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笔记Word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215872533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笔记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笔记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笔记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研究方法论 后见之明偏见(hindsight bias):当人们得知某一事件结果后就会夸大原先对此的预测。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r)研究者观察人们的行为与所采用的系统地对其测量值或行为的印象加以记录的技术。 人种志(ethnography):研究者试图通过不加任何预成观念的内部观察来理解一个团体或一种文化的方法。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观察法的一种,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会产生互动并尽量不对情景进行任何改变。档案分析法(archival analysis):观察法的一种,由研究者检视一个文化中所积累的文件记录或档

2、案(如日记、小说、杂志、报纸等等)。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相关法(correlational method):系统地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并评估其相关性(也就是说,根据一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能对另一个变量做出预测)的方法。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这项统计技术用于衡量你根据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做出的预测程度。例如,在多大程度上可根据一个人的身高对他的体重做出预测。调查(surveys)选取一些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询问他们的态度或行为。随机抽样(random selection):让总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为样本,以确保该样本能够代表这个总体。社会心理学研究方

3、法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会将参与者随机分派到不同的情境中,并确保这些情景除了自变量(被认为会对人们反应产生因果性影响的自变量)之外,其他的条件应完全一致。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研究者操纵或改变的变量,目的是了解他是否会对其他变量产生影响。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研究者所测量的变量,目的是了解他是否会受到自变量的影响。研究者假设,因变量取决于自变量的不同水平。随机分派(random assignment to condition):让所有被试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派到实验的任何一种情境中去的过程。通

4、过随机分派,研究者能够相对地肯定被试在人格或背景上的差异,能够被平均地分派到不同的情境中。概率水平(p值)probability level (p-value): 运用统计技术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字,它告诉研究者,其研究结果起因于随机因素而非起因于自变量的可能性有多大。科学界(包括社会心理学)的惯例是,当研究结果起因于随机因素而非研究的自变量的概率水平低于5%时,便认为该研究的结果是显著的(可靠的)。内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 确保除了自变量以外,没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因变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控制所有额外变量,并且把人们都随机分派到不同的实验情境当中去。外部效度(exter

5、nal validity): 指一项研究的结果能够被类化到其他情景或其他人身上的程度。现实真实性(mundane realism): 实验与现实生活情景相似程度。心理真实性(psychological realism):一项实验所引发的心理过程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的相似程度。一项试验即使现实真实性很低,心理真实性仍然可能很高。掩饰故事(cover story): 用来告诉被试关于研究目的的一套说辞,与真实的研究目的不同,目的是为了维持心理上的的真实性。重复性试验(replication): 重复进行的研究,通常针对不同的被试总体或者不同的场景来进行。元分析(meta-analysis)

6、: 一种将两项或更多试验的结果加以平均的统计技术,目的是了解自变量的效果是否可靠。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 research): 跨文化研究在不同文化成员中进行,目的是探究我们所感兴趣的心理过程在两种文化中是否都存在,还是在哺育人们成长的不同文化中各具特色。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在自然环境中而非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 此类研究纯粹出自知识上的好奇,目的是为了找出关于人类为什么会表现出某种外在行为的最佳答案。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此类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知情同意(informed

7、 consent):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充分获知实验的性质,并同意参与一个实验。释疑面谈(debriefing):在实验结束时向被试解释研究的真实目的与实际发生的事情程序。欺瞒(deception):误导被试对研究的真正目的或即将发生的实际情况产生错误预期。3、社会认知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 人们如何思考自身和社会性世界,或更准确地说,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使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自动化思维(automatic thinking): 无意识的,不带意图目的的,自然而然的并且不需要努力的思维。图式(schemas): 人们用来组织他们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关于周围的社

8、会世界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人们所注意思考和标记的信息。可提取性(accessibility):图式和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所处位置的优越性以及当我们对社会世界做出判断的时候,使用这些图式和概念的可能性有多大。启动(priming):最近的经历提高了某个图式特征或概念的可提取性的过程。固着效应(perseverance effect): 这项结果发现,人们关于自己和社会世界的观念会保持下去,即使知道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是虚假的也是这样。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在这种情况下,(1)人们对另一个人产生一个预期;(2)这会影响人们如何对待他人;(3)而这种对待

9、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为现实。判断法则(judgmental heuristics):人们为了迅速而有效地作出判断所使用的心理捷径。可用性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一种心理经验原则,即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代表性法则(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一种心理捷径,人们根据一事物与某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来加以归类。基率信息(base rate information):关于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的信息。锚定与调整法则(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

10、uristic):一种心理捷径,即人们以一个数字或数值为起始点并根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控制性思维(controlled thinking):有意识的,有意图目的的,自发的以及需要努力的思维。思考抑制(thought suppression):试图避免想起一些我们宁愿忘记的事物。反事实推理(counterfactual thinking):在心理上改变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情可能有所不同。过度自信障碍(overconfidence barrier):们对于自己判断的正确性,往往自信过度。事实上,人们的判断通常不像他们自己所认为的那么正确。4、社会知觉社会知觉(soc

11、ial perception): 关于我们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及如何对他们做出推论的研究。非言语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人们在不使用语言的情况下进行有意或无意的交流的方式。非言语线索包括:面部表情、说话的语调、姿势、身体的位置及动作、身体碰触以及目光注视等等。编码(encode): 表达或做出非言语行为,如微笑、拍他人的肩膀等等。解码(decode):解释别人所表达的非言语行为的意义,例如,将别人拍你肩膀的行为理解为他在显示优越感而非善意。情绪混合(affect blend): 情绪的一种,指脸上的某些部位表达一种情绪,而其他部位表达另一种情绪。表达规则(dis

12、play rules):由文化所决定的关于何种情绪适合表达的规则。标志(emblems): 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具有清楚、明白、易懂的定义的非言语姿势。这些姿势通常转译成直接的言语表达,比如“OK”这种手势。社会角色理论(social role theory): 该理论主张,社会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源于社会所指定的良性劳动分工。这种分工导致了性别角色期望及性别类型技能上的差异,两者都促成了男女在社会行为上的不同。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人们将多种人格特质归入同一类的一种形式。例如,很多人以为,善良的人也大方。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

13、y):对人们解释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起因的方式的描述。内部归因(internal attribution): 这种推论方式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行为,其原因与己有关,如人格、态度或个性。外部归因(external attribution):这种推论方式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行为,其原因与他所处的情境有关,并假设大多数人在同样的情境下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共变模式(covariation model):该理论主张,为了对一个人的行为起因做出归因,我们对可能归因的存在于否和该行为的发生与否两者间的模式,进行系统化的观察。一致性信息(consensus information): 这类信息是指对

14、相同的刺激,其他人做出与行为者相同行为的程度。独特性信息(distinctiveness information): 这类信息是指某个行为者对于不同刺激做出相同反应的程度。一贯性信息(consistency information): 这类信息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某项行为出现于同一行为者和同一刺激之间的频率。一致性偏见(correspondence bias):推论人们的行为与他们的性格(人格)成一致的倾向。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在解释别人的行为原因时,高估内在的性格因素,低估情境因素的倾向。知觉显著性(perceptual sali

15、ence): 成为人们注意焦点的貌似极具重要性的信息。归因的两阶段过程(two-step process of attribution): 在分析别人的行为时,人们通常会先自动地做内部归因,此后才会想到行为可能的情境因素,然后可能会对原先的内部归因做出调整。探照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高估自己行为和外表在他人眼中的显著程度的倾向。当事者与旁观者差异(actor/observer difference):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偏好做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却更加着重于情境因素的倾向。自利归因(self-serving attributions):将某人的成功归功于内部、性格因素,将失败归咎于外部、情境因素。防卫归因(defensive attributions):我们不受脆弱及难免一死等感受困扰的解释。不切实际的乐观(unrealistic optimism):一种防卫归因,认为好事比较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比较不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坏事则比较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而比较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公平世界的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