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护理管理学整理(共7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5893065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护理管理学整理(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考护理管理学整理(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考护理管理学整理(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考护理管理学整理(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考护理管理学整理(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护理管理学整理(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护理管理学整理(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自考护理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共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一、古典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年)是科学管理学派奠基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美国工厂中管理落后、工人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状况,泰勒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泰勒的研究和理论侧重于管理的生产

2、过程方面,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2)如何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他的研究主要反映在3个最有名的实验中:“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挖掘实验”和“金属切削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管理制度和方法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和方法。1911年,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该书的出版,成为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的标志,泰勒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三)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其主要内容为:1、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包含五项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管理的六项活动:法约尔认为,就一般企业而言,其主要活动有六项,即技术活动、

3、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其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3、管理的一般原则:围绕着管理活动和职能,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项原则:(四)韦伯行政组织理论其组织管理方面的思想主要有:(一)权力与权威是组织形成的基础。认为组织中存在三种纯粹形式的权力与权威:一是法定权力与权威,是以组织内部各级领导职位所具有的正式权力为依据的;二是传统的权力,是以古老传统的不可侵犯性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的;三是超凡的权力,是以对别人的特殊的、神圣英雄主义或模范品德的崇拜为依据的,即个人魅力型权力。韦伯强调,组织必须以法定的权力与权威作为组织体系的基础。(二)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4、: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考评和教育;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二、行为科学理论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人的行为动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主要理论有:人际关系学说、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人性管理理论、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一)人际关系学说管理的行为科学产生于对人的本性的关注,在管理中关注人的本性问题始于19241932年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的管理观点,由美国行为科学家乔治?梅奥主持,是在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量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

5、(-)、访谈实验(+)和群体实验(-)。根据历时8年的霍桑实验,梅奥等人得出结论(略,见简答题)(二)人类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指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注意需要的层次性。2.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1973年,克莱顿?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提出一种关于需要和激励的理论,也是对马斯洛理论的修正,被称为“E

6、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3种:生存(Existence)的、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3.赫茨伯格 Hertzberg的双因素理论 Two factor theory在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tzberg)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 hygiene factors和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s。他认为保健因素得到满足能平息不满,激励因素能激发积极性,提高效率。(三)人性管理理论人性管理和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一样,都侧重于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人性管理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7、有麦格雷戈的XY理论和沙因的4种人性假设。三、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管理学派。四、管理原理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等,每项原理又包含若干原则。【重点提示】掌握泰罗、法约尔、韦伯的管理学代表作及其管理理论,霍桑实验及梅奥的结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各管理原理和原则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熟悉ERG理论、麦格雷戈的“X一Y理论”;了解沙因的4种人性假设,熟悉孔茨划分的11个管理学派。名词解释: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由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计划、决策、组织、领导和

8、控制等职能,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来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在管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管理者是拥有组织的制度权利,并以这些权利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4.技术技能:指的是管理者使用某一种与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5.人际技能:指的是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以群体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 6.概念技能:也称为思维技能。指的是管理者综观全局,对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引导组织发展

9、方向的能力。 7. 物力资源:指组织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对设备、材料、能源、技术等物质的管理。 8. 信息资源:包括管理活动中的各种报表、数据、资料、图纸、指令、情报等。 9. 教育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改变行为称为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10. 数量分析方法:指建立在现代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基础上的一系列数量分析、决策方法。 11. 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管理与生产力及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12. 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管理所具有的监督劳动,维护生产关系的特征。13. 保健因素:从不满意道没有不满意连续体之间的这类因素。 14.

10、激励因素:满意和没有满意的这个连续体之间的那些因素。 15. 系统管理学派:是把系统论的观点运用于研究企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活动的理论。 16. 决策理论学派:综合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学派。 17.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8.“人本”原理:又称为主体能动性原理,是指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19.动态原理:就是必须注意现代科学管理的动态特性,遵循在动态中做好管理工作的规律。 20.效益原理:是指一切管理都应首先服从经济的规律,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以最小的耗费

11、获得最大的效益。 21.整分合原则: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对某一整体工作有一个充分细致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再将整体分解成一个个基本要素,进行功能明确的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组织综合。 22.弹性原则: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动态调整,各项管理工作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注意留有余地,以及时适应系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各种可能的变化。 23.反馈: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已达到预定的目的。24.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者为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担负起的基本职责以及要完成的任务。25. 计划制定职能:指确定组织的行动目标和程序的职

12、能。26. 预测职能:指对计划方案中所确定的目标的可信度、实现的概率等进行的预先测评的职能。27. 决策职能:指对多种计划方案进行优选,择其最优者予以执行的职能。28.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制定和执行决策,对组织内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行动方案与规划。29. 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执行组织的决策,对组织内各种资源进行制度化安排的职能。30. 领导职能:是指领导者带领和指导组织成员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职能。31. 控制:指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决策得以顺利的执行,对组织的行为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调整等一系列管理。32. 护理管理:是根据护理组织的内在活动机制,综合运

13、用护理组织中的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以控制及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过程。33. 护理管理学:是研究护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一门科学。34. 危机:是人生活中的偶发或突发事件。 35.组织危机:指一个组织或机构遇到一个突发事件,使组织管理者无法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整个组织由于突发事件而陷入了紧张、混乱、无秩序的状态,甚至是瘫痪状态的过程。 36.中华护理学会:是我国护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受卫生部和中国科协双重领导。 37.医院:是对群众或特定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 38.卫生部护理中心:是卫生部领导全国护理工作的参谋与咨询机构。 39.

14、计划:即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以及途径的所有活动的过程。 40.长期计划:一般指5年以上的计划,对组织具有战略性、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41.中期计划:一般指35年时间内的组织计划。 42.指令性计划:由各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制定,以指令的形式下达给执行单位,要求其严格遵照执行的,具有强制性的计划。 43.指导性计划:上层管理阶层下达给各执行单位,需要以宣传教育及经济调节等手段来引导其执行的计划。44.整体计划:一个组织或系统内的各项工作的总体设计。 45. 局部计划:为了完成局部某个领域或某项具

15、体工作而制定的计划。46. 宗旨:表明了社会赋予一个组织基本的职能及使命。 47. 目标:是在宗旨的指导下,整个组织活动要达到的具体效果。 48. 策略:是为确定重点所采用的行动方案,是计划的指导及行动方针。49. 政策:是对在挂历中处理各种具体问题的一般规定,是指导决策及计划的指南。 50. 程序:规定了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及步骤,详细说明了完成某项活动的准确方式及时间顺序。 51. 规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对是否应该采取某种特定的行动做住处的规定。52. 规划:是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则、预算、任务分配、采取步骤、资源利用等组成的复合体。53. 预算:是用数字来表示预期的结果,常用财务术语表示。 54. 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评估各种方案,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55.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指可按照既定的程序、模式和标准进行的决策。 56. 非程序化决策:指为解决偶然出现、一次性的、无前例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57. 战略决策:指对涉及到组织大政方针、战略目标的大事进行的决策活动,是有关组织全局性、长期性、关系到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的决策。58. 管理决策:也称战术决策,是指涉及局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