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案

上传人:l****i 文档编号:217074790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2018-2019年度二年级科学(上)教学进度表周次日 期教学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8.278.31它溶解了吗?29.39.7生活中的溶解39.10-9.14自制泡泡液49.17-9.21观察兔子的反应59.25-9.30观察蜗牛的反应9.30上课 610.1-10.7国庆放假710.8-10.12有趣的动物反应810.15-10.19发光发热的太阳910.22-10.26看太阳认方向1010.29-11.2变化的月亮1111.511.9它在什么方位1211.1211.16它有多远1311.19-11.23做尺子1411.26-11.30改进尺子1512.312.7活动1612.10-12

2、.14活动1712.17-12.21活动1812.24-12.28活动2018年9月1日教学计划表2018-2019学年度 第一学期 二年级科学教材分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院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要求1、 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 加强教学组织,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3、。3、 明确观察要求,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4、 加强安全防意识。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6、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标情况力争达标2018-2019年度二年级科学(上)整体备课2018.9.1学情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动物

4、、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院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容第一单元“溶解”,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本课教材采用“分分总”的结构构建单元,按“示例聚焦一类比举证一提炼概念一判断检验拓展迁移”的活动流程,建构溶解概念,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对比实验、制作与调试等技能。 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本课教材采用“分分总”的结构构建单元,按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

5、思路,布设“兔子的反应”“蜗牛的反应”“有趣的动物反应”三课,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对比实验、描述等技能。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类比人的眼、耳、鼻、舌等感官功能,观察发现兔子感知环境的特点再针对蜗牛的不同感官,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各自的功能,最后采用观察交流会的方式,驱动学生了解更多动物的感官功能与对环境的反应,让学生体会到了解这些反应对更好地关爱和饲养动物的意义。 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是儿童经常感知的天体,教材中布设“发光发热的太阳”“看太阳认方向”和“变化的月相”三课,引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太阳和月亮,发现并应用其特征、运动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收集证据、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一

6、课旨在引领学生寻找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和太阳对动植物、人类的影响的证据,体会对生命的意义;第二课旨在引导学生依据太阳晨升晚落与东南西北的方位关系,学会“看太阳认方向”,为下一单元描述物体的位置做好铺垫;第三课旨在引领学生有计划地长期观察月相,自主发现并描述月相圆缺变化的特点。 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教材中布设了由定性到定量描述物体位置的两课它在什么方位”和“它有多远”,用“小猫在哪里?“旗杆在哪里?”等活动引领学生描述物体的方位、远近,抽象归纳位置描述的要素,用“小兔子吃萝卜“找地雷”等趣味游戏,驱动学生自主运用前面的方法描述位置,判断位置 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教材创设“没有尺子测量课桌长

7、度”的需求情境,驱动学生重演尺子科技发展史中那些关键的步骤:身体尺一物品尺一标刻度的尺子一统一长度标准一现代尺子,引领学生了解尺子技术发展史,感悟“统一标准”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测量、制作、评估等技能。教学建议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3、尊重每一位学生二、加强教学组织,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明确观察要求,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四、加强安全防意识1、保持一个有组

8、织、有秩序的活动空间。2、遵循规定的安全试验程序3、建议并执行恰当的安全操作步骤。4、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如在用火加热或使用化学药品时可能出现的灼烧;使用玻璃器皿时可能出现的刺伤;观察动植物实体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伤人;感官观察时的安全隐患如强光、强噪声、强刺激异味;户外活动触动不明物体,等等。5、认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示进行活动(包括户外)。6、始终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科学观测、比较、描述、动手做实验或设计制作等基本技能。2、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3、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

9、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教学关键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教具准备烧杯、水、试管、玻璃棒、筷子、沙子、吸管、食盐、白糖、味精、食用油、淀粉、醋、沐浴露、雪碧、洗发露、洗洁精、肥皂、各种动植物图片等课时安排第一单元:溶解 3课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 4课第三单元:太阳与月亮 3课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 3课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 2课第一单元 溶解单 元 概 况1、它溶解了吗2、生活中的溶解3、自制泡泡液单元目标知

10、 识目 标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科 学探 究通过感官观察、实验分析、类比推理建构溶解概念,依据概念判断物质是否容易溶解在水里。情 感态 度与 价值 观获取证据,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感受生活中有很多与溶解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单元训练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类比推理等探究技能。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教具准备烧杯、水、试吃杯、玻璃棒、筷子、盐、沙子、白糖、味精、食用油、淀粉、错、雪碧、吸管、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沐浴露等课时安排 3 课时课标要求依据溶解概念判断物质是否容易溶解在水里。单元小结第

11、1课 它溶解了吗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能判断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2、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二、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3个试吃杯,两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与“吸管取水”视频3、 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构建溶解概念。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四、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

12、入1、将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猜测,提取学生前概念。然后动手完成操作:静置观察一搅拌一再观察,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2、让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食盐与水的变化特征:如食盐水一直无色透明,食盐颗粒经历由大变小,最后看不见的过程。 3、对比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进而引发学生追问:盐“藏”到哪儿去了呢?教师再组织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4、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情指导学生对比观察、做记录,演示并解说搅拌的操作规。要求学生做到观察细致,描述清晰准确,并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教学活动活动1 食盐“藏”到哪里去了“

13、吸管取水”取出不同位置的水要告知学生分别放置到不同的试吃杯中,需要给每个学生备一根干净的筷子去尝尝是否有咸味。证明了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尝试盐水味道前,需要特别注意,所有相关用品如:烧杯、玻璃棒、筷子、试吃杯都要消毒保证其干净卫生,水也使用凉开水或学生自带饮用水。还要向学生示怎样规“尝”盐水。活动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介绍胭脂红。 2、制订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交流分享,师生点评。 3、实验。 4、汇报交流: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 5、让学生寻找胭脂红与食盐放入水中后的现象中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不同点:如颜色、透明程度、颗粒大小变化快慢等;一样点:如颗粒大小均由大变小,最后都看不见颗粒) 6、引导学生类比推理:食盐进入水中也是均匀分散在水中,要求学生说出推导依据。如胭脂红进入水中最后均匀分散在水中(红色均匀分布于水中),食盐进入水中最后颗粒看不见,分散“藏”在水中各个部位(水杯中不同位置均能尝到咸味)等证据。 溶解概念:“像食盐和胭脂红那样,放入水中后会均匀地分散,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这种现象叫溶解。”让学生在比较基础上尝试体验归纳、抽象的思维过程。沙子溶解在水里吗?为什么?让学生依据建构的溶解概念进行判断,并作出解释。(三)、总结:哪些物质能像盐一样容易溶解于水,哪些物质像沙一样不容易或不能溶解于水?咱们在下一课将继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