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16632427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11 人类认识的宇宙1、常见的天体类型:恒星:星光闪烁;行星:不停移动着的;月亮:有圆缺变化;星云:轮廓模糊;流星:一闪即逝;彗星:拖着长尾巴;星际中的气体和尘埃。2、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4 、总星系: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不是全部的宇宙,其中心是观测者。5、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普通的行星,特点与其它行星比拟并不特殊 地球是特殊的行星,因为目前的宇宙中只发现其有生命6、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比拟平安的宇宙环境内

2、部条件:1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2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3形成并存在液态水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2 、太阳能源来源是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响3 、太阳辐射能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4、 人类利用的太阳辐射能有:太阳能发电、热水器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5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色球、日冕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黑子原因是温度低于周围1500度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色球耀斑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关

3、系2耀斑爆发时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3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磁暴现象,极光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 、开发宇宙空间资源:卫星通讯、太空实验等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太空利用矿产资源2 、保护宇宙环境:对太空垃圾的措施推到其他轨道、带回地球14 地球运动的根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 、地球的自转 1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俯视顺时针,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在地面上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周期:恒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360度59分人类实用周期24小时4速度:南北极点无速度速度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极点外

4、都相等15度/小时,1度/4分钟2、 地球的公转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2近日点1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慢3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4周期:公转360度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同向运动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是23度26分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4 、太阳直射点:唯一在地球上太阳光与成90度平角的光线在地面上的交点5、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最北北回归线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最南南回归线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在赤道上3

5、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公转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夜的形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照亮的一半地球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地球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太阳高度是0度2、地方时较东的地方时刻较早画经度示意图:东经度、西经度、东西经度0度经线和180度附近区时划分的国际标准:0时区、东西十二区、东八区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沿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4、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不一定是90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

6、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找到直射点的位置是关键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

7、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5、 四季的划分 中国传统上的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 主要适用于我国的黄河流域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欧美国家四季的划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为起点北温带实际上使用的四季划分与气候相结合: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秋

8、季:9、10、11月冬季:12、1、2月6、五带的划分 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名称: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北温带、南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 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 低层大气组成:主要是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2、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氮和氧合占空气体积的99%,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根本成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根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少量穿透大气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又起

9、到杀菌治病作用。 水汽和固体杂质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排放氟氯烃化合物4 、大气的垂直分布 依据: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一 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对流层的热源是地面2对流运动显著。原因:上部冷下部热 对流层厚度: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上升,气温降低,冷却成云致雨二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度特点:1气温的垂直

10、分布,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原因:平流层的热量来源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在22-27千米高度。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原因:上部热下部冷 与人类的关系:臭氧层是天色屏障,大气平稳,利于高空飞行。三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的高度,此处气压是0;80-500千米的高度,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22 大气的热力状况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紫外线区,主要被臭氧吸收红外线区,主要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这也叫选择性。、2反射作用:云层

11、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举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3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局部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注意,还有一局部是可以到达地面的 举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交通信号灯中红色的不易被散射,远处看得见。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越大,被削弱的就越少。同时记住,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的辐射就越强,因此,夏季,北半球虽然离太阳较远,但是,太阳高度大,白天长,气温就高3、 地面是大气对流层直接的热源地面的长波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4、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

12、波:使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举例:夜晚天空有云,气温较高5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保温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气温提高到15度,形成了人类适宜生存的环境。6、 全球热量平衡:整个地球的多年平均热量收支是平衡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起一系列的生态变化,进而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23 大气的运动1 、大气运动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上下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3、 大气的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由冷热不均造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由同一平面上的气压差异造成4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的,它是

1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注意记住:同一平面上,密度大气压高,密度小,气压低举例:城市风热岛效应5、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向流向低压区的力,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这个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矢量,这个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速就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速就小。6 、风向与受力的关系:1受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2受两个力:加上一个地转偏向力,风力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注意南北半球的偏力不同3受三个力:再加上地面摩擦力,摩风向等压线有一个交角锐角 注意:高空的大气只受到两个作用24 全球性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在规律的大气运动。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高纬环流;小结: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多雨的气压带和风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少雨的气压带和风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极地东风2、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