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思维显性化教学探究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17060314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思维显性化教学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数学思维显性化教学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思维显性化教学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思维显性化教学探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思维显性化教学探究一、留足时间,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给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后,应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自己观察和分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循序渐进地观察1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观察是无序的,通常一开始,学生是看到哪观察哪,仅仅是流于现象的表面,能记住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很有限,而且现象多了以后,容易在头脑中打架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让学生学会从局部观察开始到整体观察,又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把二者统一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动态,一旦发现学生的观察方法不对就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观察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观

2、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缺乏耐心,也往往不够仔细,把观察看作是一个任务,草草了事,其结果是不能找到现象背后的数学本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反复的、仔细的观察,既要把事物表面明显的特征观察出来,又要把事物内在隐蔽的特点观察出来,找到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数学关系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学生要学会观察图形,从图中找出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观察利用已知条件能求出哪些未知量,从而找出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二、启发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在其原有的数学认知基础上质疑的过程,主动地质疑是学生创造力形成和

3、发展的重要前提,尤其是提出高质量、有价值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高水平发展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爱提问”、“会提问”,学生问题生成的好,说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那么,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高质量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将学生引导到问题情境之中,制造认知冲突,当学生感觉原有认知和方法无法解决新的问题,或是遇到与原有认知矛盾的情形时,很自然地就会产生提问题的意识例如,在讲“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时,我选用这样一道题:一条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0,0)、点(12,0),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学生会遇到矛盾,这些矛盾都将指向问题的解决

4、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将思维引向如下几个方面:(1)若用三点式表示y=ax2+bx+c,如何确定a、b、c的值?(2)若用顶点式表示y=ax2+bx+c,对称轴是什么?怎样确定顶点坐标?(3)若用两根式表示y=ax2+bx+c,则x1、x2是多少?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合作交流,学生很快掌握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实践证明,问题是思想的原动力,在提出问题之前,学生往往会冥思苦想,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讨论、研究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问题相映成趣,相辅相成,让课堂充满情感共鸣、知识分享、思想碰撞、经验交流和创新思维的和谐愉悦气氛作者:王燕燕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七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