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上传人:l****i 文档编号:216700099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设计说明(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设计-作者:-日期:.DOC资料.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设计1.1 概述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则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自从第一栋高层建筑以来,当今世界的高层建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据资料统计,建设部系统国有建筑企业逐年竣工10层以上建筑,从1984年的263万m2,猛增至1995年的1841万m2;1995年竣工面积为1993年的2.12倍。见表1:表1 建设部系统国有建筑企业19841995年10层以上建筑竣工简表年 份198419

2、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累 计面积2633865366467758888788419288671376184110225栋数303381514618711702655590653828102112598235占全部面积%5.16.59.110.513.215.514.714.113.110.915.720.112.4到1999年末,全国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累计建成10层以上建筑估计在3亿m2左右(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当今国内最高100栋建筑中,1985年建成的仅1栋(深圳国贸大厦,159m,50层),19891995年建成的有

3、14栋,而19961998年建成的有85栋。1990年建成的北京京广中心是我国大陆首栋突破200m的超高层建筑,1996年的深圳地王大厦其高度已达325m、81层,1998年的上海金茂大厦又有突破,达421m、88层。国内已建成最高100栋建筑见附录(截至1998年末)。对高层建筑的界定,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例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属的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的建议,一般将9层以上(含9层)称为高层建筑,并划分为以下四类:9-16层,高度不超过50m;17-25层,高度不超过75m;26-40层,高度不超过100m; 40层以上,高度超过100m;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4、2002)第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7m为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1.2 高层建筑结构作用效应的特点1.2.1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建筑结构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在低、多层建筑中,由于结构高度低、平面尺寸较大,其高宽比很小,而结构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也很小,故结构以抵抗竖向荷载为主。也就是说,竖向荷载往往是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筑结构的这种受力特点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发生变化。在高层建筑中,首先,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图1.

5、2.1-1所示的框架可知,各楼层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框架柱轴力为:边柱 N=wlH/2h中柱 N=wlH/h即框架柱的轴力和建筑结构的层数成正比;边柱轴力较中柱小,基本上与其受荷面积成正比。就是说,由各楼层竖向荷载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很大,建筑物层数越多,底层柱轴力越大;顶、底层柱轴力差异越大;中柱、边柱轴力差异也越大。其次,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作为整体受力分析,如果将高层建筑结构简化为一根竖向悬臂梁,那么由图1.2.1-2、图1.2.1-3所示其底部产生的倾复弯矩为:水平均布荷载 Mmax=qH2/2倒三角形水平荷载 Mmax= Qh3/3即结构底部产生的倾复弯矩与楼层总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就是说,建筑

6、结构的高度越大,由水平作用对结构产生的弯矩就更大,较竖向荷载对结构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增加更快,其产生的结构内力占总结构内力的比重越大,从而成为结构强度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1.2.2 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特点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主要是竖向构件的压缩变形。由于各竖向构件的应力大小不同,因而其压缩变形大小也不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的找平,同时由于各竖向构件的基底轴力大小不同,若不对基底应力进行调整,也可能导致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最大的顶点位移为:水平均布荷载 max=qH4/8EI倒三角形水平荷载 max= 11qH4/120EI式中EI为

7、结构的从以上可看出,结构顶点位移与其总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则又比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累积效应增加更快,这就说明,高层建筑结构对结构的水平侧移是相当敏感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及侧移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构应具备较大的抗侧刚度,而不仅仅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要求。在地震区,还要求建筑物能抗震。由于地震是一种瞬时作用,但作用所产生的效应非常强烈,故结构的过大变形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变形在不发生地震时是不允许的),这就要求结构有较好的延性,能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虽产生较大变形而不破坏。基础的转动1.2.3 高层建筑结构的P-效应如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将产生侧移,由

8、于侧移而引起竖向荷载的偏心又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这个附加内力反过来又又使结构的侧移进一步加大。对非对称结构,平移与扭转耦联,当结构产生扭转时,竖向荷载的合力和抗侧力构件的形心将产生偏心也会产生附加内力。这种由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内力和侧移增大的现象称之为P-效应。1.2.4 高层建筑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构成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有剪力墙、框架柱、梁和楼板。剪力墙、框架柱是竖向构件,它们是形成结构抗侧力刚度的最主要构件,承担着整个结构的竖向荷载和绝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梁、楼板是水平构件,结构各楼层的竖向荷载通过楼板传至框架梁再传给竖向构件,同时,对结构抗侧力刚度也有贡献颇的框架梁,还和竖向

9、构件一起承担整个结构的荷载水平荷载;次外,有些高层建筑结构还有斜向构件,它们对结构抗侧力刚度贡献很大,对构件之间的传力起着重要作用,除自重外,一般不直接受荷。1.2.5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2.2 控制结构侧移大小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安全的主要相关因素。1. 结构在水平阵风作用下,当振动加速度超过0.015G时会使人的正常生活受影响,因为加速度=A(2f),当频率f为定值时,与振幅A成正比,因此结构的侧移幅值的大小要受限制。2过大的侧移易使隔墙、围护结构以及高级装修受损,地震或阵风引起的过大变形也会造成电梯轨道无法使用。3结构过大的变形会引起结构的二阶效应,造成结构杆件产生附加内

10、力,影响结构承载力。虽然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但考虑到钢结构自身具有很强的变形能力而且在钢结构中采用的隔墙、装饰材料又多为较轻,采用的幕墙、悬挂板、铝板等变形能力较强,所以钢结构JGJ99-98标准中规定的限值标准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规定的限制标准宽松。2.3 我国现行规范中规定的主要限定标准1风荷载作用下房屋顶点质心位置的侧移应H/500(总高),各层质心层间位移H/400(总高)且结构平面端部构件的最大侧移值不得超过质点侧移值的1.2倍。2地震作用下,第一阶段抗震设防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应h/250,且结构平面端部构件最大侧移值不得超过质心位置侧移的1.3倍。对于框架支撑(剪力板)体系

11、中总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得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5%,当对结构平面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效应时,要求角柱和两个方向的支撑(或剪力墙板)所共有的柱构件应在这地震剪力的基础上再将杆件内力提高30%进行设计。3在第二阶段抗震设计时结构层间位移应h/70,层间侧移延性比(指结构层间最大侧移与其弹性侧移之比)不得超过下表中限值:结构种类结 构 体 系层间侧移延性比全钢结构框架体系3.5框架偏心支撑3.0框架中心支撑2.5钢骨结构型钢混凝土框架2.5钢混凝土混合2.04风荷载作用下顺风和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对公共建筑 aw(或atr)0.20m/s2对公寓建筑 aw(或atr)0

12、.28m/s25园筒形平面的高层建筑容易因横向风引起的涡流共振,为防止横风向引起共振,因此JGJ99-98中采用房屋顶部风速来限制要求:顶部风速Vn Ucr 临界风速 Vcr = 5D/T1(T1为直径D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当满足不了Vn Ucr时应增大结构刚度或进行横风向涡流脱落试验。6为了较合理选择适宜的结构方案规范对不同的结构种类提出了结构高宽比限值。1.3 高层建筑的作用1.3.1 高层建筑的静荷载1.3.2 高层建筑的活荷载1.3.2.1楼面和屋面活荷载第3.1.1条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以下简称荷载规

13、范)的第4.1.1条的规定采用,该条无规定者,可按本规定表3.1.1采用。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载 表3.1.1项次类 别标准值(kN/m2)组合值系数c频遇值系数f准永久值系数g一酒吧间、展销间3.0-4.00.70.60.5二体操房、娱乐室3.5-5.00.70.60.5三宾馆、饭店建筑1宴会厅3.0-4.00.70.50.52厨房:中小型4.0-5.00.70.60.5 大 型6.0-8.00.70.60.53洗衣房4.0-5.00.70.60.54贮藏室5.0-8.00.70.60.8四电子计算机房1一般微机3.00.70.60.52网络中心4.50.70.60.5五电梯间机房6.00.70.60.6六图书馆档案的书库和档案1一般排列时5.0-7.00.70.60.82密集排列时10.00.70.60.8七电话交换机房6.00.70.60.6八多层停车库的车道5.50.70.60.6九医院建筑注(1)本表所列各项活载适用于一般的使用条件,当使用荷载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采用。(2)第五项活载应按电梯产品规格规定采用。(3)第八项活载只适用于停放轿车的车库。(4)医疗建筑的活载按实际情况采用。(5)本表各项活载未包括隔墙自重。第3.1.2条 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