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共6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183938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山市“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唐山市“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唐山市“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唐山市“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唐山市“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山市“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山市“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共6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唐山市“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 唐山市是食用菌生产适宜区,自然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经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持续加大培育力度,食用菌产业已经展露出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已经成为我市农业“五大新兴产业”之一。为推动我市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产业加快升级、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特制定本规划。一、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1、生产种类。目前我市栽培食用菌共有12个种类,包括:香菇、假姬菇、平菇、栗蘑、鸡腿菇、阿魏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黑木耳、茶树菇、杏鲍菇。其中,香菇、假姬菇、平菇、栗蘑、杏鲍菇、白灵菇是我

2、市的主导栽培品种,栗蘑是我市的特色品种。2、生产规模。我市共有2.2万多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年投料量达15.5万吨,年产鲜菇14.8万吨,年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其中,香菇、假姬菇、平菇、栗蘑的年产量分别达到97729吨、7320吨、24390吨和4513吨。3、品种分布。我市的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遵化市、乐亭县、迁西县、滦南县、滦县、玉田县等六个县(市),遵化市主要以香菇、茶树菇、双孢菇和白灵菇为主;滦南县主要以假姬菇、杏鲍菇为主;乐亭县主要以平菇和假姬菇为主;滦县主要以杏鲍菇、假姬菇为主;迁西县主要以栗蘑为主。4、产品销路。我市的食用菌产品,鲜菇以内销为主,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

3、东北等地,内销比例占鲜菇总产量的80%以上;外销主要以干菇为主,集中出口日本、新加坡、韩国及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120万美元。5、产品加工。至 2010年底,全市已拥食用菌加工企业、加工户10多家,其中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公司企业5家,年产值1000 万元以上食用菌龙头企业3家,均集中在遵化市,分别是:平安食品有限公司、长城科贸有限公司、亚太食品有限公司。(二)存在问题1、发展不均衡,基地规模较小。我市食用菌主要分布在遵化市、迁西、乐亭县等六个县(市),个别县(市)区几乎还是空白;规模化生产基地较少,现有基地大小不一,发展布局极不平衡。2、生产结构不合理,适应市场能力差。我市食用

4、菌生产总体上呈现木腐菌比例过大,但培养料匮乏;草腐菌比例过小,培养料充足但未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和珍稀品种较少,食用菌生产存在比较明显的淡旺季问题。3、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科技水平低。菇农生产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自觉性,产品质量控制不严,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不高。新品种培育和引进开发力度小,高水平技术人员缺乏,市县乡三级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求;没有规范的菌种生产和经销体系,大多菌种以农民自繁为主,菌种引发的生产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对农村社会稳定和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形成隐患。4、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开拓

5、能力差。目前我市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少、实力相对较弱,精深加工出口水平低,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中介组织和信息化销售网络不完备,经纪人数量较少,市场狭窄,制约着全市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三)发展优势1、自然区位优势。我市年平均气温12.5,气候温和,此环境条件下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干物质含量高,菇形好、菇朵大,商品性好。我市毗邻京津,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区置优势明显,是京津和东北三省的主要“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为我市食用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国内市场基础;当前随着食用菌消费观念的变化,国际市场对食用菌需求增加很快,我市境内有良好的港口优势,食用菌外销国际市场便利。2、生产资源优势。我市常年播种玉米、小麦

6、、水稻、花生、谷类及棉花等农作物840万亩,可利用秸杆580多万吨;作为畜牧大市,有大量的畜禽粪便资源,这为唐山发展食用菌产业特别是草腐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栽培原料。全市有农业人口近489万人,占总人口的66.6%,可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保障。3、技术资源优势。我市人工栽培食用菌已有多年历史,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目前,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室被确定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遵化市立强食用菌研究所被市科技局确立为遵化市立强食用菌研发中心,各主产县(市)区均有民间食用菌研发组织,各生产基地培育了一批食用菌生产技术带头人,为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技术保障。4、比较效

7、益优势。我市发展食用菌具有显著的效益优势,经济效益方面,食用菌生产投入产出比在12至15之间,每亩食用菌平均效益近6万元,远高于蔬菜等经济作物;生态效益方面,食用菌生产以微生物分解转化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副产品或废弃物资源,生产营养丰富的菌类食品,变废为宝,废弃菌糠可制作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丢弃和焚烧,有效保护生态环境。5、产业政策优势。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食用菌发展的优惠政策,在水电路、棚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工企业、市场消化能力拓展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贮藏、保藏加工、运输、销售和中介组织等多行业的发展,对于延

8、伸产业链条,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意义重大。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现代食用菌产业为目标,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示范带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推进食用菌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功能进一步发挥和拓展,科技创新、转化、推力得到强化和完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产业生产规模化、结构生态化、技术高新化、栽培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质量安全化、功能多元化,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由区域性特色产业向高效优势产业跨越,将唐山建成食用菌产业发展强市。(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是“增量、扩面、

9、提技”。即:按照年增1万吨投料量的规模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市食用菌栽培总投料量达到21万吨(约合1.05万亩栽培面积),总产量达到20万吨,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人工栽培范围不断扩展到全市各县(市)区,食用菌强县扩大到2-3个,力争消灭白点县;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力争生物转化率提高2-3个百分点。争取年转化利用20万亩土地产出的农作物秸秆、20万吨畜禽粪便,50%菌糠实现二次以上循环利用,建立起以食用菌转化利用农业废弃物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比较完善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体系。主要目标是:调整产品结构,做好菌种选育。重点发展香菇、平菇、双孢菇、栗蘑、白灵菇、杏鲍菇等主要种类,

10、示范推广草菇、鸡腿菇、姬菇、柳树菇、金针菇等优新品种。抓住菌种培育这一关键,依托省、市食用菌科研单位,培育、引进食用菌新品种,改善现有菌种生产条件,推广优质菌种生产,建设标准化优质菌种场8个,研究选育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三高”食用菌系列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集约经营。通过相关标准的整合和重新编制,全面推广食用菌主栽品种的无公害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使主要食用菌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开展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新建上规模有特色的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基地(示范小区)10个;鼓励发展工厂化和半工厂化的生产,新建工厂化生产基地1-2个,带动全市新发展5万吨投料量(约合2000亩左

11、右)的生产规模,示范农户1000户,形成3-4个万吨县、15-20个百吨村。强化科技支撑,创建特色品牌。加大对食用菌科技的投入,提高科研型食用菌实验站、实业型研发中心、监督型质量检测中心的物质装备,实现食用菌的种质资源研发、产业资源开发利用、菌种质量鉴别能力显著提高,复壮选育食用菌主栽品种菌种10个,争取研究驯化野生、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有突破。在此基础上,鼓励以县域特色优势食用菌品种注册统一的商标创品牌,扶持壮大食用菌名牌产品,将遵化市打造成市级品牌化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开发食用菌生产新原料,发展机械化作业。积极建设食用菌速冻、烘干、罐制类产品等精深加工企业和以食用菌为主要内容的加工聚集区,

12、大力培育食用菌产品销售大户和专业物流企业,促进产业化发展。建成食用菌加工聚集区1-2个,新发展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企业2-3家。以替代棉籽皮为目标,开发我市具有丰富资源优势的玉米轴、花生壳、麦秸、稻草、紫穗槐、牛粪等新型栽培原料;开展食用菌原料加工、栽培过程所需机械设备及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力争有3-4个相关农机产品列入国家或省级农机补贴目录;加大食用菌机械的推广力度,生产主要作业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三、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产业种类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种类结构和区域布局,充分发挥我市食用菌产业的优势,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13、作用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深化产业种类结构调整,培育产业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根据我市的食用菌产业种类结构现状、各种类的效益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在产业区域布局上,以形成规模效益为主要出发点,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一是区域结构布局:北部山区重点发展木腐型食用菌生产,加快新的替代原料开发;中部平原大力发展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充分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南部沿海积极开发适宜食用菌品种,充分挖掘广阔的盐碱地资源优势。二是主导品种布局:香菇区域布局:以遵化、迁西、玉田为主;平菇和假姬菇区域布局:乐亭、滦南、汉沽为主;栗蘑区域布局:以迁西、遵化为主;杏鲍菇区域布局:

14、以滦南、滦县为主;白灵菇区域布局:遵化、滦南为主。三是菌种生产区域布局:扶持遵化市、迁西县、滦南县、乐亭县各建设标准化优质菌种场2个,分别培育建设香菇菌种、栗蘑菌种、及假姬菇和平菇菌种生产基地;逐步形成菌种产业化发展格局。四是加工与资源再利用布局:以遵化市、乐亭县县为重点,开展食用菌加工与深度开发,逐步建立食用菌加工聚集区;在遵化市、乐亭县、滦南县建立集约化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区,发展集约化生产大户、工厂化生产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区。(二)大力推进产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水平。大力推进产业科技进步,以提升科技水平、加速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统筹科技资源,深化产业科技

15、推广体系改革,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织,逐步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结构优化的产业科技创新和系,增强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建设。坚持科研与生产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室和唐山市(遵化)食用菌研发中心的科技优势,扩建种质资源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重视大型真菌种质资源的开发,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提档升级。二是深化产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的原则,创新组织形式,落实经费保障,理顺科技推广体系。在强化公益性技术推广队伍的同时,发展民办科研,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

16、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开展基层农技业,建立队伍稳定、充满活力的食用菌产业科技系。 三是加快食用菌专业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通过与中科院、省师大、唐山师院等院所合作,培养一批适合在县乡基层工作的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招收一批较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形成不同人才层次、适合各个岗位要求的食用菌人才梯队。加强国际之间技术交流合作,通过引进食用菌技术和国外专业人员,提高食用菌研究和生产加工整体水平。结合“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采取专家专题培训、科技部门与研发中心合作开展科技下乡等形式,做好菌农的培训、指作,使食用菌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三)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一是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扶持,分期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生产加工基地,新培植和加强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