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教言论讲记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215777584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规教言论讲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二规教言论讲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二规教言论讲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二规教言论讲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二规教言论讲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规教言论讲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规教言论讲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课思考题1、假设想迅速成就圣天与世德这两种功德,唯一的方法是什么?你做到了多少?2、有些人认为:“上上的功德包括下下,只要好好地修持佛法,世间上的高尚品格自然就会具足。这种想法对吗?请以比喻具体说明。3、一个人的好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为什么?4、有些人不用劳作,就能获得无尽财富;有些人非常努力,却一贫如洗,这是什么原因所致?了知此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今天宣讲二规教言论。为什么要讲这部论典呢?因为在学入菩萨行论的过程中,我发现

2、学佛的同时必须打好人格根底。不然,尽管入菩萨行论讲的大乘佛法非常殊胜,但就像雪山狮子的乳汁只能用金器来盛,注入器里一定会裂开的,如果法器太低劣了,甚深的法不可能停留在相续中。且不说大圆满、大威德等密法,以及显宗中观的般假设空性,如果自己的人格不好,即使出离心、菩提心也生不起来。因此,我希望但凡学习入菩萨行论的道友,必须要学习二规教言论。这部论典,以前大恩上师如意宝讲过许屡次,我本人也在法王座下听过三四次。1998年刚翻译出来的时候,我讲过一遍,2003年法王传讲时我也给大家做过同步翻译 现收录于妙法宝库15之二规教言论浅释。对有些道友而言,二规教言论是比拟熟悉的。当然,熟悉并不是很重要,在自相

3、续中反复串习才最关键。本论所讲的容,就是要做一个好人,如果人都没有做好,佛法高深莫测的境界是谈不上的。现在有些人对世间学问非常精通,但从平常的言行举止来看,对做人的根本原那么可谓一窍不通,处理人际关系时经常捉襟见肘。所以每天学一点做人的道理,对今生来世都会有莫大的助益。我本人非常喜欢学习做人的道理。虽然自己做得不好,为人处事非常糟糕,有时候确实十分惭愧,但我还是很喜欢学习这些论典,比方君规教言论、格言宝藏论、水木格言,以及世间上净化人心的人规教言。我认为,倘假设连一个好人都算不上,想获得成就,变成一个好的修行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佛法的殊胜成就必须建立在人格的根底上,如同播种先要有肥沃的良田,

4、假设土地贫瘠荒芜,要想五谷丰收,那简直是痴人说梦。现在好高骛远、希求高法大法的人比拟多,而重视人格的人比拟少。要知道,学习佛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良好人格为根底,法再怎么样殊胜,最后也会付之东流。因此,这次宣讲二规教言论,原因也在这里。解释题目:二规教言论所谓“二规,就是佛规和世规。将佛教和世间的道理结合起来,以简单的语言教诫世人,就叫做“二规教言论。在藏文当中,本论又名积聚圣天世德之宝,也就是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圆满功德,均是依靠它而积聚。由此,本论的殊胜可见一斑。以前上师经常强调这里面的教言,他老人家每做一件事情,都用它来要求自己、要求别人。作为后学弟子,我们应该遵循传承上师们的传

5、统,也用这些格言来要求自己,尽量在人格方面加以完善。否那么一辈子都糊里糊涂的,死守老习气、老毛病不改,这样活着也没有多大意义。首先讲礼赞句:忆念何者能开启,二规智慧宝藏门,一切诸佛慧藏者,文殊勇士护汝众。这里作者全知麦仁波切祈祷文殊菩萨,加持护佑所有闻思修行这部论典的人。颂词字面上比拟简单,意思是说,任何人忆念文殊菩萨,就能开启世出世间一切智慧之门。所谓出世间智慧,指证悟空性、无缘大悲、佛陀不可言说的相好庄严等,世间智慧那么是取舍因果、待人接物的道理等,通过祈祷文殊菩萨,就能获得以上这些功德。文殊根本续中说:“纵使一刹那间忆念文殊菩萨,此功德亦不可思议。现在世间上有些人智慧不够、精力不够,假设

6、能经常持念文殊心咒、祈祷文殊菩萨,生生世世都不会变成愚昧无知的众生。大忿怒续中也讲过:“一切菩萨当中,文殊菩萨的加持最大;所有佛母当中,具光佛母的加持最快。宝积经十五品的文殊刹土庄严经中还说:“念诵千百万佛陀的名号,都不如念文殊菩萨的名号功德大。释尊广传中亦言: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也在文殊菩萨面前发菩提心。文殊菩萨是三时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是一切诸佛的长子,佛陀经常在佛经中赞叹他。假设经常祈祷文殊菩萨,持诵心咒“嗡阿巴杂那德,无垢文殊菩萨定会护佑我们,尤其是学习这部论典的人,应该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所以,大家平时要祈祷文殊菩萨和麦仁波切,有了本尊和护法神的加持,自己的所作所为必定如理如法、懂得

7、取舍。于此世间应赞处,即谓圣天与世德,犹如磁石吸铁屑,诸君假设欲得彼二,那么于此说善教言,当阅并思其深义,思已对此起深信,如理行持彼之义。此颂是立宗句。在这个世间上,人人极为赞叹的是什么?就是诸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加持圣天,以及世间天尊和世间美德世德。平时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做什么都很顺利,应该是本尊和护法神的加持。“这个人什么功德都非常圆满,应该是诸佛菩萨在护佑他。世间人特别赞叹的,就是圣天与世德。要想如吸铁石吸铁屑般自相续迅速获得这两种美德,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就是首先在善知识面前听闻这些教言,然后如理如法地反复抉择思维,认真思考之后,对论中所讲的稳重、智慧、信心等十种道理生起深信不疑的定解,进

8、而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真正将这些教义落在实处。各位一定要重视这部论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好修行人,之所以无法做到,所作所为不成功、不顺利,就是没有得到护法神和天尊的加持。比方有些人家庭不和、工作受挫、生活不快乐,有些修行人的人格不稳重、心态不调整、身体不舒服、经常遭受谣言的攻击,这些一方面是无始以来的业力现前,另一方面就是自己人格太坏,护法神和非人都不愿意保护此理下面还会具体分析。倘假设得到他们的保护,做什么都会一帆风顺,心情舒畅快乐,修行没有任何障碍,家庭工作也会非常圆满。而获得保护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要具备这两种美德。有些高僧大德弘法利生的事业十分圆满,做任何事情都能如愿

9、以偿,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二者的关键差异在于:是否具足这些功德和窍诀。在座的道友也好,电视网络前的道友也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今生来世顺顺利利,修行、工作、家庭圆圆满满,快快乐乐。但很多人都达不到这种目标,原因是什么?百分之八十就是因为没有精通这些教义,当然也有前世不可饶恕的恶业等其他因素。因此,希望大家在学习二规教言论的时候,尽量像麦仁波切所讲的那样:先在上师面前听,听完了以后认真思维,思维过后对每一个道理深信不疑,有了这种见解之后,在实际行动中尽力去行持。现在世间上有些人,买一件产品或搞一个工程时,首先都要学习半天,掌握了操作方式后,自己会有一种信心,有了信心后再去做,成功率是很高的。假设

10、你信心没有,也不懂,也不想做,那这个事情不会成功。所以对修行人而言,这种教言不可缺少,大家不要将它只停留在字面上。世间行为总分二,高尚以及卑劣行,高尚之道现来乐,卑劣之道现来苦。总的来讲,世间行为有两种,一是高尚的行为,一是卑劣的行为。如果行持高尚的行为,即生中快乐,来世也会快乐;如果行持卑劣的行为,即生中痛苦,来世也会痛苦。为什么这样呢?这是一种因果规律。我们的行为相当于一种因,依靠快乐的因,会产生快乐的果,依靠不快乐的因那么产生不快乐的果,只要是毒药,怎么样都会产生苦果。有些人认为:“既然如此,某人即生中造的恶业非常多,行为都是不高尚的,为什么他现在如此快乐?这只是果报没有成熟前的暂时现象

11、而已,实际上他不会永远快乐。就像已经服用了毒药的人,在毒性没有发作前,有时甚至会感觉极舒服,但过不了多久,痛苦必定会降临。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造恶业、行为不如法,果报不一定马上现前,但今生来世一定是逃不开苦果的。重视因果极为重要。以前印光大师讲过这样一个公案:江南有一对双胞胎,相貌声音都一样,从小到30岁,读书、考取、娶妻、生子也一样。31岁那年,兄弟两人去赶考。旅店旁有一美丽的寡妇,先勾引老大,老大严肃地拒绝了,并且告诫老二要留神女色。老二口头容许,私下却和寡妇发生了关系。寡妇不知道他们是兄弟二人,日久情深,老二和她约定考中后必来迎娶。放榜时,老大高中,老二落选。老二又骗妇女说:“等我上京考

12、取后再来娶你。还说自己路费不够,此女遂将全部积蓄赠给老二。女人日夜盼望,后来一点也没有消息,抑郁成疾,私下写信给老大后,不久病死了妇女认为他俩是一个人。老大收到信追问,老二才低头认罪。第二年,老二儿子死了,他伤心过度,双目失明,没过多久也死了。老大子满堂,长寿高官,荣华富贵。从这个故事也可看出,假设贪执美色,丧失自己的高尚行为,且不说来世的果报如何,即生中也会出现不悦意。另外,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最后用自己的猎枪自杀,此事可谓轰动一时。为什么举世闻名的文学家会这样呢?这要追溯到他年青的时候,那时的他经常带着猎枪到林中打猎,残杀了无数众生,因果不爽,最后他自己也丧生在这杆猎枪之下。可见,今生中

13、不管行善、造恶,果报不一定马上成熟,但因果的裁决迟早是要落到自己头上的。尤其对僧众等严厉的对境,行为务必要值得注意。以前有个出家人,明目胆、肆无忌惮地享用僧众财产,一点执著都没有。后来寺院虽没有对他作严厉的惩罚,但不到四五年,这种因果就现世现报了:他突然患了许多怪病,痛不欲生;强盗把他积累的财物洗劫一空;他整个人也疯疯癫癫疯的,非常可怕。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他滥用僧财的果报。所以,得一世人身很不容易,不敢说每个人都成为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但最起码,我们也要做一个好人!有些人可能会想:“除了高尚和低劣的行为外,应该还有中等的行为吧?其实高尚与低劣是观待安立的,行为要么是高尚的,要么是低劣的,中等的界

14、限分得不是很清楚。这一点平时也看得出来,比方找一个发心的人,要么说“他人很好,可以承受,要么说“他人不好,不要用他,如果说他是中等的,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这种情况就很难抉择。总之,不管怎么样,我们应选择高尚的行为。下品高尚世间规,上品高尚圣者道,世法即是佛法根,假设无世间高尚行,那么彼始终不通达,殊胜佛规及证悟,如无树根即无茎,或如无福即无财。这个偈颂非常重要。上面刚讲的高尚行为,可分为世间的高尚行为、出世间的高尚行为。所谓世间的高尚行为,如古代的人文道德、修为教养,叫做小品的行为;出世间的高尚行为,如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利益无量众生、行持六度万行,叫做圣者之道。上品的高尚行为,是从佛法上安

15、立的,小品的高尚行为,是从世间法上来讲的。我们学佛的人,不仅要有出世间的高尚行为,世间的高尚行为也不可缺少。为什么呢?因为世法乃为佛法的根本,如果没有世间的高尚行为,高深的佛法境界是谈不上的。如果要拥有大乘六度四摄、瑜珈行境、神通神变等不可思议的境界,最起码在世间中也要是个好人。假设整天都喝酒、抽烟、杀生,连普通人都比不上,想获得成就是不可能的。以前有个领导常说:“你们有些出家人,连我一个党员都不如,我平时都好好地行持善法,看见别人痛苦也有悲悯心,但有些出家人连这一点都没有。他说的是千真万确。作为一个出家人,我们身披袈裟,声称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口头上说得特别好听,但有时候假设连善良的心态都没有,那真是非常惭愧!那天有个人说:“我对某某失去了信心,他口口声声说发菩提心,但实际行动中不要说菩提心,就连善良的人格都不具足,竟对我如何如何地伤害当然,这也许是他们的个人矛盾,里面有些夸成分,但如果是真实的,所谓出世间佛法的高深境界,一定要建立在世间人规的根底上,倘假设连最根本的善良人格都没有,佛法是根本谈不上的。有些人原来特别坏、特别可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