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与有关材料

上传人:l****i 文档编号:217076572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与有关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与有关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与有关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与有关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与有关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与有关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与有关材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有所减退,学习质量有一定的幅度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通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无可非议的,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搭好了三座桥:即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桥,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低年级侧重搭了启蒙桥。在入学之初,注意为儿童创设了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儿童在语言环境中学好汉语拼音,打好识字和写字的基础,利用汉语拼音工具,提早读书,同时早读书为丰富学生

2、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架起了桥梁。中年级一直是学生低凹段,语文教学一方面在注意丰富学生词汇的同时,加强句段训练,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独立默读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指导读书方法。从三下开始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从多方面拓宽道路,铺好了过渡桥。高年级语文教学注重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起来,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同时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自己读书,自己会作文,在实践中培养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初步的创造精神,为升入初中搭好了挺进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是大的,是值得褒奖的,可在初中阶段确实有不少小学阶段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每况愈下,

3、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学习门类突然增多,学生一时适应不了。2.在教与学方面,中小学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小学生“听鼓下挠”,学习往往容易处于被动;中学生强调动口、动手、动脑,如缺乏自觉性、独立性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生有依赖“耳提面命”式辅导的习惯,中学生强调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计划不周密,顾此失彼。初中阶段学习时间较紧,在校时间基本排满了课程。由于以前习惯的影响,学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计划不周密,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4.偏科或“欠债”,积重难返。初中所学科目较多,学生兴趣爱好各不一样,少数学生在小学就有偏科的毛病,进入初中后,一旦忽

4、视了某一学科的学习,日积月累,等到他醒悟过来时,就发现自己“欠债”太多了,想赶上去困难很大,一是时间精力不容许,二是自学能力较差,一科没学好,就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一科成绩没赶上来,整体成绩也好不了。造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四点,其中还有很多重要原因要在老师身上找。因此,怎样抓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研究的目的本课题力争通过中小学语文衔接研究,有效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建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让学生能顺利进入初中学习,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素质。三、研究的容1.课堂容研究:汉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

5、学三个方面的研究2.教学方式的研究四、研究可行性行为分析(一)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克服不良倾向。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6)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7)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以与加后记的习惯;(8)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9)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

6、惯;(10)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二)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交给学生“钥匙”。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三)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众所周知的道理: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不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

7、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等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与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四)加强防差转差上的衔接,关键时刻拉一把。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必然会出现好、中、差。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多分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

8、防差转差工作。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原因,与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运用能力差;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写作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差什么就补什么。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成绩也容易滑坡,关键时刻拉学生一把,就能不让他们掉队,使他们和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五、初步设想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分析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容与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一样与异同,做对比性进行研究,然后找出衔接点和研究点,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研究,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点,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强或者需要关注的

9、问题,从而调整语文教学的容和方式方法,以利于学生到初中后能顺利地适应语文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研究学法,通过课堂学习的调查与课外阅读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学学习语文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在布置语文作业和引领学生学习生活语文方面做研究。4.做好学生的毕业跟踪发展研究,通过单元考试成绩和月考试成绩的分析,初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供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和实践。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和整理,特别是数据分析和整理,确保研究的实效。六、具体策略(一)小学阶段1.加强百日字功的落实和研究,让外小出来的学生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能书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书漂漂亮

10、亮中国字。2.作文教学:加强语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笔写我心,作文是自由表达思想的教学容,因此作文教学的提高需要从给学生体验的舞台,给学生作文的灵感,给学生生活的积淀,给学生思想的放飞,通过课海量阅读、推荐阅读和了解国家大事,看新闻、看高品质的谈话节目等,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去表达的习惯。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每个学生自由畅写,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价值。将作文教学与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作文的效益。3.阅读教学:一是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大声读,达到读的三个层次:读的正确;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二欣赏读,结合课文让学生欣赏部分名家朗诵,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和读

11、的技巧;三是书香校园打造注重实效,建立读书平台,落实读书评价,将读书纳入考试评价,总分的占20%,甚至可以单独拟定考试卷。4.课堂教学研究:一是老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有独立阅读,自我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文字的能力;二是适当地整合教材,有意识地将生活语文渗透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达;三是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要落实,建立学科资源库,通过资源博客引领学生阅读,引领学生写作,将有限的校学习拓展到无限的课外学习空间。诸如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四是加大学法的研究,多研究学情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课堂备课的改革。五

12、是考试评价与命题的研究,通过命题分析与解题,探寻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二)初中阶段1.在七年级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与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

13、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

14、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与自学能力的形成。七、研究步骤1.2010年秋季学期10月,初中部承担第一次学习研究,启动此课题研究;12月,初中部走进小学,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元月,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编制,各校成立课题小组。2.2011年春季学期1.六年级实验班学生学情调研报告(外小)3.七年级(外小毕业的学生)学情调研报告(金中)4.第一阶段学案、课例分析材料整理(外小、金中)5.两校课堂教学交流(外小、金中) 3.三年跟踪调研(20092011)1.实验报告2.学生跟踪情况分析报告中小学数学衔接教

15、学课题研究方案一、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难的原因。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还有,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上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为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另外,经过紧的小学升中学考试,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负数、绝对值、方程组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初中一年级新生的学习质量。2、教材的变化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初一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1)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