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6134675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 彭芸摘 要:面对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采取了各种应对策略。公共金融教育与防范金融风险间的关系,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在公共金融教育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关键词:公共金融教育;中央银行;沟通:F832.1:A:10030751(2009)05006103面对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采取了各种应对策略。公共金融教育与防范金融风险间的关系,再度引发各方的关注。花旗银行金融教育办公室名誉主管布莱恩路易斯(2008)认为:公共金融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现在作出判断尚为时过早

2、,但全球应共同研究公共金融教育在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这里所指的金融教育,不同于高校里的金融专业教育和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而是公共金融教育,旨在提高全民的金融素养,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全体国民传播金融知识、培育金融意识和塑造金融行为。一、普及金融教育势在必行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各类监管机构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对公共金融教育重要性的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公共金融教育的举措。究其原因,与金融大众化、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等方面密切相关。当前,在全球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背景下,对公共金融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金融大众化与金融教育伴随金融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金融活动广泛渗

3、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公众参与金融活动日渐频繁。金融政策的调整、金融产品的开发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公众能否充分享受金融服务,能否有效促进金融的健康运行,都与公众金融素养的高低密切相关。由于金融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事业发展来说,培育全民的金融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二)金融创新与金融教育随着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和金融服务日趋多样化,债券、股票、外汇、基金、信用卡、住房按揭、家庭理财、网络银行等金融概念快速渗透到公众生活中。但是,金融产品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使得公众在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和变幻难测的金融市场面前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在金融服务获取渠

4、道日益增多和投资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如何明智地投资理财,普及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三)金融安全与金融教育公众一方面享受着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和收益,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潜在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既包括市场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也包含人为操纵的金融诈骗风险。长期以来,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上,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而对普及金融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公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对金融体系的信心,是金融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反之,公众金融素养的缺失,对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这次金融危机引发我们再度的反思,公共金融教育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二、中央银行重视金融教育的动因(

5、一)普及金融教育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预期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货币政策正逐渐演变成一门管理预期的艺术。对公众的投资和消费等支出决定而言,关键取决于长期实际利率,而长期实际利率的水平及其变化要受到未来利率预期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因此,能否成功地管理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和利率预期,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一方面,央行需要引导公众的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使其锁定在物价稳定目标的水平上;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名义利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未来政策利率走势的预期,因此,央行需要有效管理市场对未来政策路径的预期,从而影响整个利率期限结构。伴随着金融教育的普及和公众金融素养的提升,

6、货币政策实施的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央银行预期管理的效力不断增强,有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二)普及金融教育有助于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稳定的金融体系是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重要基础。从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来看,央行政策利率的变动,通过引起中长期利率、股票价格和汇率等资产价格的相应变动,影响经济主体的融资、储蓄和投资决定,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金融体系成为了连接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核心纽带。不断提升的公众金融素养,通过多种途径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如果公众具备了相应的金融知识,有利于其比较不同金融产品的特性,做出相对理性的投资和融资决定,这将会促进金融部门的正当竞争和

7、创新,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若公众能更好地权衡风险和回报,对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公众金融素养的提高,将会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监督金融机构对风险进行更审慎的管理,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普及金融教育既是中央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央银行自身建设的需要。尽管大多央行都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其终极目标还是希望通过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公众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助于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有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这些正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正是中央银行重视金融教育的动因所在。三、普

8、及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相得益彰在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沟通已成为一项无法替代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沟通与公众金融素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公众良好的金融素养是成功沟通的重要前提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具有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双向性。一方面,中央银行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公众对央行沟通作出反馈。市场参与者理性的反馈是央行得以制定和调整其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央行与公众之间双向沟通的有效性,不仅要求央行进一步提高统计、研究和预测水平,将沟通建立在对经济金融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且也要求沟通对象具有一定的金融素养,以利于其理解央行沟通的背景以及面临的不确定性,对央行沟通传递的

9、信息做出理性的解读。一些学者对央行经济预测、政策路径等内容沟通存在的担忧,正是唯恐“过度的依赖”。Morris and Shin(2002)认为:若市场过度依赖央行发布的预测,可能造成央行发布的公共信息对市场参与者私人信息的挤出,将会降低社会福利和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Mishkin (2004)指出:若公众不能理解政策路径的条件性,该信息的发布可能会限制央行政策调整的灵活性,甚至会有损央行的可信性。中央银行宣布的未来政策路径是基于现有信息的一种预测,对于缺乏金融素养者来说,往往把未来政策路径当作央行的一个“准承诺”,而忽视央行发布这些信息时的背景。若公众将央行的沟通“置之度外”,央行的沟通过程

10、将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为了提高沟通的科学性,央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运用统计和计量模型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经济指标进行预测,并对相关信息予以发布。如果央行沟通的信息无法被公众有效吸收,沟通将很难实现其预期的目标,沟通效率也就无从提及。为了提高双向沟通的有效性,央行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这是实现成功沟通的重要前提。(二)央行沟通的过程即普及金融教育的过程在探究沟通的定义和价值时,IGPatel(2004)认为:中央银行沟通并不仅仅为了透明,也包括了公共金融教育、引导市场预期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目标。YVReddy(2008)指出:中央银行沟通的教育功能在新兴市场国家显得更

11、为重要。当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可信性时,这一教育功能将会使央行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的过程也就是普及金融教育的过程。中央银行面对着多元化的沟通对象,针对各种对象金融素养的现状,不同的信息需求,在沟通的过程中,央行应采取差异化的沟通策略,提高沟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言以蔽之,使沟通对象皆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金融素养。为了有效发挥沟通在普及金融教育过程中的工具作用,必须提升沟通品质,这就要求央行处理好沟通的“量”和“质”的关系。成功的沟通需要一定的信息量来支撑,但央行传递的信息量并非多多益善。清晰的沟通,高品质的沟通,才是理想的有效沟通。央行沟通如果只满足于信息披露数量的

12、增加,而忽视沟通品质的提升,沟通可能流于形式,不仅无法提供更多的有效信号,反而带来更多的噪音,无法实现其强化公共金融教育的意图。在沟通中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在公众金融素养提高的过程中增强双向沟通的有效性,在如此良性循环的双向沟通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不断提高。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普及金融教育在历经一个启蒙阶段之后,将随着公众的金融素养水准进行相应的不断提升,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三)发挥央行沟通金融教育功能的有效载体作用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策略、货币政策决定及理由等内容的沟通,学界和业界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这些内容是中央银行沟通发挥长期金融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围绕货币政策目标的沟通,

13、央行需要发布一个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或给出物价稳定目标的量化定义,而且还需要阐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复杂性,货币政策传导时滞和力度的不确定性,高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性。特别是在目标偏离央行宣布的预定水平时,沟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向公众说明通货膨胀目标偏离的原因以及计划采取的措施,使得公众对目标偏离能做出客观的评价,避免货币政策可信性受到负面的影响。通过长期低通货膨胀的记录,央行的可信性得以建立和提高。较高的可信性有利于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对于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货币政策策略为央行与公众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架构。一方面,一个明确的货币政策策略提高了货币政策决定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另一方

14、面,以货币政策策略为载体,央行向公众提供货币政策决策所采用的经济数据,决策时所依赖的关键性经济指标,有效地引导公众的预期。央行可以结合每一次的货币政策决定,向公众解释货币政策策略的具体运用;或通过发布“会议记录”和“投票结果”等内容,让公众了解货币政策委员会内部的讨论和看法,通过这样一些沟通方式的运用,提高公众对货币政策决策机制的理解。经过长期的实践,公众对相关的数据和指标,对央行系统性的反应方式,在熟悉和解读的过程中,自身的金融素养不断得到提高。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策略、货币政策决定及理由,对于货币政策沟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对于公共金融教育来说,是有效的载体,它承载着公共金融教育

15、所需的丰富内容。四、对构建我国公共金融教育系统工程的建议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各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要将公共金融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来抓,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200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出版发行了大众化的金融知识普及读物金融知识国民读本,中国银监会在其网站上专门开设了“公共教育服务网”,2008年4月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制定了中国农村金融教育十年规划。从某种意义讲,我们应将眼下全球性的金融震荡,视为普及金融教育的新的起点。(一)尽早出台国民金融教育纲要金融发展的事实表明,公共金融教育是培养一个国家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将公共金融教育纳入金融核心工作的视野,高度重视普

16、及金融教育的战略意义。央行要在国务院的组织和协调下,与相关部门尽早协同拟定“国民金融教育纲要”,对普及金融教育进行统一部署,在实施过程中,将金融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金融教育体系,并对金融教育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二)针对“国情”和“接轨”统筹规划准确的需求调查是有效设计和实施公共金融教育的基本前提。如何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金融教育内容,是普及金融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比如,面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金融教育的起点不宜偏高,央行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社区服务组织等的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引导他们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当前,我国尚为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转型时期的新兴发展中国家,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速,我们务必加大公共金融教育的力度,为我国早日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