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共5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183804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诗歌鉴赏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小题。咏怀古迹(其三)杜 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

2、,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3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4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5“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6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唐 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

3、书的的布套。7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8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9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三、语言表达10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干的横线上。_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专心-专注-专业参考答案1C【解析】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4、2B【解析】划分节奏时不能把意义单位分开。A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C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4“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

5、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对比反衬: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5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位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

6、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6不是。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故诗文与诗题是非常相配的。【解析】3从“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得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4“一”与“独”数字对仗,“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写出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

7、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对比反衬: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5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6先表

8、明观点,再说明理由。不是。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巩义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7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8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荫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9示例: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

9、使自己有所作为。【解析】杜甫的这首咏物诗,清新雅致。首联“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颔联“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掩映在书卷中,似乎天色都暗了下来。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这一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置身于竹荫中。“侵”字写出竹影渐大渐强的过程;一“晚”字写出竹林之密、竹之高、竹之浓给人带来的错觉。颈联“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雨送来缕缕翠竹的清香,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来写竹,最后一联作者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竹已伸入云端,轻轻地攒动着。杜甫又何尝不是以竹自喻,渴望得到严武的提携而有所作为呢?10【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的论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