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_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分析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217074683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型城市_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资源型城市_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资源型城市_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型城市_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资源型城市_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型城市_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型城市_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分析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资源型城市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分析摘要: 东营市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按照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定位,围绕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进经济转型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产业机构不合理、石化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以高投入支撑高增长、劳动者素质不高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等诸多方面问题。随着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规划的提出,东营市依靠良好的外部机遇和自身条件迎来了又一次迅速发展的机遇。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东营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人口规模较小

2、,财政负担相对较小,加之地方政府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多年来已经积累了许多好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有利于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不同发展路径。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东营市 经济转型一、前言1.1研究背景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成为了理论界和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但是多数研究的都是对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和转型进行的,从发展战略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多数属于应用研究和政策调研,基础研究不足,缺乏一个系统性、一致性的分析框架。省东营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在全市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面对胜利油田原油产量逐年下降的严峻形势,东营经济结构的转型、调

3、整、优化、升级迫在眉睫。为避免因资源枯竭或将要枯竭而造成的城市衰退现象的出现,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东营市最为现实和紧迫的任务。1.2文献综述1.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进行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2.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在整个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的转换就表现为第一产业创作财富和吸收就业的份额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第二产业

4、逐渐成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而第三产业则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到工业化后期以后,第二产业创造的财富比重也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则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既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203.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海特、兰德尔和艾恩赛德认为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资源型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1.3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法系统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和效益性,也就是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城市自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程也是体现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资源的衰竭可以看作是系统局部变量的变异而导致整个系统失去平衡的过程。转型是对出现变异的比例进行修复的

5、过程,这种修复过程需要某些替代要素来弥补定义变量的不足,使系统在新要素的修复之下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2.对比分析法研究东营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是通过对国外同类型城市的实地考察进行对比,研究同类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规律,通过反复论证深入分析东营资源型城市过程中是否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并将此作为指导转型的决策依据。二、东营市的历史与发展现状2.1胜利油田的发现与发展1955年,国家决定对华北平原地区展开区域性的石油普查。1961年4月16日,在东营村附近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

6、始称“九二三厂”由此而来。1965年1月25日,在胜利村构造上,32120钻井队打的坨11井,发现了85 米的巨厚油层,石油日产1134吨,“胜利油田”由此得名。胜利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现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80在东营境。胜利油田经过近50年的开发,大区块、易开采、质量高的油藏已基本开采殆尽,到2007年底,发现的75个油田中已投入开发的70个,已动用地质储量 39.9亿吨,动用程度达到84.5,后备储量已经不多,尤其是东营境后备储量大多是小区块、低渗透、质量差的油藏,且陆上勘探已基本达到全覆盖,新增探明储量的可能性很小,开采难度也很大。因此,可以说东营境的

7、原油生产已经开始进入衰退期,加快经济转型势在必行。2.2东营市的形成与发展为适应胜利油田开发和黄河三角洲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1983年设立了省辖东营市,现辖垦利、利津、广饶三县和东营、河口二区,国土面积8053平方公里,总人183万,其中油田职工家属43.3万。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按照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定位,围绕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进经济转型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三、国外成功案例3.1国外成功案例从国外典型案例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资源深加工产业代替简单的资源开采和资源初加工,通过提高产品加工深度,使资源的价值被充分开发出来以带动资源

8、型城市转型。休斯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注重对石油科技的技术开发力度,在与石油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钢铁、电力、交通运输以与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第二种是通过产业植入,鼓励新产业的发展,以此来达到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转型的目的。日本九州在放弃对煤炭行业进行政策保护的同时,兴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工业开发区以促进转型,并为新兴产业做了政策倾斜。使得九州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得以顺利实施,帮助传统的煤炭资源城市完成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第三是从资源型城市现有产业中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较强辐射能力的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帮助资源型优质产业尽早成为主导产业。德国鲁尔区使用这种

9、模式从遍地煤渣的废矿区发展成为绿树环绕、高新产业园区和商贸中心遍布的大公园。3.2国成功案例 数据来源于2009年和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第一种是以产业转型为主导的模式。作为国最早的资源型转型试点城市,先后引进和培育70多个龙头企业,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吸引伊利、双汇等知名品牌投资建厂,形成了新的产业模式和发展之路。土地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业又能部分解决转型之后的人员就业问题。而且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农业资源正是实现“换个资源搞工业”这一思路的最佳实践。第二种是以科技主导的模式。中国科学院的首家地合作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于2002年7月在正式奠基。经过3

10、年的努力,产业园累计投资68亿元,签约51个项目,其中开工建设26个,建成投产13个,吸引了包括碳酸锂、电池级氧化钴等在的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示工程入驻。与中科院联合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使得从依靠矿产挖掘和初级加工为主的城市转型为原材料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城市。4第三种是以发展循环经济和延伸产业链转型为主导的模式。省市在在自身资源经济结构上找突破口。首先是不断壮大能源工业,进行煤电结合。将全市发电企业增至21家。其次是延伸产业链,建设起一批铝材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电铝联产产业。第三是进行技术升级,提升产品档次,其中橡胶轮胎产能逾300万套。第四是多措并举,各行业共同发展。发展农副

11、产品加工业,使其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增至 4.6,将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提升近9个百分点,良好地完成了产业转型。3四.东营市经济转型4.1东营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石油经济在全市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占主导,在工业中石油开采业占主导。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8年东营市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74.3,在总量上撑起了东营市经济,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的95.5,是典型的工业经济模式,在工业经济构成中,石油开采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93.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3,石油开采型工业占据了东营经

12、济的“半边天”,地方市本级财政收入中,油工业占到近70,石油资源型产业结构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2.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合理而高效的产业结构是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实现经济集约增长的基础条件。近年来,虽然东营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优化,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东营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增长,而东营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服务业比重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4,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45的水平。从工业部来看,对工业总量增长贡献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原油开采、纺织、服装、机械、化学、橡胶制品等传统产业,高技术

13、产业比重仍然较低。东营与发达国家相比,高技术产业发展差距很大。103.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2008年,东营R&D经费支出12.92亿元,占GDP的比重偏小,仅为0.8,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国际经验显示,R&D经费占GDP的比重小于1的国家,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具有较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一般在1.5以上;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全部在2以上。11从自主创新的经费投入看,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平均投入的RD经费,东营为143万元,与全省2055.3万元有一定的差距。2008年,东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4,与国际OE

14、CD 标准规定的5的基本要求相比,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数据来源于2009年和2010年山东年鉴: :/ 4经济的高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依靠高投入支撑。20002008年,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由197.4亿元增加到873.81亿元,年均增长19.6,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已达4226.11亿元,比1978-1999年二十三年间的投资总和高出188.9。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77.3亿元增加到2008的254.61亿元,年均仅增长 14.8,投资和消费明显不协调。目前东营的投资率是明显偏高的,从1998年开始就一直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远远高于25左右的世界平均投资率水平。2008年

15、东营的最终消费率只有15.9,大大低于世界平均80左右的水平。投资率偏高和消费率偏低会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困难。15社会劳动者素质不高。目前,东营市就业人口中具有大专与以上学历的比例、高级技工仅占技术工人的比例都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从产业结构分布看,东营市的农村劳动力占了大头,即使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由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只能进入简单的工种打工。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将成为制约东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6可持续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率低,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还比较普遍;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法规

16、和制度建设不健全;成本低、执法代价大,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资源型问题的存在为可持续发展之路设置了障碍。4.2进行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这里外部发展环境良好,自身发展潜力巨大,在转型试点方面有主要比其它资源型城市更加有利的条件。1.发展潜力巨大。东营市地处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湾中心,地理区位优越,北靠京津冀,东临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多样,除拥有丰厚的油气资源外,岩盐可开采储量 24亿立方米,地热可采储量750亿立方米;海岸线长412.7公里,浅海和滩涂面积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