所以会出现漏斗页面上升的情况。学生对于这个答案的都点赞认同,通过点赞的方式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成就感

12、,且这种轻松的讨论方式会让学生放松心态,勇于参与讨论。然后教师继续深入提问,为什么不是从漏斗进入到烧杯的水分子多呢?学生回答烧杯中盛放的是清水,比蔗糖溶液的水分子个数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越来越接近真理,教师再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忽略了什么,教师的层层诱导,使学生能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教师使用协商的方式开展教学评价,能形成良好的互动评价。结束语:“互联网+”给课堂教学插上智慧翅膀,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更能在开拓学生视野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智慧受到启迪,进而能更好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参考文献:1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2李阳,耿瑞.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8(4):11-12.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