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叶圣陶的孩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1730022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并不是叶圣陶的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并不是叶圣陶的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并不是叶圣陶的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并不是叶圣陶的孩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并不是叶圣陶的孩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并不是叶圣陶的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并不是叶圣陶的孩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并不是叶圣陶的孩子”姜广平一要坦率地说出叶圣陶这位“语文巨人”与我并无关系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但事实的确如此,在很多重要的关头,我都与这位“语文巨人”擦肩而过。但我知道,如果你是一个或者曾经是一个语文教师,那么,与叶圣陶相遇,便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顺题。你注定绕不过叶圣陶。1这差不多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宿命。事实上,我也没有绕开过。虽然,我并没有认真地读过叶圣陶几本书,然而,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或耳濡目染,或潜移默化,或通过其他师友的传播与影响,总会让一个在语文教育界立身的人不得不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稔熟于心了。这是叶圣陶的力量所在。你不得不承认,叶圣陶有一股这样的力量。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

2、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中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都是莎士比亚的孩子。细细思量一下,确实,西方自人文主义复兴以来,莎士比亚的影响力,谁又可以否认呢?哈罗德布鲁姆说:“莎士比亚为我们创造了心智和精神,我们只是姗姗来迟的追随者。”“他为我们所有人思考了所有的问题听起来怪让人不好意思的。”爱默生也有类似的观点:莎士比亚“为现代生活写好了教科书。”但是,哈罗德布鲁姆又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莎士比亚创造了我们,接着就不断地对我们进行遏止。”我这样理解这句话,西方现代所有的文明人是吃着莎士比亚的奶而长大的。而一旦长大之后,他们想要摆脱莎士比亚,都已经非常困难。而对一个作家,在面对莎士比亚时,你所能

3、做的,就是叹为观止、“望峰息心”!同样,这样的情形在中国,至少在大陆也是存在的:我们都是鲁迅的孩子。我们也可以说,“鲁迅为我们创造了心智和精神,我们只是姗姗来迟的追随者。”“鲁迅为我们所有人思考了所有的问题”,鲁迅“为中国现代生活写好了教科书。” “鲁迅创造了我们,接着就不断地对我们进行遏止。”我们同样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现代中国所有的文明人是吃着鲁迅的奶而长大的。而一旦长大之后,我们想要摆脱鲁迅,都已经非常困难。关于这一点,我们其实也可以在西方文学理论中寻找到理论根据,这就是弗洛伊德式的弑父情结。请注意,这是所有作家,或者所有想要创造自己的文艺作品的人们不可摆脱的宿命。真正的传承关系其实也有

4、逆向的。每一个“儿子”的内心,都有着“弑父”的情结与冲动。每一个作家,在寻找与培养了强大的父亲后,也在努力地背叛着父亲。范围缩小到语文界,我们似乎也可以说,我们都是叶圣陶的孩子。这也是非常准确的。这一点,既表明的了我们的传承,也描述了叶圣陶的影响力。这两个角度,就这样锁定了一个语文教师的一生。这似乎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宿命。大而言之,是语文的宿命。你走不出叶圣陶,你挣脱不了叶圣陶的影响。叶圣陶就这样“绑架”着你,将你带到了语文场里。因为,正如哈罗德布鲁姆所言,叶圣陶为我们创造了心智和精神,我们只是姗姗来迟的追随者。他为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思考了所有的问题,叶圣陶为现代语文写好了教科书。同样,是叶圣陶

5、创造了我们,接着他就不断地对我们进行遏止。我们没有一个人能走得出叶圣陶的影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叶圣陶。而语文教师的悲剧在于,几乎没有一个语文教师能够努力形成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并像一个作家对抗他的父辈偶像一样,以“弑父”的方式,完成一代代的语文教育的革命或语文教育命运的嬗变。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师,差不多都是精神上的侏儒。近八十年来,几乎无一人胆敢有勇气面对挡在前面的叶圣陶说:来将通名!挡我者死!福建学者潘新和在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里,关于叶圣陶,他写下了这样的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中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并

6、为此践履毕生。潘新和甚至仿照对鲁迅“民族魂”的评价这样描述叶圣陶:语文魂。对此,我们除了浩叹一声,又能说什么呢?但很多时候,面对神圣的语文,面对如此神圣的语文魂,我总无法不产生疑问,是什么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又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但未能出现叶圣陶先生所描画的那种美好情景,甚至到现在都未能走出“少、慢、差、费”的怪圈?语文教学到现在都未能走出困境,不幸而成为一种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如果说,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疼痛,可能也不为过。叶圣陶,是我们心造的一个脆弱的偶像?还是因为语文教学的文化坐标从来就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将他错误地作为了我们的坐标?坦率地说,一想到这些问题,我的内心非常不安。为中

7、国语文不安。二委实,叶圣陶,是我们心造的一个脆弱的偶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未能将语文教学的文化坐标和价值坐标真正建立起来。叶圣陶解决了很多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恰恰丢失了语文中最为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现在,我们不妨对叶氏的语文教育和实践的情况稍作梳理。叶氏从1919年发表第一篇教育论文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起,70年年里,已经完整地构建了他的语文教育体系。其主要教育理论与主张,我们不妨稍作一点回顾。第一、语文工具观和习惯说。叶圣陶认为,语文学科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工具学科。广大学生决不能仅仅因为学校里开设了语文课而学语文,更不能为了学习一些固定的模式以及应付各类考试而学语文,“语文是工具,自然科

8、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关于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叶圣陶在1942年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吕叔湘在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所写的序言中指出:“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的教学

9、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似乎,我们不需要多作议论,便知道叶圣陶在根本上就犯了什么错误,因而一误至今,以致语文一败涂地。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是,说及工具,叶氏将在封建的科举制度下,人们进学馆读经书、习八股也归入工具论的范畴之中,在认识国文教学中,叶圣陶说:“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意思是,那时候的人们,也用这样的工具,只不过,它只是被少数人利用来作为博取功名利禄的工具,作为敲开仕宦之门的一块敲门砖。可悲的是,就连鲁迅也都已经意识到,自人国文设科以来,国文教育已经越来越走下坡路了,从新文化运动

10、以来,国文教育,多所不堪,已经无法与过去相提并论了。这样看工具论,我们只能说,叶氏寻求到的工具,实在连封建社会读书人手上的敲门砖都还不如。叶圣陶语文教育的第二个重要思想便是本位主导观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坦率说,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非常普泛的方法论上升到“思想”,现在看来,其实是多么草率。对任何一门学科,“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可以成立的,也是一种原则。否则,教育的意义何在?至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要把学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的这样的本位主导观,看来也是经不住推敲的。因为,既然发生了教育,或者说,既然教育关系已经产生,教本身就是为了学的。我们真

11、的可以这样表述,叶圣陶在这里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第三点是:听说读写四者并重的教学思想。这一点似乎没有任何问题。然而,这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思想与思路因为“工具论”的主导,语文的四大行为效果与效用,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偏差。同样,在第四点关于“语文教师观和语文育人观”方面,因为工具论的作用,也就忽视了语文教师和学语文的人的个性背景与精神背景。而如果与孔子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相比,则两者之间,何异轩轾之分、天壤之别!当然,关于这一点,叶氏不但未能达到孔子的高度,反而将语文教育领上了一条令人遗憾的道路。从他1949年8月负责拟定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起,中国语文就开始被道德绑架,成为一种道德

12、律牵制、左右的一种附从。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对劳动跟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随时准备克服困难和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勇气,服从公共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的集体主义精神”列为第一项目标,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普通公民,决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而,在课程标准中将这样的道德理念换用成一种代表国家意志的“大词”,则不免是对语文的“反动”。更其滑稽的是,道德绑架的结果是,几十年来的语文教育,并没有出现诸

13、如李杜、唐宋八大家、曹雪芹等这样的“儒学生员”或“人形鹦鹉”,甚至就像为昭明太子注文选的“活书橱”李善这样的学术名家,似乎在当代语文教育体系下也难得一见啊。至于“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学术互动与蔚为大观的学术景致,当代语文教育更是暂付阙如啊!叶圣陶语文教育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国民教育观。叶圣陶认为,任何国民都有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心理需求,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满足他们接受(即“听”与“读”)和发表(即“说”与“写”)的心理需求而已。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当覆盖全社会,覆盖受教育者的全体;换言之,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都应该受到很好的语文教育。叶圣陶明确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

14、是其教育理念非常卓著的地方。但实际上应该看到,语文教育,它必然是一种全体国民教育。所以,如何评价这样的观点,我想,一个清醒的人,都会给出准确的判断。叶圣陶的改革思想未尝没有。叶圣陶认为,要使语文教改真正收到实效,决不能只局限于对某些枝枝蔓蔓的修补上,而应该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都要进行改革。然而,就教学思想而言,又回到了道德绑架的道路上。他说,语文教学思想的改革,必须彻底从“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的旧式教育中解放出来;对古代和国外的教育思想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批判地吸收、继承和发展,以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的关于语文课文例子说。在谈语文教本一文

15、中,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和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致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关于语文教材例子说,其实是叶圣陶的一种“谎言”,因为,既然是例子,就将语文这一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科学化了。同时,既然是例子,为什么叶圣陶要祭起“政治化”的工具,对进入例子行列的语文教材大肆删改呢?在这些被叶氏“手术刀”动作过的作者里,大多数作家都未能幸免,包括叶圣陶自己的好朋友如朱自清等人。我的意思是,既然是例子嘛,也可以像人一样,允许他是一个病人,我们对此“病例

16、”进行诊断、分析,然后进行治疗,使之走向完美,不也是例子说所涵盖的方法论吗?不同样能达到叶氏自己所说的“选定一些来读,举一隅而让学生以三隅反”的目的吗?至于叶氏所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种种的书”,我觉得大可怀疑。为什么怀疑,想来,八十年来或六十年来的语文教育,我们已经看到了更多的令人遗憾的地方。现在,在中小学,不要说学生,就是教师本人,只读教科书与教参的“读书人”实在太多了。叶圣陶语文愿景之下的全体国民教育,整体语文水准如斯,不知他老先生现在是否在灵下作自我反省。当然,叶圣陶有其语文教育审美观。有论者认为,叶圣陶的美学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中阅读、欣赏和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叶圣陶本人也认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应该认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对作品中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