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课堂生成问题中的作用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6960354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师在课堂生成问题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教师在课堂生成问题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教师在课堂生成问题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教师在课堂生成问题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在课堂生成问题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师在课堂生成问题中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教师在课堂生成问题中的作用 李凤霞摘 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为使课堂真正焕发出学生的活力,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应有效组织和利用课堂上动态生成性的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关键词:数学课堂;即时生成;利用如何抓住“即时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契机?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认真倾听,捕捉“亮点”问题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活泼的、生动的活动过程。教师应从学生的表述中发现亮点,这些亮点就是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便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智慧。例如“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片段教师问:小于10的数有几个?大部分同学回答

2、:“10个。”有一个同学举起手,说:“是无数个!”这个答案出乎大家的意外,甚至有同学开始嘲笑。看着脸都憋红的他,教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同学说:“因为还有-1,-2”教师立即反应过来,问:“其他同学,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数吗?”有同学说:“温度计上有-1度。”教师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非常棒,在数的世界,还有比0小的数,如-1,-2我们称为负数。”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否定,要乐于倾听,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补充知识,适度发展,成为教学资源的主动生成者,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二、抓住时机,善待“错误”问题曾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学生在获取

3、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面对这些错误,许多教师往往采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使学生失去自信的同时不爱学习。而事实上,课堂生成的这些错误如果能被有效处理,它们都将成为最宝贵、最有效的教学资源。这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合理地进行价值引领,使错误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一)巧用错误,让错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将评判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和纠错中得到教训,从错误中受到启迪。例如“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判断题: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教师请分别代表双方意见的同学上来进行辩论,正、反方各说明理由。结果学生出现以下的情况:生1:出示一个

4、梯形,指出上底和下底这一组对边平行。生2:出示长方形,指出对边平行,但不是梯形。学生恍然大悟,题目中少了个“只”字。教师再强调,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课堂上通过对错两方的探讨使全班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突破了难点,并且让课堂气氛变得更有趣味,更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正误比较,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对于学生不易觉察的错误,若教师只告诉应如何如何做,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也不易引起学生的警觉。所以,要让学生进行正误比较,从中意会正确的方法。教师在纠正其错误的同时善于借题发挥,适度引出一些相似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使错误资源转化成有效资源,为教学服务。例如“100以內

5、的退位减法”教学片段有一位学生在计算:24-8=( ),34-8=( ),36-8=( )时,将得数个位上的数依次写成4,4,2。在得知他所犯的错误后,我没有责备他,相反,举了两道对比题的例子:53-4和54-3,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这两题将个位上的数调换了个位置,因而在做减法时,肯定是一道够减,一题不够减,让他们在比较中获取新生知识的生长点。说实在的,我很庆幸这位学生的这次犯错,因为有了一次错误教训,他们便可牢牢记住或许我强调十遍八遍他们也记不住的知识。(三)将错就错,让“错误”成为创新思维的生长点课堂上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解”“错例”,从而揭露知识的易错点

6、、注意点、关键点或思维的忽视区、盲区等。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机会,将错就错,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就能在纠错中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例如“用倍数解决问题”教学片段如应用题“桃树有45棵,比梨树的3倍多6棵,梨树有多少棵?”学生列出的算式有:3( )+6=45;345-6;(45+6)3;(45-6)3;453-6;45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普遍追求课堂生成的课改背景下,只要我们正视和善待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个细节,善于发现、捕捉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动态性教学资源,因人因势地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让数学学习在“曲折”中走向“深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