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聊城光岳楼导游词光岳楼导游词

欣***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50KB
约13页
文档ID:216621598
聊城光岳楼导游词光岳楼导游词_第1页
1/13

聊城光岳楼导游词光岳楼导游词 光岳楼位于聊城旧城中央,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我的家乡聊城的象征,她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光岳楼是聊城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今天新聊城的标志性建筑 光岳楼是江北第一名楼,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她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光岳楼的南面最上面一层,挂有一个匾牌,上面写着的 光岳楼 三个大字,听说这名字还有一波三折呢!据说当时刚开始建立时,人们都称他为 余木楼 过后又因这里有鼓声报时,又叫做 鼓楼 .1846年,知府杨能在维修的时,又因为这里的地名叫它 东昌楼 ,再后来,史部员外郎李赞称赞东昌楼,又被改成了 光岳楼 ,一直用到现在 光岳楼一共有五层最下面一层是墩台,是砖、石、土砌成的正四棱台,在墩台的四个正方向开辟有拱形过街通道墩台之上是光岳楼的主楼,有四层,光岳楼总高度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九是阳数之极,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光岳楼墩台共有四个大门,南面还有两小门,其中西侧小门为假门,东门是上楼的唯一通道从这个通道可以上到墩台,站在墩台上,可以看到美丽的古城区还能看到我们可爱的实验小学呢!从主楼的一层楼梯上去,可以到达主楼的二层,从二楼向上看,既不设柱,也不设地板,称为 空井 。

所以只能上到二楼了站在二楼向西,能看到美丽的东昌大桥和东昌湖,向东看能看到卧似长龙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整座城市,运河两岸郁郁葱葱,美丽极了 尊敬的各位来宾: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大宏伟的楼阁就是著名的光岳楼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建于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距今已经有6____年的历史了光岳楼据于聊城古城的正中心,在当时建造这个楼阁的主要作用是: 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 的军事作用楼阁体现了宋元建筑到明清建筑的一种过渡,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1988年的时候就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楼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有东、西、南、北四个拱门,四门相通,券上方砌门额,南曰 文明 ,北曰 武定 ,西曰 兴礼 ,东曰 太平 从建筑结构上说它与同时修建的西安的钟鼓楼相同,都是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我们看到的用砖石砌成的高9米的(准确的说是9.38米)就是墩台,主楼位于墩台之上,高度为24米,整个楼阁的通高和底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着它的高度是不可超越的6____年来,光岳楼一直是聊城古城区最高大最雄伟的建筑。

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等楼参观 因为这个楼阁在当时建造它是军事作用,所以上下通道只有这一个,楼梯比较陡滑,大家在登楼的时候都注意脚下 在敞轩内檐下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 共登青云梯 ,它是原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所题 在我们面前的这块石碑就是乾隆的御制诗章碑乾隆皇帝曾经九过东昌(5次东巡,6次南巡,9次通过京杭大运河路过这里),六次登楼,在楼上即兴做诗13首,这块碑上就完整的镌刻了5首碑面两首,碑阴两首,碑侧还有一首 细心的可能已经发现,这块碑的中间有断接的痕迹,文革期间曾被拉倒毁坏过,史料记载,这里有两块乾隆的御制石碑,在文革后只恢复起一块,另一块已经对不起来了 我们这块石碑有它独特的文物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我们着重来看一下碑侧这首诗首先我们看它的字体,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皇帝,在他一生当中写诗就达到了一万多首,他在各个景点留下来的字也是相当的多,但乾隆皇帝在其他地方留下来的字多为行草或者是小楷字体,您看这首诗,它是行楷字体,这种字体是不多见的,所以比较珍贵,这是其一第二点,这首诗是乾隆55年皇帝80高龄的时候最后一次登楼所题,乾隆皇帝80岁写的诗相当少,所以,这首诗就相当的有意义了,我们看他的字写的刚劲有力,圆润流畅,由此可见我们这位皇帝的书法功底是非常浑厚的。

如果大家对书法感兴趣的话,一会可以仔细的揣摩一下 现在大家随我这边请 在一楼东门的门楣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这块匾非常的有意思,您看一下右手边第一个字,非常象我们现在所写的东西南北的 东 字,但是这块匾额是清朝时期所题,在清朝时期并没有 东 字的简写, 东 呢应该是第三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东岳泰山的 泰 字, 泰岱东来做翠屏 ,意思就是说:巍巍的泰山也不过是光岳楼东面一座翠绿的屏障作者用非常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这个楼阁是非常的高大和宏伟的,它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施闰章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当时官居山东的学政,他有个学生非常给他露脸,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施闰章就是蒲松龄的老师施闰章在做山东学政期间曾经断过聊城一个非常有名案件 胭脂案,后被他的学生蒲松龄载入《聊斋志异》当中,就是我们的看到胭脂姑娘的故事(在我们湖心岛的望岳亭重檐就绘有胭脂姑娘的故事,故此岛也叫胭脂岛) 请大家到室内来 在我们一楼的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聊城古城的模型图它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东昌府志》的《东昌府城图》制作的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聊城古城的边界是非常的方正,边长是一公里,面积就是一平方公里。

据于古城正中心的这个高大的楼阁就是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光岳楼它是四条主干道的交叉路口,这四条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呈十字形,其它大街小巷垂直交叉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古聊城就象是一个大的棋盘,跟古城西安有几分相似,都是棋盘式方格网状构架 聊城自古便被誉为: 能陷不失的凤凰之城 ,就是说在当时我们聊城的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聊城的防御体系首先我们看到就是古城墙,您看在四个角各有一个望敌楼,每隔一处有一个角楼,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门外面的方块叫做 瓮城 ,有个成语叫 瓮中捉鳖 指的就是我们的瓮城了聊城的瓮城跟其它地方的瓮城有所不同,它的门都是扭头门,这在当时更增加了它的防御性瓮城外高秃的部分为护城堤,中间的为吊桥,绕城一周的蓝色地带就是当时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河,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 这种规模便是明朝建立初年驻守在我们东昌卫的首御指挥佥使陈镛所建聊城原为宋元所遗留的土城,陈镛认为这种土城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军事需要了,为了跟元军残余部队作战,他便上书皇帝,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菲律宾国家运来了一批进贡的楠木来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墙,然后他又用建造城墙所剩余的木料和砖石,在城的正中心建造了这样一座具有军事作用的楼阁就是光岳楼,所以建楼之初被人们称为 余木楼 。

又名鼓楼 现在大家再顺着我手的方向往上看,在上方有一个神龛,龛里供奉了一尊神像,他就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在聊城关于这座楼阁的建造有很多传说,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鲁班设计建造的传说当年陈镛下令建造一座楼的时候,工匠们老是拿不出方案,这时东昌府来了一位白发飘飘的老道,他左手拿着一把没柄的斧头,右手里托着一座小楼的模型,这个小楼模型的高是九寸九一位老木匠看到后请求老道留下了小楼模型然后他们照此模型扩大了100倍开始造楼工程进行的很顺利,楼盖好了却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原来楼上的木头老是活动,现加楔子急既来不及,也不易楔了这时,老道又来了,他一声不吭的砍了一大堆木楔子,然后用手一指,楔子全都飞上卯里,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高楼马上稳固了老道又围楼转了三圈,木匠们也跟着转,转着转着就看出了门道,此楼还有点向西北倾斜,但见老道最后在西北角把他的锈斧头塞进楼基条石下,人们眯眼一瞧,楼身还真正过来了,木匠们知道遇到了神仙,赶忙跪地叩拜,等他们抬起头来,已不见老道身影,人们知道老道是神人,鲁班显圣了,于是,楼建成后,人们就把鲁班的像塑在这里), 巧夺天工 四个大字便是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1988年为庆贺光岳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题写的。

这四个字发出了对光岳楼的惊叹! 神龛两侧可以看到一副红色楹联,上联是: 泰山东峙,黄河西临,月色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 下联是 层台射书(鲁仲连射书喻燕将),微乡(殷纣王时期,封其兄启于此,称微子国)明志,人杰地灵,登楼怀古有余馨 上联写景,描绘了聊城的地理位置,下联写人,说聊城自古人杰地灵,而登上这座楼,就可以让我们想起古人创下的伟大业绩这是一副人景合一的对联,是19____年聊城县县长孙桐峰所制,1992年10月由山东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蒋维松先生重新书写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楼阁的主要构件这个楼阁全部都是卯榫搭扣的木制楼阁,在它的主框架结构中,没有用过一颗钉子我现在手扶的这根两边有红色抱柱的木柱一共有32根,我们在屋里可以数到12根,另外有20根是砌于砖墙之内的楼阁是框架结构的楼阁,墙倒楼不倒,砖墙只是起到了挡风避雨的作用,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就是这32根木柱,这种木柱我们现在叫金柱,因为它非常的高大,当地人也叫它通天柱,它的高度是11.58米,从一楼一直通到三楼,它是一整根的木柱,中间没有断接的这种木柱便是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国家由海运经京杭大运河运到我们聊城来的,它是一批贡木,当时是用进贡的木料来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墙,可以看出,在当时聊城的军事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

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军事功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却以她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现在就请大家随我登楼参观 因为楼阁是木制楼阁,为了防火,楼上没有电,楼梯是比较黑的,所以大家在登楼的时候都注意脚下 刚才我们已经看了聊城的古城模型图,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副图片,它是____年10月所航拍的聊城的俯瞰图从这副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聊城古城保留的非常完整,边界非常的方正,边长一公里,面积就是一平方公里位于古城正中心的就是光岳楼,四条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东、西、南、北四座关桥就是当时东、西、南、北四座吊桥的原址部位,绕城一周的蓝色地带就是当时的那条护城河,但是现在经过几百年的开凿,已经形成了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的东昌湖,它是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和杭州的西湖相当,它的储水量是1.5亿立方米,主要引用就是黄河水从这副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聊城这种独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河一体一会我们便可以在四楼非常直观的看到这种景观只是有一点比较遗憾,您看一下,这面是西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面的湖面是最窄的,这一部分水面已经让房屋给挡住了,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西关桥,它就是当时西吊桥的原址部位。

下面我们到乾隆行宫 乾隆行宫是乾隆皇帝当年题诗和休息的地方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36行宫之一 在行宫之内,我们可以看到墙壁之上有一副图,它就是《南巡盛典图.东昌段》,乾隆皇帝南巡之时带了随行的画师,画师用笔把沿途的景色描绘下来,集结成集后,有一部分便称为《南巡盛典图》,它就是其中的《东昌段》,再现了清朝时期聊城的部分景色.我们看一下,最高的楼阁掩藏不住的就是我们的光岳楼,往下是古老的城墙,再往下这条河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京杭大运河.这条河是元至元____年所开凿的会通河的一段.运河给聊城带来四百多年的繁荣史,特别是明永乐十三年,海禁,这条河就成了连通南北的唯一的一条水路通道,因此在当时聊城是非常的繁华,被誉为 漕挽之襟喉,天都之肘腋 ,也有 江北一都会 的美誉旁边的塔就是聊城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北宋年间的铁塔,据今已经有一千所年的历史了 在乾隆行宫之内我们再抬头往上看,由二楼我们就可以直接看到三、四楼的景致,这叫做 空井 ,它是宋元的一种建筑风格空井是用来通风、采光的,而在当时建造这个楼阁的时候,这个地方实际上是一个上料口整座楼都是用木头构建,用料很大,别的地方运很困难,所以通过这个地方用绳子把木料拉运上去,然后进行上层的建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