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诗歌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

上传人:欣*** 文档编号:216632571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诗歌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诗歌诗歌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诗歌诗歌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诗歌诗歌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诗歌诗歌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诗歌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诗歌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诗歌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 近代诗歌诗歌鉴赏: 2、丘逢甲的元夕无月: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抗日失败潜回大陆三年之后写下的,作者居住在大陆三年,渡过了三个元宵节,惊异地发现:三个元宵节都没有看到圆圆的月亮,以至于作者深刻地怀疑月亮是否仍然留在故土台湾,或者月亮不愿意追随作者回到内地。 由月亮引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的祖籍焦岭,成长在台湾,在作者看来,这两个故乡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但恰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败无能的

2、清政府割让了台湾,让台湾落入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魔掌,从此海天相隔,骨肉分离。 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3、蒋智由的有感: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

3、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 作者回首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总结历次对外战争的经验,发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抵御外国入侵、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在历史上涌现了非常之多的民族英雄,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奋发图强,英勇奋斗,才能够获得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作者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4、谭嗣同的有感一章: “世

4、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刘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 作者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愁苦,所有的忧伤莫过于春愁,但是,此时此刻,国仇家恨远远超过了春愁,这种战败割地赔款的耻辱将深深地烙在中国人心灵的深处。同时,作者极度忧虑,割地赔款的悲剧无休无止地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的神圣领土将会割让殆尽,全部沦为东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广大国人将无立锥之地,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堪忧。 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

5、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的侵占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中国。 5、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首诗是作者阅读了陆游的爱国诗篇有感而发写下的。在作者看来,陆游是一个不朽的爱国者,他的爱国精神令后人永远惊讶,他英勇杀敌的壮举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样的,陆游一生不得志,未能参加北伐收复失地的憾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在作者看来陆游的一生

6、是典型的爱国者的悲剧。主要原因在于:腐败无能的朝廷对于爱国志士的压制。因此,作者认为,今天朝廷不应对广大国人的爱国热情进行压制,应该顺应民心,充分发挥广大国人的爱国激情。 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年轻知识分子的一员,理应胸怀报国之志,一方面可以投笔从戎,上阵杀敌,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用自己手中的笔尽情地抒写爱国篇章。 也对古往今来统治阶级对于广大爱国者的压制进行了批判,历史的教训证明:爱国激情是压制不住的。 B. 1、蒋智由卢骚: 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 民约倡新义,君威扫旧骄。 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杜甫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民约:民约论,现译社

7、会契约论) 2、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3、黄遵宪夜起: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 (19_年俄国要求东三省铁路专营权,以此为八国联军撤军先决条件之一) 4、郑珍闲眺(略) C.词作: 1、龚自珍鹊踏枝(过故人家废园):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囊,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

8、合阳春暮。 2、王鹏运念奴娇(登台旸山绝顶望明陵): 登临纵目,对山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皋。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沉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惟有沙原微茫,白狼终古,滚滚墙边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闪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还恋高。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2)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 学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 是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3、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4、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

9、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 景物形象。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 三事物形象。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树鸟兽)来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表明自己心迹或情感。(咏物诗) (一)人物鉴赏 一、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二、例析

10、 (一)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分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

11、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3) 诗歌鉴赏,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诗歌赏析:钱素琴诗作选析 戴佳鸿 钱素琴写的诗,我是爱读的。原因何在?或许,一句话便能概括,那就是欣赏她的诗, 心头总有一种美的感动在荡漾。若说得具体点,她诗中的女性意识十分強烈,始终以女人 的视角,用女人的细腻直觉感性甚至狂放,抒写女人的情怀,倾诉女人的心声,充满了女人味,标标准准女人的诗,让人在柔润温馨的语境里,体验着诗意的爱抚。除此以外,她还

12、有一些诗,就题材和手法而言,属于为数不多另一类型的诗作,不仅很有特点,而且对写诗的人很有启示作用。在这里,我暂选三首,与大家共同赏析。 先读第一首: 国家 这两个字 正着读了三年 反着读了三年 从左到右读了三年 从右到左读了三年 站着读 坐着读 +躺着读 陆陆续续 读了又读 刚读到一点感觉 你这一摇摆 我又犯糊涂了 很多写诗的作者,怕写大题材的诗。我就是其中一个,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那种驾驭能力,担心写成概念化大而空的东西,那就得不偿失了。其实问题不在写与不写,关 键是如何写?这里牵涉到对诗的理解,以及诗的表现手法等问题。钱素琴国家这首大题 材的诗,她是如何写的呢?如果,你从大的层面上去构思落

13、笔,是很难写好的。钱素琴的聪 明之处,在于她抓住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就是读“国家”这个词:“正着读了三年反着读了三年从左到右读了三年从右到左读了三年”。显然,诗中“我”的这样读 法,是作者的一种夸张极致的笔墨。尽管有可能会引起非议,如不严肃呀虚假呀等等。但 我认为,不能用现实生活里的常态来制约诗人,“悖论”在诗中,不仅允许,而且受到鼓励, “反常为趣”嘛,做人要老实,写诗要滑头,就是要弄虚作假。 这首诗的前面部分,是渲染铺垫造势,最精彩的地方,是结尾的三行“刚读到一点感觉你这一摇摆我又犯糊涂了”,因为它们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什么造成国家摇摆的呢?难道仅仅是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吗?绝对不是!我

14、们国家遭受的折腾太多了,“政治地震”接连不断,弄不清真相,“我”只能“又犯糊涂了”。 关于如何写大题材诗的问题,我想起了老诗人韩瀚写的一首诗重量。这首诗的写作 背景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张志新冤案得到平反,社会反响极大,此时,这个题材的诗 大量涌现,韩瀚的诗被一致认为写得最深刻最有份量最有特点的诗。诗很短,大概五 行左右吧,具体记不清了,意思说,一架天秤上,这边放着张志新的头颅,那边放着国家, 重量一样的。当时,读这样的诗,我们的心能不受震撼吗! 现在,是否可以这样说,写大题材的诗,作者要善于聚焦,要先化“大”为“小”, 角度要小,着力点要小,以小写大,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要包罗万象,也不要摆开架势,写 得完完整整,艺术是不需要完整的。 再读第二首: 三爷 三爷老了。一杯酒还沒到嘴边 就已经洒了一半。三爷歉意地嘿嘿笑了两声 干巴巴的笑,拧不出一滴水 三爷的一生比这笑声,还要干 做过许多次伴郎,自己却不曾拥有过花烛洞房 贫穷是一只破铁锅,牢牢拴住三爷的胃口 面对面坐着,三爷花白的头发还是二八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