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高考英语写作新题型三合一解读训练第三部分概要写作01 题型分析及方法指导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217079908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新高考英语写作新题型三合一解读训练第三部分概要写作01 题型分析及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新高考英语写作新题型三合一解读训练第三部分概要写作01 题型分析及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新高考英语写作新题型三合一解读训练第三部分概要写作01 题型分析及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新高考英语写作新题型三合一解读训练第三部分概要写作01 题型分析及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新高考英语写作新题型三合一解读训练第三部分概要写作01 题型分析及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新高考英语写作新题型三合一解读训练第三部分概要写作01 题型分析及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新高考英语写作新题型三合一解读训练第三部分概要写作01 题型分析及方法指导(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概要写作专项01 题型分析及方法指导一、题型分析与解题指导(一)、题型分析概要写作是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的写作题型。概要写作实际上就是对所读过的文章简要概括地写出文章的中心大意,也可以称之为读后感或摘要。概要写作属于限制性写作。主要考查考生凝缩大段阅读文宇的概括能力,首先阅读文章内容,提炼要点、分层表述,由于词数的限制,需要考生通过个人已有知识、经验高度概括文章体现的主题与信息要点;平时备考写作训练过程中,以表达思想内容为主,可以不拘泥于词数限制、循序渐进地提高,达到严控词数的写作目的。1、考查能力概要写作其实就是对所阅读的文章简要概括地写出主旨大意,类似我们熟悉的书评、影评。概

2、要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将文章的具体信息用一些总结性、概括性的词、短语和句式表述出来。一方面,切忌抄袭原作原句;另一方面,切忌将原文细节信息作为中心,而是要对文中的多处同类信息进行合理转换、整合再造,重新组织文中信息,再用恰当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这种写作形式能够考查学生捕捉信息、归纳概括、整合再造、输出语言的能力。2、考查形式高考具体考查形式:提供一篇400词以内的短文,要求考生基于该短文写出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概要。写概要主要体现在:(1)、阅读文章,获取中心大意;(2)、提炼采分点;(3)、浓缩文章内容。阅卷时主要考虑以下内容:(1)、对原文要点的理解和呈现;(2)、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

3、性;(3)、上下文的连贯性;(4)、描写各要点表述的独立性写概要时,要把文章的具体信息用一些具有概括功能的词和句式表述出来,不要抄袭文章的原句,也不要把细节性的信息作为中心,要通过对文章中的单词、词组和句子进行合理转换,重新组织文章的信息,再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述。这种写作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大意进行归纳概括、重新构造和创新输出的能力(二)、解题指导1、记叙文概要写作一般采用要素串联法:记叙文主要是记叙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常见的形式有:故事、日记、新闻报道、游记等。记叙文通常要交代清楚六要素的内容,即where,when,what,who,why和how,给读者讲述一个内容完整、情节清晰的故事。

4、故事的叙述通常按时间的顺序进行,使读者易于把握所叙述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我们必须抓住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概括出比较确切的短文中心大意记叙文一般采用下面的概要模板:(1)、点明写作目的类The writer tells us _(主题)by showing us an example of_ who/which_ (故事情节)The passage is a story about_(2)、作者经历类:In the passage,the writer mainly tells us his experience of doing sth,which_Accordi

5、ng to the passage,the hero in the story_(3)、他人经历类: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sbs experience of_The passage/story is about_The author tells us a story about_2、说明文、应用文的概要写作一般采用段意合并法:第一步,通读全文,领略大意;第二步,总结每一段的大意;第三步,根据每一段的大意以及作者的侧重点,综合归纳全文的大意。对于说明性或描述性短文,可以用概括性的文字说明或描述某一现象。比如,可以像这样概括:This article point

6、s out the common phenomenon.说明文、应用文一般采用下面的概要模板:(1)、现象揭示类: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common phenomenon_(主题),which_(补充解释).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e know_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_The writer states that_As can be learnt from this passage_The passage says that_(2)、利弊对比类:The article compares the di

7、sadvantages/benefits of A and B.A_while B_The passage discusses the impact(影响)of_On the positive side_but it may also_(3)、研究显示类:The study reveals(揭露)that_The purpose of the report is to show that_In this passage,the writer mainly tells us his experience of_3、议论文的概要写作一般采用主题概括法:第一,找出关键词和全文或段落的主题句。任何一篇

8、文章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因此,许多文章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中心词,即高频词,也叫做主题词。抓住了它,便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一般来说,主题词通常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第二,根据原文的词句(一般指关键词和全文或段落的主题句)进行改写,或用相应的同义词,或进行句型转换(如主动句改为被动句),千万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原文的词句。第三,用适当的连词连接各部分,使概括的短文意思连贯;第四,整合中心要点,使用形容词、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短语合并和简化句子,使之符合概括短文内容要点要求的词数(60个词左右)。议论文通常用来讲明道理、议论是非、提出观点和看法。作者先正面或反面提出论点,然后用

9、事实论证论点,最后用重申论点或提出建议的方式得出结论。议论文的主题句通常在首段或尾段,或者在各段的首句或尾句。尽可能客观简要地转述阅读材料的观点。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概括: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或者你认为本材料的观点代表了一些人的思想,就可以说Some people think.,还可以从中立的角度或用“无人称”的方式来说,如The article gives the view that.议论文一般采用下面的概要模板:The article gives the view that_should/shouldnt_(主题),_(补充论据).T

10、he author argues that_The essay/passage/author highlights(强调)the importance of_The essay/passage/author argues in support of_,stating that_The essay/passage/autho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_(三)、解题步骤Step1 读懂原文,抓住大意在阅读过程中,考生需要抓住文章的中心,透彻理解全文,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并弄清不同体裁的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Step2 定位主题句,找到关键在读懂原文、抓住大意的基础上,考生接下来

11、需要逐段定位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并以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来。Step3 组织语言,转换表达考生定位好主题句和关键信息点后,需要开始组织语言、转换表达。组织语言时,要注意以简练概括的语言表达要点,避免使用原文句子,可对原文内容进行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或者转换句式。(四)、写作技巧技巧1 简洁概括概要写作不是篇章内容的简单罗列,而是从篇章中抽取主干和关节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简洁概括各段落及全文主旨大意的技巧,为进一步的概要写作作好铺垫。技巧2 删减细节在概要写作的过程中,考生应具备辨析概括性语言与细节描写性语言之间的区别的能力,恰当地删除具体描述、事例、数据及论据等。技巧3 同义替换概要写作的高考评分最高档次(第五档)中的第四条(完全使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适当的同义替换,避免摘抄原文句子。因此,熟练掌握同义替换不仅能彰显考生的写作实力,而且也是取得高分的一个重要环节。技巧4 运用增分句式概要写作的过程中,在理解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