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共35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181912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共3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共3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共3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共3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共3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共3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共35页)(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2012-2013下学期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 第一章 绪论 何谓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你为什么需要学习心理学?(1、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2、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3、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 医学心理学对健康与疾病的思考(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质、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

2、作用。)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v 感知觉的概念(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和感知 觉的特征(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感 觉后像;3、感觉的适应;4、感觉对比;5、联觉 知 觉的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 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5、知觉的组织性) v 记忆的种类(1、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 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按记忆信息加工 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和记忆的三级系统(1、识记的心理过程; 2、保持的

3、心理过程;3、再认与再现的心理过程。) v 思维的概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分: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 探索答案的方向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3、根 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v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 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及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带有 情境性,变化快,某种情境的消失就会使得某种情绪消 失,情绪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因此带有冲动性; 情感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受到情境的影响小,情感的 产生与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因而冲动性较少。 情绪情感总是

4、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的,稳定的情感是在 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 达;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 程中,常常蕴含着情感。)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情绪 状态的分类:1、心境;2、激情;3、应激 情感的分 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v 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 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冲突的类型(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 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 v 人格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 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1、遗传素质

5、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2、社会 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 v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 特征,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它反映了高级神经活 动类型的特征,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性格是在后天 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性格形成晚, 虽然具有稳定性,但比气质变化要快。 气质影响着 性格的动态方面以及性格形成的速度。) v 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 力的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 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注意;3、有 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 和注意的特征(1

6、、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 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v 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 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 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 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 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 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 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 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 v 青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特点

7、:1、生长发育已经成 熟;2、各种生理功能已进入青壮年的最佳状态;3、身 体素质进入高峰;4、脑的形态与功能已趋成熟。 心 理特点:1、认知能力趋于完善;2、情绪情感丰富、强 烈,但不稳定;3、意志活动控制力日渐增强;4、人格 逐渐成熟。) 第四章 主要理论流派 v 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 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 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 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又 称伊的、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 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 击本能,其中性本能对人格发展

8、尤为重要;2、自我:自 我在婴儿期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源泉, 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 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3、超我:类似于良心与道德, 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性心 理发展理论;(1、口欲器;2、肛欲期;3、性器期;4、 潜伏期;5、生殖器。) 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最 基本的防御机制);2、反向作用;3、置换作用;4、退 行;5、投射;6、升华。) v 行为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又叫反应性条件反 射,它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个中性刺激 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配对,最后能引起原来只有无条件刺 激才能引起的反应,这就是初

9、级条件反射。在初级条件 反射的基础上又可以引起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从而建立次 级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过程:第 一阶段:UCS(食物)UCR(流唾液);第二阶段:UCS(食 物)CS(铃声)UCR(流唾液);第三阶段:CS(铃声) UCR(流唾液);第四阶段:CS(铃声)NO(消退)。) 操作 性条件反射理论;(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它的关键是描 述了有机体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这个行为反应导 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由有机体引起的事 件。)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人类的大 量行为的获得不是通过条件作用的途径进行的,模仿学 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 观察学习包括四

10、个具体过 程:1、注意过程:集中注意力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 2、保持过程:把观察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 的活动;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 模仿的行为;4、动机确立过程。) v 认知理论:Ellis(埃利斯)的ABC理论(A是指刺激性 事件;B是指个体的信念系统;C是继事件之后,个体的 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 第五章 心理评估 v 心理评估的概念(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 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及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2、会谈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 及临床评定量表。) v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1、施测条件;2、主试者 因素

11、;3、受试者因素;4、信度、效度及常模。)与主要 技术指标(信度、效度及常模。) v 常用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1、智力测验;2、儿童发展 量表;3、适应行为量表。) v 常用人格测量:艾森克人格问卷;(由三个人格维度量表 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1、神经质维度:测查情绪稳定性; 2、内-外向维度:测查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3、精神质 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4、掩饰量 表:测查朴实、遵从社会习俗及道德规范等特征。) 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是卡特尔采用主成分分析方 法编制而成,他认为16个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内在基 础因素,测量这些特质即可知道个体的人格特征。) 第六章 心理应激

12、v 心理应激的定义(个体面临或察觉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 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过程。) v 生活变化单位(LCU)与疾病的关系(LCU一年累计超过 300,第二年有86%的人将会患病;若一年LCU为150-300, 则有50%的人可能在第二年患病;若一年LCU小于150, 第二年可能平安无事身体健康。研究发现LCU的升高与 突然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结核、白血病、多发性 硬化、糖尿病、运动创伤和交通事故有类似的相关性。) v 应激的心理反应(1、情绪性应激反应;2、认知性应激 反应;3、行为性应激反应。) v 应激反应的概念(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 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

13、,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与应 激管理的切入点(1、针对应激刺激的管理;2、针对认 知评价的管理;3、针对应对方式的管理;4、针对社会 支持的管理;5、针对个体特征的管理;6、针对应激反 应的管理。) 第七章 健康行为 v 健康行为的定义(指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 保持良好状态的行为,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吸烟、 规律运动、维持合理体重等。) v 损害健康的行为包括哪些?(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2、不良病感行为;3、日常损害健康行为;4、致病性行 为模式。) v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定义 (是指慢性或周期性的对网络的 着迷状态,不可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渴望与冲动,上网后 欣快,下网后出现戒

14、断反应,出现生理或心理的依赖现 象。 包括: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交 易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计算机游戏成瘾。)和网络 成瘾综合症的危害(1、心身障碍;2、人格障碍;3、社 会功能损害。) v 锻炼对个体的心理影响(1、缓解抑郁;2、降低焦虑与 应激反应;3、维护自尊心与自我形象;4、增加积极情 绪与自我良好感;5、改善工作能力。) 第八章 病人心理 v 病人角色的转换和适应(病人原来的社会角色的特征与 病人角色的特征越接近,如个体比较依赖和顺从、愿意 接受别人的帮助、能相信别人的人容易接受病人角色; 反之,病人原来的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差别越大,越容 易产生角色适应的困难。角色适应

15、是指病人与病人角色 的期望基本符合,如承认自己患病,积极接受治疗,主 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恢复健康,疾病痊愈后能及时地从 病人的角色再转换到原来正常的社会角色;病人角色的 适应不良是指病人不能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的过程。) v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1、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感知 觉异常;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2、病人的情绪特征: 焦虑;抑郁;愤怒;3、病人的意志行为特点:意 志行为的主动性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加;4、病人的 个性改变:独立性降低而依赖性增强,被动、顺从,缺 乏自尊等。)及病人心理问题的基本干预方法(1、支持 疗法;2、认知疗法;3、行为治疗技术;4、健康教育和 咨询。) v 手术病人心理问题(1、手术前心理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