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计划4篇(一)》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216193202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教学计划4篇(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政治教学计划4篇(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政治教学计划4篇(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政治教学计划4篇(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政治教学计划4篇(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教学计划4篇(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教学计划4篇(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教学计划4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政治教学计划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班级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初一年级3个班的政治课。据了解学生的基础不是太差,只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但一般在严格的督促下都能改正。二、教材分析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一门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这门课程教材由前言和五课组成,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高尚

2、道德情操教育,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三、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四、教学目标根据现代教育精神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到21世纪教育主体,引导学生确立

3、尊重、关爱、责任的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主动把握自我、发展自我。引导学生品味生活、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了解自我保护的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做生活的主人。五、主要措施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2、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3、课堂上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4、以讨论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巩固知识。5、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政治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要

4、求:了解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知道影响生活质量的要素;理解适度消费的重要性;明确提倡艰苦朴素的必要性。2.过程和方法要求: 通过阅读与讨论,能够列举学生和家长中间常见的违反适度消费的现象。懂得如何提高生活质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体验适度消费的积极意义,培养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正确理解适度消费的“适度”;影响生活质量的几个因素。2.教学难点: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理解。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案例分析四、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于消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还存在不合理消费的现象,对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也不能全面看待,因此,教学的难度不大,实用性

5、较强。五、课堂准备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学生:调查、搜集身边的人不符合适度消费的例子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都市新贵族”的现象(二)、讲授新课师:是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以随意支配的呢?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板书)问:如何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呢?(1)计算公式: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2)使用方向: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3)决定或影响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因素A、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B、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在当期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在预期未来收入减少时,则在当期减少消费,增

6、加储蓄。C、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进一步解释“借贷消费”思考讨论:“两位老太太的对话”2、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板书)资料导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发展,GDP逐年增长,人们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有了明显变化。如,服装衣着、食品营养、住房环境、交通工具、旅游健身等方面的具体事例。组织学生举例,如上海市政府每年增加劳动就业岗位、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收入等,从中引导学生发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B、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

7、拉动作用案例导入:去年3月,一名记者在采访上海华东政法学院部分学生时发现,有的学生背包里放着一部新款手机、数码照相机、MP3、PDA、笔记本电脑等时尚高档用品。学生告诉记者,开学前父母给了1万元,他用来买了一些用品,又给同学过生日买了一些礼品,请同学吃了一餐饭,现在只剩下300元,以后自己吃饭的钱不知怎么办了。问: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反作用,是不是就提倡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掉呢?问:这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适度消费的含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3)适度消费的意义促进济发展和增加就

8、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又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阅读与思考:“游客与渔夫的故事”(4)、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A、消费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物质基础。依靠发展经济提高消费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根本保证。B、生活质量包括物

9、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注重精神生活有助于改善生活的质量。C、闲暇时间的多少也会影响生活质量。工作之余进行文化、娱乐、交往有助于身心健康。D、良好的生活环境将给人们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想一想: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否还需要提倡艰苦朴素?结合学生中的追求名牌现象3、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板书)提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是提倡“禁欲主义”。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消费。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提倡艰苦朴素:(1)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2)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3)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倡艰苦朴素,在生活

10、中要注意克服不良的消费倾向。例如: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等。我们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日常的生活消费做起,努力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三)课堂小结学生课堂总结 政治教学计划 篇3 怎样才能有效地搞好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让学生从容面对中考,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呢?下面,请允许我结合我们学校20xx年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领导老师们进行共同探讨和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一、关注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动向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并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还会附上头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

11、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市教研室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新课改之后,考试范围扩展为七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的内容和上年度5月至当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这样就增加了复习的内容,加大了复习的难度。二、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进入复习之后,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一般建议做好三轮复习安排:第一轮复习(10年3月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思想品德课中考强调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

12、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知识记忆和运用的双重考查。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首先可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是老师在教学上坚持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

13、。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同时,由于新课改形势下的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所以,这一阶段,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对于时政材料的整理和使用,应主要依靠省教研室编写的中考时事,要告诉学生,就象学习课本一样认真研读中考时事,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指导等外,里面的时政热点材料与大量考试题目密切相关,对我们日常练习和中考应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只是简单回顾

14、课本基础知识,最好每节课都要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注重在练习中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要求学生结合经典等已有的学习资料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除认真研究做好考试说明中的题目之外,老师也要根据复习需要自己搜集训练题目,题要精而少,且具有综合性。做到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进行中低档题的考试训练。第二轮复习(4月下旬5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大约需要20多天的时间。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

15、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从 4 月下旬开始,我们进入一个综合复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如果说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也就是说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不单纯直接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了解和记忆,多数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复习中,结合热点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