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共5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5877874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本节学习重点:1、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和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政策;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最远到达的地区、意义及其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区别;3、倭寇的形成和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对戚继光的评价;4、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的经过;5、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及其打败的殖民者;6、领导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及其目的、时间;7、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意义。一、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1、 2、 3、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 政策二、郑和下西洋1、目的: 2、时间: 年 年 (皇帝)时3、次数: 4、到达地区: 5、意义: 6、和欧洲航海家开

2、辟新航路的根本区别: 三、戚继光抗倭 1、明朝中期的倭患:倭寇形成: 明朝政府: 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 2、戚继光抗倭:军队: 经过:A、 B、 C、 评价: 四、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背景: 2、经过: 年以 欺骗 、 行贿 手段占领澳门买通 租借澳门为 擅自 3、明朝政府始终拥有澳门的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 2、时间: 3、结果: 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原因:俄国:利用 强占了 清政府:一再要求 ,俄军继续 ,扩大 2、目的: 3、时间: 4、皇帝: 5、结果:中俄签署了 时 间: 谈判地点: 性 质: 意 义: 基础网络郑和下西洋目的: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足对异域

3、珍宝特产的需求。明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情况:成祖派遣,14051433年先后七次,达30多国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评价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目的不在外贸,不计经济效益,造成国家巨大负担。随国力衰退而悄然结束戚继光抗倭背景 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励限制,于是 沿海奸商与之勾结,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情况受命浙东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后赴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于1566年基本肃

4、清倭寇。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16世纪开始,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553年,托言船损货湿借地晾晒,经行贿后获允上岸。又买通澳门守将,获准每年纳银500两,租借为暂居贸易地。郑成功收复台湾此后,擅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强行租占。明末,荷兰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打败殖民者;第二年,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背景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沙俄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雅克萨反击战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战况:1685年和1686年,康熙令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俄伤亡惨重,被迫

5、谈判。结局: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重点、难点、考点1、我国古代外交关系发展变化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1)明清以前,基本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决定这一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二是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三是封建统治阶级实施开明政策。这种对外交往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6、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从主观因素看:a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人。b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从客观因素看:a、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b清政

7、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伏彼起。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3)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2、明清对外

8、关系的八大特点 传统性对外关系达到鼎盛。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古代以加强双方友好往来,传播中华声威为目的的官方中外关系达到最高峰。 出现华侨潮,促进南洋的开发。 自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明末清初,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此外日本的商人、武士、海盗也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威继光肃清丁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

9、易,妨碍了中西之间正常的科技、思想、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西方侵略者开始从事打开中国国门的罪恶的鸦片贸易,同时酝酿更大规模的炮舰侵略。 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处于贸易“顺差。3、明清时期中西对比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此时却恰恰是西方国家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一兴一衰,一进一退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做深刻的研究,不仅是历史课题,更是时代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分析和研究: (1)资本主义萌牙问题。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中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即15世纪。从时间上看中国稍晚,但其发展

10、前途却不能同日而语。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历经明、清,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成为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力量,以至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压榨下夭折;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力量,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无不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2)中西方对外政策的差别。此时期西欧国家纷纷走殖民扩张道路,其前奏是新航路的开辟,实质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根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国对外政策除继续进行传统对外友好交往(如郑和下西洋是对中国传统对外政策的总结)外,还担负起反西方殖民侵略的任务更可悲的是封建统治阶级面临殖民主义东来的局面。不是富国强兵而是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以至于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 (3)封建统治阶级政策调整的不同。以康熙帝(1662一1722)和法国路易十四(1643一1715)政策的调整为例可以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