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方法

上传人:欣*** 文档编号:216632527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方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方法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_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告诉我们李弥逊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第二题问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

2、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 托物言志 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 请欣赏这句诗 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描

3、写手法 对比:勾画 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 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 思考。 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修辞手法 用典 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借代 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比喻 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 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双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 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4、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反语,讽刺。 互文: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等。 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柳 柳 、 留 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5、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梅花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 坚贞、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莲 由于 莲 与 怜 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杜鹃鸟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鹧鸪鸟 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落照苍

6、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等。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

7、爱的夫妇,如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乌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猿

8、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 羌笛 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 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 (感遇二首柳宗元)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请看_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

9、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 游子思归乡 ,有人认为是 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的情思。

10、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例如,解答_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诗眼分别是 咽 和 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 和 冷 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请看_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 情 字,而无处不含 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

11、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凉 。 凉 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请看_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 高山流水 典故。 霜钟:山海经 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的理解。 参考答案: 写出了

12、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七、典例精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_年高考全国卷一)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 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 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6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第一问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 的细节? ,有些考生可能对 细节 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

13、开封 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 行动 又开封 析 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第二问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问得平常朴实,学生容易回答出来:作者开封,显然是查看这封因时间 匆匆 、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 意万重 的 家书 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_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

14、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 潮平两岸失 ,有的版本作 潮平两岸阔 ,你觉得 失 与 阔 ,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 失 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 阔 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 悬 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