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7357661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宾摘 要 在淡水渔业发展过程中,良好的水环境是基础性条件。然而,社会经济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淡水渔业养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淡水渔业生态结构及功能的破坏。基于此,本文对淡水渔业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 淡水渔业 环境保护 生态养殖 S931.3 A 1003-1650(2017)05-0289-011 淡水渔业环境概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工业快速发展及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淡水渔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再加上人为捕捞,使得部分淡水湖泊生

2、态系统功能急剧减弱,各类水环境危害现象发生频率愈来愈高1。同时,部分淡水渔业养殖模式较为落后,资源消耗较大,容易影响水体质量,并且排污、净化措施不够到位,导致淡水环境当中营养元素如磷、氮等含量较高,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总体上来看,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环境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急需完善,相关保护工作有待加强。2 影响淡水渔业环境的相关因素分析淡水渔业环境污染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因素2:(1)养殖藥物。多数淡水渔业养殖户会选择杀虫剂、杀菌剂等药物来控制养殖水生生物病害;利用杀藻剂、除草剂等来抑制淡水植物生长,并且会采用杀杂鱼药物来控制非养殖类动物生长

3、。在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是主要产业之一,整体养殖规模较大,所投入的养殖药物量也十分巨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的用药习惯,甚至存在滥用药的行为,再加上宏观监管工作不够到位,容易出现水体污染、水环境生态失衡等各种问题,反而不利于淡水渔业健康发展。(2)养殖饲料。淡水渔业养殖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养殖方式,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养殖饲料。这些饲料不可能完全被所养殖的生物消化掉,部分会残留在水体当中。相关研究表明,市面上大多数养殖饲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其损失率接近40%。部分大规模渔业养殖基地每日投入的养殖饲料数量较大,很多未能够被水生生物正常消化的养殖饲料会不断累积,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一些

4、水域较深的区域当中,一些饲料会沉入水底,这部分饲料会消耗水体当中的养分,容易滋生大量厌氧生物,会让水底生态结构受到影响。(3)工业废水及城市废水污染。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排放量愈来愈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方法并不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淡水环境及其资源受到持续性的污染及破坏,影响了淡水渔业发展。3 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3.1 大力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传统淡水渔业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淡水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升产值。经过一段高增长期后,渔业经济会逐渐放缓,并且淡水渔业环境破坏程度变得愈来愈严重,渔业产品质量也会不断下降,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显然

5、是相悖的。淡水生态渔业弥补了传统淡水养殖的缺陷与漏洞。以草鱼养殖为例,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技术进行养殖。在一定规模的淡水水域中以网围的方式实施集约化精养,通过投放大规格鱼种,以养殖大规格成鱼的方式来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又如,在生态养殖当中可采用软体动物控制开发技术。部分淡水水域水质及底质较肥,可为软体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软体动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够成为部分鱼类或水生生物的食物,为渔业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结合软体动物生长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养殖方案,能够实现滤食性鱼类与软体动物互利共生。通过生态养殖,不仅能够保持稳定的水产业经济产值,还能够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淡水渔业

6、可持续发展。3.2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反映出淡水渔业的实际环境状况,便可提前采取一定措施来控制水环境污染。根据水域污染程度、污染因素及污染源情况,相关部门可制定保护性政策,避免淡水渔业环境受到持续性破坏。同时,要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并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渔业污染事故。地方政府要加强区域渔业环境检测网络建设,形成联网监测机制,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并将相关监测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社会化监督。3.3 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相关部门要发挥协同作用,相互配合,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

7、等方面。首先,要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在排放所有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入淡水环境当中。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若发现违规排放行为,以法律为后盾对违规对象进行严惩。其次,要大力推广科学水产养殖技术。由相关部门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科学饲养,合理控制养殖药物投放量及饲料投放量,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另外,要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在落实污染源普查及治理的过程中,还要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来修复水体,并做好相关修复评价工作,持续改善淡水渔业水环境质量。4 结语在淡水渔业养殖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相关环境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为此应通过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及污染控制工作,对淡水渔业环境进行持续性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参考文献1钟文武,王文玉,孙昳.云南省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90-292.2李建民.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03):177.3林益民.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水产科技,2016(04):44-45.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