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报告

xmg****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KB
约27页
文档ID:217073738
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1/27

WORD 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全文)前 言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也是永恒不衰的工业食品工业现代化和饮食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与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与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最大比重,因而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巨大  1999年全世界食品工业的销售额为2.7万亿美元,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全部国有与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利税分别为8434.1亿元和1458.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利税的9.8%和15.3%;年出口创汇达136.7亿美元食品工业企业就业人数达403.7万人,占全国工业企业就业总人数的7.3%食品工业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  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1之间,其中西部省区仅为0.18∶1,远低于发达国家2-3∶1的水平。

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豆类、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加工程度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都在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而我国仅为25%左右此外,我国食品工业的综合利用也比较落后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因而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其在质量和水平,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作用食品工业与农业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紧密相关,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对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缓解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弱化二元经济结构,进而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环境下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西部地区农业可食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已具备食品工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可较快地提高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此外,发展食品工业对繁荣城乡市场、拉动需、带动小城镇建设、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涉与第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的特点。

长期以来,食品企业除主要分布在轻工部门外,在商业、农业等系统中也有不少食品工业企业,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行业管理比较混乱,宏观调控薄弱,缺乏总体的发展规划和统一、有效的监督、协调机制,对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今后五至十年,是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为应对21世纪国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给食品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战略上统一筹划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特制定《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2001年-2005年),以指导全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  (一)主要发展成就──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0年全部国有与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14.5%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835.3万吨,味精产量70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3128万吨,啤酒产量2231.3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与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如油脂品种从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生产一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专用油等,全精炼油产量已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粮食加工中,特二级以上精度的小麦粉已占面粉总产量的70%,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5%左右;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化、配方化,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供应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各种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居民的一日三餐;名优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增加,产品市场覆盖面扩大 ──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00年啤酒行业拥有43个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8%,其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59%,大型啤酒企业的规模已达180-260万吨/年;液体乳产量排行前10位的乳品企业液体乳产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9%省市双汇实业集团XX公司、娃哈哈集团公司、啤酒集团、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等大型食品企业集团的销售收入已超过40亿元。

现有大型面粉厂规模达800-1500吨/日;大型糖厂日处理甘蔗4000-6000吨,最大的糖厂日处理甘蔗已达1万吨;大中型熟肉制品企业年产量达60万吨以上;罐头行业中一些主产品已形成基地区域化规模生产──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许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近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食品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一是从行业结构上看,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烟酒等嗜好食品所占比重较大,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发展不够二是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花色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三是从地区结构看,西部省区食品工业比较落后2000年西部12省区食品工业产值仅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3.5%,而东部的、、与中部的4省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38.6%  2、食品企业总体规模小,生产集中度尚不够高如国粮油加工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为面粉加工400-600吨/日、稻谷加工200-400吨/日,而我国78.9%的面粉企业为日处理小麦50-100吨的生产规模,80%的稻谷加工设备为日处理50吨以下的小机组;啤酒生产企业合理经济规模为20万吨/年,而我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到4万吨/年;浓缩苹果汁企业国际先进水平为5万吨/年以上,而我国浓缩苹果汁厂平均规模不到1万吨/年;制糖行业平均日处理甘蔗约为1500吨左右,大大低于6000吨的国际平均日处理量。

  3、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食品企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分散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远不能适应食品工业的要求例如,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适宜加工的高面筋蛋白含量的小麦品种严重缺乏;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适宜生产高档苹果汁的苹果种植基地基本没有  4、食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加工技术储备不足目前,在我国的食品工业科技成果中,食品工业的初级加工的成果所占比重大,而精、深加工的成果明显不足;对食品工业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食品行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低,行业管理所需的技术基础性工作十分缺乏  5、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尽管我国大部分食品加工产品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滞后、制定周期长、标准水平偏低的问题,不能适应我国入世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我国近500个食品卫生标准基本涵盖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有的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不接轨,同时,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产业化程度不高。

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设备旧,管理水平较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保证食品质量的必备条件  6、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较多在食品加工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病死畜(禽)等加工食品的活动屡禁不止;一些淀粉、酿造、屠宰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在建厂时不做环境影响评价,生产产生的大量“三废”随意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这种状况影响了食品出口,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7、与食品工业配套的食品装备发展相对滞后我国食品工业多数企业规模小,装备落后,基础薄弱,国产设备技术含量低,自动控制系统与工艺流程设计和机械制造脱节,产品性能稳定性和成套性差、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时,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不够,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产品缺乏自己的特色;产品结构不合理且调整缓慢,大型设备且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少,低附加值、低水平的产品多,设备稳定性与耐用性与国际先进产品有差距;精度要求较高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与零部件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这与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很不适应   二、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市场预测“十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市场供求状况与“八五”和“九五”时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国外经济环境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农业的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的日益丰富,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充足的原料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由解决温饱转向适应更加富裕小康生活的需要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251万吨,谷物、肉类、花生、油菜、水果、蔬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畜牧业与水产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为我国12.6亿人口在吃饱的基础上追求食物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上已不满足于食品数量的增加,而是希望食品更加安全卫生、营养保健和方便快捷;食物消费行为将呈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对优质品牌的消费意识将普遍增强另外,农村消费出现城市化倾向,自给型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商品型消费结构转化,这将使工业化食品的消费有较大的增长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将有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日趋完善,有利于涉与面较广、关联度较高的食品工业克服体制和市场分割的障碍,实现较快发展。

──党和国家各级领导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为食品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就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并带动农业产业化指明了方向──西部大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