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变电所建筑渗漏水分析及防治

上传人:u**** 文档编号:215874943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论文变电所建筑渗漏水分析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全管理论文变电所建筑渗漏水分析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全管理论文变电所建筑渗漏水分析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论文变电所建筑渗漏水分析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论文变电所建筑渗漏水分析及防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安全管理论文变电所建筑渗漏水分析及防治 摘要:通过对变电所建筑渗漏现象和问题分析,找出其原因所在,提出了在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多方面防渗漏的措施和方法。关键词:建筑;渗漏;设计;施工0 概述变电所建筑作为一种工业建筑,在防水抗渗漏方面,具有其共性之处。而变电所建筑由于其电气工艺设备的特殊性,设有重要电气设备房间的渗水有可能影响电气设备安全,因此对建筑物的防渗防漏具有更高的要求。随着近几年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一大批变电所建成投入了使用,从这些变电所的使用情况来看,有不少存在着渗漏现象,给变电所建筑的整洁美观和安全

2、运行造成影响和隐患。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从而彻底解决此问题。1 渗漏情况及原因分析根据对我局近几年建成投运变电所的调查,相当一部分变电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有的变电所在土建竣工不久就发生渗漏,有的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也发生了渗漏。渗漏发生的位置,有的在屋面,有的在墙体,以屋面居多,而大部分是在落水管处。从这些渗漏现象分析,有的变电所是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屋面积水,从墙体中渗出。有的是因为杂物堆积造成落水管堵塞,落水管口处积水,使积水进入屋面防水层下面,从而造成渗漏。有的是因为防水材料的质量问题造成,也有些是防水层的施工不当引起。部分情况是因为设计考虑不周引起的,如防水翻口在详

3、图中未作明确说明,或雨水管的位置、数量、口径等设计计算不够,或场地排水管的流量不够。也有的是施工原因引起的,如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够、砖砌体的平面和竖缝砂浆饱满度不足,外墙粉刷质量不高等因素。在客观原因上,防水材料有其本身的使用寿命的限制,当变电所使用到一定时间后,防水材料老化导致渗漏。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造成的,因此,在设计、施工和使用管理上的进一步改善,将会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渗漏能力。 2 渗漏的防治从发生渗漏的现象及原因分析,要解决变电所建筑的渗漏问题,应着重从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方面来着手,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共同配合,彻底解决。21 正确合理的设计要做好

4、建筑的防渗漏,设计是第一步的。只有详细、妥善、恰当的设计,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筑物的防水原理,归根结底是“防”和“排”,有效的防水设施和防水材料,流畅的排水通道,防排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积水和渗漏。根据我们的经验,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正确的屋面防水设计 在目前的屋面防水设计中,对屋面防水等级的确定、屋面防水材料的采用、屋面防水具体做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的屋面防水材料采用SBS卷材作防水材料,且往往将此层材料放在屋面最上层,直接受日晒冷冻,容易老化,龟裂破坏而渗水。从而使结构层直接受到水分侵扰而渗水。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建筑防水等级的划分,变电所

5、建筑按重要的工业建筑类别考虑,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耐用年限应达15年,采用两道防水设防。在变电所设计规划中也要求在配电装置室屋面采用刚柔结合防水。而现在的设计往往只有一层防水,使结构层过早受到雨水浸泡而降低防水效果。因此,应在柔性防水层上加设刚性防水层,刚性层应掺加10水泥重的DEA膨胀水泥,以提高其抗渗性能,并且采用倒置式防水做法,这样可大大提高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防水效果。我们认为,结构层的防水功能应作为后备,正常情况下不宜与水直接接触,这样产生渗漏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在落水管的口径、数量的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短时大雨的流量,留有一定的余地。在落水口的防杂物罩的采用中,应充分考虑环境

6、因素,在有高大树木、高层建筑物的区域,更要防止树叶、飘落物等杂物堵塞,在出水口铁栅外加设防护罩。(2)做好雨水口的细部设计从发生渗漏的变电所的情况来看,雨水管落水口处的渗漏占很大的比例。在变电所设计中,目前基本上采用了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这本身是一层较好的防水层,但在屋面防水层破坏后,雨水进入隔热层,将水长期积在内部,在防水层内流入雨水口,而此处是施工的难点所在,造成漏水。因此要加强落水口的防水处理,设计中要有明确的详图,对防水层的设置应作加强。如在落水口周围直径500 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其密封处理必须可靠,防水涂膜厚度不应小于2 mm,伸入落水口的深度不得小于50 mm。(3)优先采用外沿沟设计 建筑物的沿沟设计,往往要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而定。目前的建筑风格各种各样,以采用内沿沟的较多。客观上来讲,内沿沟不是造成渗漏水的原因,它与外沿沟具有相同的原理和作用。但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外沿沟能够较好地起到防范作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在兼顾建筑风格和保持建筑设计思想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外沿沟不失为一种良策。 对采用内沿沟的屋面,除了要有合理屋面构造外,应做好细部处理,如在沿沟两侧必须有现浇混凝土挡水翻口,并有一定的高度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