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能力突破训练2(含详解)

上传人:会**** 文档编号:217256674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3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能力突破训练2(含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能力突破训练2(含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能力突破训练2(含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能力突破训练2(含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能力突破训练2(含详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能力突破训练2(含详解)(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2 年高考江苏卷)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 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 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像的意义。不难看出,E1E2,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HE1E20,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D均 错。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

2、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 C对。答案: C 2(2012 年高考北京卷) 已知 33As、35Br 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sCl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 As3S2ClD酸性: H3AsO4H2SO4H3PO4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角度分析,要了解同一主族、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A选项中 P的原子半径大于Cl,A错;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故B选项中热稳定性:HClHBrAsH3 ,D选项中酸性: H2SO4H3PO4H3

3、AsO4,B、D均错; S和 Cl 处于同一周期,故还原性:S2 Cl,而 As 和 Se处于同一周期,还原性:As3 Se2,而 S和 Se 又处于同一主族,还原性:Se2S2,故 C正确。答案: C 3(2012 年西安名校联考)X、Y、Z、W 、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主族, X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Z、W 、M是第 3 周期连续的三种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非金属,且原子半径ZWM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Z 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X、M两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XWM”可知, Z、W 、M分别是 Mg

4、 、Al 、Si。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Na,故 A错; N、Si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NH3SiH4 ,故 B错; N的氧化物不能作高温材料,故 C错;AlN 的水解反应为:AlN3H2O=Al(OH)3 NH3 ,Al(OH)3 可净水,故 D正确。答案: D 4(2012 年梅州调研 )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 2B(g) 2C(g) ;H0,平衡移动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1p2,纵坐标指C的质量分数Cp1p2,纵坐标指A的转化率Dp1p2,纵坐标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解析: 根据图像分析知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合上述反

5、应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将向正向移动,所以增大的物理量有A、B的转化率, C的质量分数和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由题给反应知,随压强的增大,A、 B的转化率, C的质量分数和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均增大,故B正确。答案: B 5(2012 年高考四川卷) 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 1.100 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 发生反应:2SO2 O22SO3 ;H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 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6、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 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 g D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90%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有:(1) 明确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 会利用差量法确定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3) 要知道 SO2与 BaCl2 不反应, 原因是弱酸不能制强酸。SO3的生成速率和SO2的消耗速率都是正反应速率,故A错。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小的原因,故B错。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315 mol, 据差量法可知, 反应的 SO2为 0.63 mol, 反应的

7、 O2为 0.315 mol,生成的SO3为 0.63 mol ,设 SO2开始时的物质的量为a mol ,列出量的关系为: 2SO2(g)O2(g)2SO3(g) 起始的物质的量/mol a 1.100 0 转化的物质的量/mol 0.63 0.315 0.63 平衡的物质的量/mol a 0.63 0.785 0.63 - 3 - 据平衡时的压强为反应前的82.5%,列出:a0.63 0.785 0.63a1.1000.825 ,解得 a0.7 ,故 SO2的转化率为0.63 mol0.7 mol100% 90% ,故 D正确。平衡时,将混合气体通入BaCl2 溶液中,只有SO3生成沉淀,

8、沉淀的物质的量与SO3的相等,为 0.63 mol ,沉淀的质量为0.63 mol 233 g/mol 146.79 g ,故 C错。答案: D 6(2012 年衡水模拟 ) 在一定温度下,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一个充入2 mol SO2 、1 mol O2 ,另一个充入2 mol SO3 ,发生反应2SO2(g);H 196.6 kJ/mol 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六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与三氧化硫的分解率之和为1,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相等,密度相等,压强相等,放出与吸收的热量相等,二氧化硫的浓度相同。A3 种B4 种C5 种D6 种解析: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一个充入2

9、 mol SO2 、1 mol O2 ,另一个充入2 mol SO3 ,可以达到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故正确,但是无法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和速率,故无法 确定是否正确。答案: B 7(2012 年北京海淀模拟) 相同温度下, 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 H 92.4 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 平衡时反应中N2 H2 NH3 1 3 0 放出热量a kJ 2 3 0 放出热量b kJ 2 6 0 放出热量c 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出热量关系:abC达到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DN2的转化率: 解析:化

10、学平衡的建立和反应的途径无关, 只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有关,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对于N2(g) 3H2(g) 2NH3(g) H 92.4 kJ/mol ,表示 1 mol N2(g)和 3 mol H2(g)完全反应转化为2 mol NH3(g) 时放出 92.4 kJ的热量,而 N2(g) 为可逆反应,即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A正确;化学平衡常数只与反应的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B错误;对于反应和反应,反应可以看做对反应增大压强,对于反应N2(g) 3H2(g)2NH3(g),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即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 D错误。答案: A

11、 8如图是甲醇 / 过氧化氢燃料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工作时,甲醇和过氧化氢分别进入燃料电池的燃料腔和氧化剂腔,在各自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并向外界输出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H2O2 2H 2e=2H2O B燃料腔中的多孔石墨电极为该燃料电池的正极C电池工作时,1 mol 甲醇被还原有6 mol 电子转移D电路中的电子经正极、负极、质子交换膜后再回到正极,形成闭合回路解析:多孔石墨电极既作电池正极也作负极;甲醇反应中被氧化;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答案: A 9(2012 年高考上海卷) 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 ANaHSO4 溶液 B

12、KF溶液CKAl(SO4)2 溶液DNaI 溶液解析: A中 H抑制 H2O的电离, B中 F, C中 Al3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答案: D 10(2012 年高考安徽卷) 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25时:HF(aq) OH (aq)=F (aq) H2O(l) H 67.7 kJ mol1 H (aq) OH (aq)=H2O(l) H 57.3 kJ mol1 在 20 mL 0.1 mol L 1 氢氟酸中加入V mL 0.1 mol L 1NaOH 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aq) H(aq) H 10.4 kJmol 1

13、 B当 V 20 时,溶液中: c(OH) c(HF) c(H) C当 V 20 时,溶液中: c(F )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F )c(OH)c(H )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特别注意,HF是弱酸,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要充分利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盖斯定律, 将式减去式可得:HF(aq)H(aq) F(aq) H10.4 kJ mol 1,故 A项错误。当 V20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F,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c(OH ) c(HF) c(H) ;因 F水解,故溶液中存- 5 - 在: c(F )B将、分别稀释到pH 5,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

14、的浓度均减小100 倍C在、中分别加入适量的NH4Cl晶体后,的pH减小,的pH不变D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 )c(H)10,盐酸的pH4,醋酸溶液的pH1。答案: A 12(2012 年北京西城模拟) 常温下,若HA溶液和 NaOH 溶液混合后pH7,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反应后HA可能有剩余B生成物NaA的水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CHA溶液和 NaOH 溶液的体积可能不相等DHA溶液的 c(H) 和 NaOH 溶液的 c(OH) 可能不相等解析: NaOH为强碱, HA可能为强酸,也可能为弱酸,NaA溶液的 pH大于或等于7。答案: B 13(2012 年北京

15、东城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013 molL 1 的溶液中, Ca2、K 、Cl、HCO 3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B常温下,将0.2 mol L 1 某一元碱ROH 溶液和 0.1 mol L 1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pHc(R) C反应 N2H4(l)=N2(g) 2H2(g) H50.6 kJ mol 1,它只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已知 MgCO3 的 Ksp6.8210 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 的溶液中,都有c(Mg2 ) c(CO23) ,且 c(Mg2) c(CO23) 6.8210 6 解析: A项,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0

16、13molL 1 的溶液可以显酸性也可以显碱性, HCO 3 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均不能大量存在;B项,将 0.2 molL 1 某一元碱ROH溶液和 0.1 mol L 1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ROH 过量,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ROH和 RCl,混合后溶液pHc(R) ;C项,该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放热反应,任何条件下均可以自发进行;D项,MgCO3 的 Ksp6.8210 6,即 c(Mg2) c(CO23) 6.8210 6,但 c(Mg2 )不一定等于c(CO23) 。答案: B 14(2012 年北京西城模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6 - AK与 N连接时, X为硫酸,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BK与 N连接时, X为氯化钠,石墨电极反应:2H 2e=H2 CK与 M连接时, X为硫酸,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DK与 M连接时, X为氯化钠,石墨电极反应:4OH 4e=2H2O O2 解析: A项,K与 N连接时构成原电池,X为硫酸,发生析氢腐蚀,铁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石墨作正极,氢离子在正极表面得到电子,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 B项, K与 N连接时构成原电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