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视频

上传人:兰*** 文档编号:216152256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视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视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视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视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视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视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视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视频篇一:教案 (1) 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氢气燃烧前需要验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重点 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

2、反应的概念. 难点 水的电解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回忆并思考 什么是化学变化? 什么是纯净物? 水是纯净物吗,水的三态变化属于那种变化? 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呢? 二.揭示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学习过程: (一)水的电解 1.Ppt展示水电解的过程: 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书上相应的内容 思考:如何鉴别氢气和氧

3、气?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2.ppt展示水电解水分子的变化 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思考:(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又是什么? (2)根据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你获得的信息: 练习: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_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电,由图可知 A端为 极. (2)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 可用 来检验. (3)如果与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与A端气

4、体的体积为. 小结 正氧负氢 氧一氢二 3.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 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导电性 练习 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 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纸张能燃烧 4.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跟踪练习: 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 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 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汞加

5、热后变成汞和氧气 我发现: 判断分解反应的方法 : 1.化学变化 2.一种反应物多种生成物 (二)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 1.ppt展示氢气燃烧过程 提示:点燃前必须验纯 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书上相应的内容 学生写出文字表达式 2.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跟踪练习: 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吗?为什么? A.白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酒精和氧气点燃生产二氧化碳和水 C.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氧气 D.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我发现: 判断分解反应的方法 : 1.化学变化 2.多种反应物一种生成物 3.学生归纳化学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

6、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一变多 AB A + B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多变一 A + B AB 课堂练习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正负极产生_色_,其体积比是_.正极的气体能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上有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_._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_粒子;原子是_粒子.原子可以结合成_.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而原子_. (三)学生小结这节课内容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 板书设计: 2-2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电解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化学反应实质

7、: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分解反应: 2.水的合成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化合反应:; 课后反思 篇二:水分子的变化教学案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过程: 篇三: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第一单元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中的物质构成的奥秘,指导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从物质的宏观世界跨进微观世界,认识分子的特征,对于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的解释宏观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分两部分: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分子的运动特点;分子作为构成物质基本微粒的特征.

8、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于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层面有了较强的学习欲望,学习热情高,实验探究欲望强.他们已知道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 及其变化的条件,但缺乏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思考.通过学生的分析.总结,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设条件,利用实验.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水分子的运动过程以及分子的特点.同时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探究以及分工合作精神;并在其中把化学知识与人生哲理紧密联系,使学生形成虚怀若谷的良好学习心态.

9、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分子基本特征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会利用生活经验联系教材理来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通过体会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构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树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2.通过对分子间有间隔的故事类比,培养学生永不骄傲,虚怀若谷的学

10、习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子的特征 难点:如何运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电子白板为辅助教学媒体,来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微观认识的顺序,合理设计了几个实验和相应的动画,由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主动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启发学生利用常见现象来思考微观本质的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认识水分子的运动部分,设计了三种状态的水分子运动特点.在解释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问题上,设计了古代禅师瓶装石块的典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类比,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由于微观粒子是初次接触,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应特别注意循序渐进,合理设计问题的层次,通过题目的必做和选做,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而三种状态的水代表了三种状态的不同物质的微粒运动特点,可以通过后续练习继续加强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