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从业资格上岗培训课件(共46页)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215783828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修从业资格上岗培训课件(共4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汽车维修从业资格上岗培训课件(共4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汽车维修从业资格上岗培训课件(共4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汽车维修从业资格上岗培训课件(共4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汽车维修从业资格上岗培训课件(共4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维修从业资格上岗培训课件(共4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修从业资格上岗培训课件(共46页)(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汽车维修从业资格上岗培训 培训内容一、汽车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二、汽车维修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三、劳动法律基础知识一、汽车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第一节道德1、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总和。2、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从产生的方式看 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度的;道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2)从起作用的方式来看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的;而道德对人起作用却是建立在自我内在道德信念、良心和外在社会舆论基础上。3)从起作用的范围来看 任何法律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而道德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4)从存在方式来看

2、法律是诉诸文字的,措辞严谨,无懈可击;而道德则诉诸人们口头语言和行为模仿而历代流传,以传统、风俗、 习惯的方式存在的方式在着。5)从心理倾向来看 法律偏重于客观分析,而道德则偏重于主观情感。道德的社会功能 道德对社会的能动作用:1)道德的认识作用 道德的认识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不仅能够使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而且还帮助人们提高觉悟,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人生道路。2)道德的调节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形成多种多样的交际关系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道德就发挥着调节这些关系的社会功能,以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3)道德的教育作用 思想道德素

3、质作为人整体素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育过程的本身,就是对人的一种特殊教育作用。影响道德观念转变的主要因素1)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的影响 主要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人生观、思想觉悟的高低,遵纪守法的自觉性。2)环境条件的影响 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地理环境条件等。3)时间因素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道德修养,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道德观念自然也会随之改变。第二节 职业道德职业与职业道德1、什么是职业 职业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从事的专门业务。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行为道德规范,即道德观念、行为规范

4、和风俗习惯的总和。各行业共同的职业道德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第三节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汽车维修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在汽车维修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汽车维修职业道德1、汽车维修职业道德的社会性 汽车维修业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一部分,是为道路运输服务的。我国道路运输生产活动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汽车维修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2、汽车维修职业道德范畴 汽车维修职业道德范畴反映汽车维修业与其他职业之间、汽车维修与社会之间、汽车维修业内部职工之间的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职业道德关系的概念。汽车维修职业道德范畴主要几方面1

5、、汽车维修职业责任和良心1)汽车维修职业责任。 是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所履行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 道德责任是从职业(或岗位)责任中引伸出来的。 社会责任是:保持汽车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充分发挥汽车的效能和降低运行消耗。2)汽车维修职业良心。 一是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内心强烈的对汽车维修业、对服务对象的道德责任感; 二是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依据汽车维修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2、汽车维修职业信誉和尊严1)汽车维修职业信誉 是指汽车维修职业的信用和名誉,它表现为社会对汽车维修职业的信任感和汽车维修在社会生活中的声誉。2)汽车维修职业尊严 是指社会或他人对汽车维修职

6、业的尊重,也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对汽车维修职业的尊重和爱护。3、汽车维修职业责任和情感 汽车维修职业责任是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时时事事关心托修方的利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爱汽车维修职业的饱满激情,全心全意为托修方提供高效、优质的汽车维修服务。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服务用户、质量第一;2、遵章守纪、文明生产;3、钻研技术、开拓创新;4、团结协作、尊师爱徒;5、热爱企业、勤俭节约。加强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可以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工作态度、提高劳动效率、工作质量;2、可以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热

7、情诚恳的服务态度;3、是杜绝行业不正之风的基本保证;4、是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行业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5、在广开国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更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汽车维修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可分为三方面:1、主要工种安全操作规程2、维修企业的机具设备安全操作规程3、检测设备、仪具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工种安全操作规程1.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的各项安全制度;1.2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不违章作业,熟悉并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切实做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1

8、.3加强设备的维护,保持作业场地的整洁、安全消防通道的畅通,搞好文明生产,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好各种操作工具;1.4上班前,认真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工作时,必须集中精力,严禁酒后作业;1.5自觉关心企业的安全生产,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立即整改;1.6生产工人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1.7发生事故立即报警,及时抢救,参加事故分析会,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原因,查明责任,吸取教训并提出防范措施。2.1 认真执行汽车维修工艺规范及技术要求;2.2 在修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定,对安全零部件必须 严格把关;2.3 经常检查和正确使用机工具,按时维护,不得违章蛮干2.4 使用汽油煤

9、油清洗零件,必须离明火5米以外,工作时不 准吸烟,在汽车上用汽油清洗发动机部件时要切断电源2.5 要保持工作场地的清洁卫生,做到文明生产,下班或较 长时间离开工作点时应切断班组或车间电源;2.6 使用举升机、四轮定位仪等专用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设 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1 试车前,应仔细检查方向、前桥、制动、灯光等安全部 件装配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试车安全;3.2 试车时,除带必要的修理调整人员外,严禁搭乘其他人 员或载货;3.3 路试时,必须带齐驾驶证、试车证、及试车牌照,并严 格遵守交通规则,按规定的试车路线行驶;3.4 严禁酒后开车,超速行驶;3.5 未经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驾驶在厂

10、修理的任何车 辆外出办事;3.6 外出试车,必须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出厂;3.7 厂区试车时,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并时刻注意其它 车辆及行人安全。主要设备的操作规程1.1 汽车进出举升机时,其车前方须无人、物障碍;1.2 汽车的停车位置应尽量使其重心与举升机的中心相接近,严防偏重;1.3 转动、伸缩调整举升臂到汽车底架下,选择合适重心位置,然后转动托 盘,使之紧密贴合,锁紧举升限位装置;1.4 操作时应缓慢将汽车上升到250300毫米,检查支撑及整车稳定情况, 如无异常,可继续上升到所需高度,再复检一次(液压式举升机应合上机械保险装置)无误后,方可进行修理作业;1.5 举升机工作时,严禁超载,倾

11、覆力矩不得超过规定;1.6 应经常检查液压举升机的机械保险,限位传动装置,机械式举升机的限位装置,传动螺母托盘软垫是否完好、有效、可靠;1.7 工作完毕,清理地面和举升臂归位,做好机械传动部位的润滑工作,切断该机电源开关。主要检测设备、仪具的操作规程1.1 将车辆放置在检测台上,使四轮处于与车头垂直位置,拉 好手刹,放置空挡或“P”档位;1.2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装置好检测仪具,并调试,使其达到电 脑显示屏中的位置要求;1.3 运用电脑软件中标准数据进行校队使四轮定位数据达到标 准值;1.4 在顶起前两轮或后两轮时,应用三角垫木顶住车轮,防止 滑动。调整拉杆零件时,需选用合适扳手,并注意车身 底

12、部会不会有其他物件落下,以防物件伤人;1.5 测试完毕,将仪器和测试工具擦净,放回原位。 防火、防爆、防毒一.防火、防爆1.火源的控制;2.可燃可爆物质的控制;3.工艺操作安全控制;4.防火器材控制;5.承修运输易燃品车辆的控制。二、防毒企业必须采用的防毒措施:1.组织管理措施;2.防毒技术措施;3.防护措施;4.维修企业常见的毒物控制和预防;5.承修运输有毒物质车辆的控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1.严格按承运危险品车辆的修理操作规程作业,若被修槽(罐)内运载物品种类不明,严禁槽(罐)修理。2.因特殊情况需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采

13、取相应消防安全措施。3.严禁将火种带进危险品车辆修理车间,并设立警示牌。4.装有危险品货物的车辆,严禁动火。5.修理危险品车辆时,作业人员要有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6.加强车间巡查,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停止作业,及时处理。7.对职工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训练,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8.车间消防设施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9.制订消防方案,责任到人,通力协作。10. 作业完毕,认真检查,及时妥善处理现场。三、劳动法律基础知识立法宗旨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3.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4.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

14、进步。劳动者的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任务和其他公益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为了保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和劳动能力,在法律上、技术上、教育上和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和。劳动保护的任务与合同 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具体包括:1)保护劳动者安全;

15、2)预防职业病;3)创造舒适、良好的劳动条件;4)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5)实行女工、未成年工保护;6)禁止使用童工。劳动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1)安全技术 是为消除生产中引起伤亡事故的潜在因素,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技术上采取的各种措施总和。维修车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分为:机械能作用;化学能作用;热能作用;电能作用;爆炸作用;其他作用。维修企业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提高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置安全防护设备;预防性的检验、维护和检修,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厂房和工作场所合理布局与整洁;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加强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强毒等作业场所管理;

16、制订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规程严格执行。劳动合同 是指用人单位的行政方面(或雇主)和劳动者之间为了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相互间的劳动权利和义务所达成的协议。劳动合同内容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自始至终存续的时间;2.工作内容:生产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或完成生产任务;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休息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劳动条件,女工、未成年人的保护;4.劳动报酬:工资、奖励、津贴;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8.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内容。劳动合同的解除 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实验/测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