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评论文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刍议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6151763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参评论文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参评论文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参评论文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参评论文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参评论文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参评论文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刍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参评论文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刍议市第一小学 方其雄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阵地,而有效 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 体育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出现了 “范例教学”、“故事一一情 境式教学”、“导学式教学”、“学导式教学”、“发现式教学”、 “分群体式教学”、“创造式教学”、“快乐式教学”等多种 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 式,课前的设计和课堂上的合理组织,都是非常关键的教 学环节。因此,本文从采用体育游戏,激活课堂教学; 依据童心童趣,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三多”课堂,丰富 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障碍,提高教学效果四方面进行论述, 力求摸索出

2、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为提高小学体 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课堂教学体育游戏兴趣教学效果一、采用体育游戏激活课堂教学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竞争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游 戏的实效性,本人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小学高年级的“摘椰子游戏”,准备一根中粗而结 实的竹竿,其高4至5米,竿顶挂上绿色的汽球充当椰子。 活动开始,要求小组成员扶起竹竿,然后每个人依次爬上 去摘下“椰子”。又如小学中低年级的“快快集合、比比谁 的本领大、踩影子、蚂蚁搬家等”游戏,既锻炼学生的身 体协调能力又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的精神,使

3、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生活技能,学会了与人 相处,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扮演角色,符合贯彻健 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符合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 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 戏都能吸引住学生。如“投掷”运动游戏。利用垒球、沙包作“炮弹”,设 计模拟“敌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 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 情绪,既寓教于乐,也发展了投掷能力。总之

4、,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能激活课堂教 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依据童心童趣 激发学生兴趣依据童心童趣,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大 特点。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 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碰到需要体力的体育活动和需 要开动脑筋的活动就退缩。此时,需要教师不断的激发他 们学习的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习情感 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 用。”这些哲理性的语句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 步形成的,是人们

5、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现代教育理 论指出,让学生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的兴趣是教育的一项 重要任务。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是处于背景地位,教师要通过讲课技巧和艺术手法去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气 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双方感情能畅通地交 流。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童心童趣,了解他们的 生活方式及游戏形式,熟识他们的认知范围和动手操作的 能力范围,使学生听得懂,做得起,玩得动,始终处于一 种“角色情境”中,这就需要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活泼 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四年级掷沙包跑垒练习中,要先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制作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 作各种各样的纸球、沙包,然后让学生练习投自己做的 “纸球”、“沙包”游戏。在投掷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跃 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体验蹬腿、收腹、 挥臂,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 们多利用“30米快速跑”、“夺龙珠”“运果实”等游戏。虽 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难度,但在游戏中,他们的 表情却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连一些平时不好动 的学生都要求:“老师,我们再做一次吧!”练习形式活了, 气氛也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收获甚多,也培 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学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