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思考题新版附答案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16631462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复习思考题新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马原复习思考题新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马原复习思考题新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马原复习思考题新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马原复习思考题新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复习思考题新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复习思考题新版附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开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在19

2、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底和实践根底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开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内核 B根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3、A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1学习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 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局部是 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根底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BCD A巴黎公社

4、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以下属于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是 A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奉献是 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5、验真理和开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开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 辨析题对的选A,错的选B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但凡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B2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

6、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B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5 费尔巴哈的哲学在当时的德国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A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一、 单项选择题1.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 是否成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成认阶级斗争性C. 是否成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成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7、C. 物质性 D. 客观性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开展的规律是 C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开展的根本环节6.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B. 事物是变化的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8. 唯物辩证法的否认之否认规律揭示了事物开展的 A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9.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0.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D A. 否认了

9、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1.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D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BC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B A. 时间和空间是

10、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BC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CD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根底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5. 实践是

11、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BC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根底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6. 以下选项中,表达开展的实质的有 BCD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7.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开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开展的因素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 规定事物开展的根本趋势8. 以下工作方法表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BC A. “抓典型 B

12、.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 “一切经过实验 D. “欲擒故纵9. 以下思想表达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BCD A. “一分为二 B. “和二为一C. “万物莫不有对 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0. 以下格言中或成语中,表达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D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1.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BC A. 它对否认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 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 它否认了肯定与否认的对立统一关系D. 它否认了事物开展的曲折性12. 割裂事物开

13、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BD A. 激变论 B. 直线论 C. 庸俗进化论 D. 循环论13. “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BD A. 整体依赖于局部B. 局部依赖于整体C. 整体是局部之和D. 脱离了整体的局部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14.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CD A. 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 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淆,是相对主义的观点C. 既成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成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D. 说明事物开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15. 辩证的否认是ABCDA. 事物的自我否认 B. 事物开展的环节C. 事物联系的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