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展望策略(共4582字)仍存在爆发第二次金融危机的可能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恶化欧债危机已经从冰岛、 希腊等国家的问题逐步演化为系统性的债务危机2011年4 月6日,葡萄牙向欧盟寻求财政援助;7月21 H,希腊形势 再次恶化,欧元区向希腊提供第二轮救助;10月6 口,全球 最大城市银行德克夏银行破产;10月8日,欧洲第三大经济 体意大利和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遭遇主权评级降级总体来 看,冃前对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救助方案并未取得切实成效 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洲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如缺乏统一的财政联盟、经济结构口益僵化等,但面对日益 恶化的危机,欧洲采取的对策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在2011年绝大多数时间里,欧元区所做的努力是提供对危 机国家的流动性支持2010年5月欧元区成员国和IMF共同 出资设立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欧元区各国共同出资 4400亿欧元在2011年,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渐发酵,EFSF 资金显得捉襟见肘例如,2011年10月,在EFSF施救希腊、 爱尔兰和葡萄牙后,其可贷余额仅剩约2500亿欧元,这与“欧猪五国”超过3万亿欧元的主权债务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10月27 口,欧盟峰会通过了 EFSF杠杆化方案,试图将其可 贷资金扩充至1万亿欧元以上,但最终实施细节还未落实; 12月9日,欧盟峰会通过了联合声明,同意加强财政融合, 并且欧盟各国同意向IMF提供2000亿欧元双边贷款即使 这样,EFSF与IMF可用的资金规模仍相当右限,目前出台的 救助措施总是赶不上市场流动性需要若要根本性地解决欧 债危机,不能依赖外部的救援资金,而是要基于经济增长或 者财政转移支付12月份欧盟峰会中关于财政融合的建议在这个方向上迈出 了正确的…步,但在口前经济低迷的环境下,财政紧缩措施 能否取得效果还有待观察倘若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处置不力, 欧债危机具有演变为第二次金融危机的可能2011年欧债问 题中就蕴含了两个风险引爆点第一个是意大利意大利是 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属于系统重要性国家它在EFSF中 占有787. 84亿欧元的出资额如果意大利出现债务危机, 它在EFSF承诺的出资将无法兑现,会使救援资金出现较大 的缺口意大利危机所引发的市场信心崩溃,也将进一步传 染到法国、比利时等更多的欧洲国家,引发更为严重的系统 性危机第二个引爆点是欧洲银行危机欧洲银行业在欧洲 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并且具有全球范围内的系统 重要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 欧洲银行业总资产为16. 48万亿美元,占全球银行业总资产 的52. 57%一旦因主权债券评级下调或是债务重组恶化银行 资产质量,将迫使银行降低财务杠杆,抛售风险资产,导致 风险资产(股票、公司债)价格下跌,这将使市场信心不断 恶化,打击银行相互借贷的意愿,引发市场上的流动性短缺, 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局面,甚至将传染到新兴经济体,引起全 球范围内的金融海啸2012年上半年将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的惊魂时刻从2012年2月起,欧洲迎来偿债高峰,仅意 大利从2月到4月就将面临超过1500亿欧元的到期偿还额, 其他“欧猪五国”也有近1000亿欧元的到期债务规模;2012 年4月法国将举行大选,政党之间纷争往往使得决策效率低 下,法国政府可能难以制定有力的财政政策财政问题涉及 不同集团的利益分配,决策程序复杂,出现事与愿违结果的 风险加大各种事件在第一季度集中发生,将再度拉响发生 系统性危机的警报面对数量巨大的偿债规模,一旦市场的 信心突然崩溃,或者发生难以预料的交易对手风险、评级下 调风险和各种黑天鹅事件,极易产牛第二轮金融危机2012 年还有一个风险点在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金融体系出现动荡 的迹象已经出现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了贬值2011年下半年,巴西雷 亚尔、卬度卢比、俄罗斯卢布贬值幅度超过10%;印度尼西 亚盾、新加坡元和马来西亚吉林特纷纷触及近两个月的低位 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了资本大量外逃的现象,并导致了股市的 大幅缩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率先实现了经 济复苏,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表现远远好于发达经济体一 些人认为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出现了 “脱钩”,事实上并 非如此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使得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国家,导致新兴国家面临通货膨胀、 资产价格上涨和货币升值的压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恶化 引发了国际资本的回流,这使得新兴市场陡然出现资本外逃 的压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截至2011年6月,欧洲 银行对亚洲的贷款大约为1.5万亿美元,对非洲和中东约为 5000亿美元,对拉美为8500亿美元,对东欧和中欧为1.3 万亿美元本次资本外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欧债危机前景 的担忧以及欧洲银行业对资本要求的提升,导致欧洲银行从 海外抽调资金回国,满足较高的资本需求可以预见,2012 年如果欧债危机再有风吹草动,新兴市场大规模资本外逃的 风险仍然存在。
世界经济将陷入长期低速增长欧洲的债务问题使得全球存在爆发第二次金融危机的可能, 而美国和日本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得两国复苏乏力,世界经济 或陷入长期低速增长就美国来说,2012年美国经济形势将 略好于2011年,但经济的整体活力仍处于较低水平美国 在未来10〜15年难以解决债务问题美国财政支出中有55% 以上的支出属于法定支出,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失业 保险等,这部分支出不随政党的更替而减少而第二次世界 人战后“婴儿潮一代”逐渐进入了老年,这又极人地增加了 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据美国政府的预计,未来10年美国 政府的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7. 1万亿美元,联邦政府不得 不继续发债,甚至借新债还旧债另一方而制约美国长期增 长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和生产率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 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使美国经济获得发展的动力而口前, 支持美国长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出现美国面临的挑 战还有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迟迟难以恢复 2011年10月美国失业率依然高达9%,这直接影响家庭收入 和居民消费;房地产市场难以从泡沫重创中走出2011年9〜 10月美国的新开工房屋数量仅相当于战后平均水平的39%〜 44%。
只要房地产业不走出低谷,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就难有根本 性改观尽管目前美国企业资金充裕,真实利率处于历史最 低水平,有利于刺激企业投资;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日本经 济复苏对于经济冋升也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未来美国经济仍 将维持低速增长的局而就口本而言,2011年经济增速预计 在-0.4%左右,2012年会有所反弹日本也面临着沉重的债 务压力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资本市场泡沫破裂,日本 反复使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但是经济持续的低增长率,使 得H本政府的债务负担变得越发沉重根据IMF的数字,R 本政府的净负债率由1991年占GDP的11%增长到2010年的 117%,由于2011年地震灾害后所需的重建工作,预计2015 年政府净负债率将达到占GDP156%的高位同时,日本国内 投资和消费信心十分脆弱,过度对外投资导致的产业“空洞 化”严重,这都降低了对于日本经济恢复增长的预期唯一 利好的消息是日元汇率开始走弱,由于日本贸易已出现逆差, 为支持灾后重建,预计逆差在中短期得以继续维持,日元汇 率的总体转弱使得日本经济得以依靠外需支持经济的反弹 2012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发达经济体一方面深 陷债务泥潭,另一方面短期内无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IMF 研究显示,预计2015年G20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将占到 GDP的115%为维持债务的可持续性,各国将不得不制定较 为严格的“灭赤计划”,增加税负并降低开支以巩固财政状 况,这无疑会打击脆弱的经济复苏同时,在巨额美债面前,美元贬值或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因为在国内经济形势并未好转、就业压力依然巨大的情况下, 仅依靠提高税收偿还债务已经没有希望,利用通货膨胀把债 务稀释风险很大,最大的可能是美元贬值,将风险转嫁给债 权国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会因外部环境恶化而明显放 缓一旦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将出现过剩,热钱大量涌入 经济状况较好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推高这些国家的通胀水平 与此同时,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将高涨,加大 输入型通胀的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为维持自己本国 经济的增长和就业,各国可能会打起贸易保护战或者货币战, 这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的对策短期内,中国要注意规避欧债危机带来的贸易领域和金融领 域风险贸易领域,2011年,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增速显著 下降在2011年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中国对欧元区的出 口增速都高于对全球的出口增速但2011年前三个季 度,中国对欧元区出口增速分别是17.1%、16.6%和18. 9%, 显著低于中国对全球出口增速的26. 5%. 22%和20. 4%o 2012 年欧元区实体经济将进一步恶化,这意味着中国对欧元区的 出口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在金融领域,近期在岸市场人 民币汇率贬值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欧债危机一则欧洲的银行 和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急需从世界各地调冋资金; 一则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进一步提高并撤出新兴经济 体,影响了对人民币的信心,这大大减少了离岸市场对人民 币的需求离岸市场人民币需求的下降导致在岸市场上外汇 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12年第一季度,受欧债危机困扰的 国家债务还本付息高峰期到来,离岸市场人民币需求下降的 趋势难以扭转,受此影响,中国外汇市场可能还会面临资金 外流的局面与此同时,美国债务问题也值得关注,中国所 积累的外汇储备时刻存在着缩水的风险从长期来看,中国 要加快结构转型十二五”吋期的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任务是调 整经济结构然而,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结构失衡的问题依 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投资和消费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和产业 结构失衡我国投资率连续八年上升,2010年达到48. 6%的 历史高位;最终消费率却连续四年下降到50%以下,2010年 47. 4%的消费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70%以上的水平我国过度 依赖出口导向型战略,导致贸易依存度过高,贸易顺差居高 不下,2010年我国贸易依存度高达51%;过度依赖外商投资, 又造成资本账户顺差。
我国制造业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较早, 激发了企业活力,在全球市场上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但服 务业尤其是支柱性的现代服务业,如医疗教育、金融保险、 交通通信等行业,市于政府垄断或过度行政管制,造成效率 低下、供给不足,形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较快而服务业相对 落后的局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长期徘徊在40%左右,远低 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需要进行结构转型,发展内需,改变 依靠出口的现状,加快研发和高科技投入,争取在下一轮全 球技术革命来临时走到前沿这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放宽投 资机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展望未来二十年,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是城市化列车城市化带来 的不仅仅是楼房和道路的建设,而且意味着生产要素在地域 上的重新配置和优化,更多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市,同时服 务业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