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wdg****h8 文档编号:215777259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外国语学院2018届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示学号班级论文题目英文当前零翻译研究问题与对策指导教师宋体,小四, 居中日期Times New Roman一、研究背景近来多篇论文中出现零翻译的提法杜争鸣,2000;邱懋如,2001;明东,2002;袁斌业,2002a,2002b,2002c,2002d;石琳,2003;余清萍,2003;余清萍,傲松,2004;肖耀田,2004,但国学者所编三本译学词典林煌天,1997;迎春,1999;方梦之,2004均未出现零翻译这一词条,国外三本词典/术语著作Shuttleworth & Cowie,1997;Baker,1998;Delisle,2004亦未收入

2、这一条目,只有国迎春2001编著的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收进了“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zero translation58页及“zero translation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268页两个条目,同时又有贾影2002反对零翻译提法,并认为成认不可译有 “积极作用。但零翻译现象确实存在,如DIY自己动手,IQ智商,EQ情商,这些零翻译词汇经常在汉语中出现。英语中也有类似情况,如美国时代周刊中报道中国特色事物时经常使用拼音,如aizi(矮子),pizi痞子,shiganjia实干家,yuan缘王祥兵,2002,shuangying(双赢),guanxi(关系)顾静,2005。这些研究成果提醒了零翻

3、译现象的存在,引进了零翻译的概念,促进了翻译理论概念的扩大,但是从发表的论文及迎春2001的这两个条目来看,各自运用的名称虽同也有不同,如杜争鸣称为不译,但概念的涵及外延均有出入,因此有必要探讨当前零翻译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研究对策。二、研究现状及缺乏1. 定义不统一、模糊不清传统翻译理论多把零翻译归结为“音译法、“移译法,只看到技巧层面的意义,如建栋1999讨论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刍议列举“音译法、“ 移译法,袁斌业2001论及“英语本族人音译汉语词汇的语用分析,虽然看到“音译在我国只能用来翻译名词,而在国外那么可以用来翻译包括名词在的各种词语,但未能从中提炼出零翻译的概念,实际上这里已包含

4、有零翻译与音译的某些区别。国最早使用zero translation这一术语的是杜争鸣2000,但他称之为“不译,并分析了直译、意译与不译三种翻译策略。他不停留于策略本身,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了三种策略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涵义,并看到了不译的三层文化含义。不译背后表达译者对于翻译目的的认识,“而翻译的目的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反映译者本人对翻译的文化含义的意识与潜意识,反映他翻译时所采取的文化姿态与立场。 即翻译观的问题。但从术语的准确性来说就值得反思。不译,顾名思义就是不翻译或称非翻译non-translation。既然否认了翻译为何还能称其为一种翻译?因为该文中说“由于不译是翻译的反面

5、,而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所以音译词就是不译。然而,不译还可以是源语形式完全照搬。音译历来是当作一种翻译策略的,亦即认为是一种翻译,所以从术语的统一上来讲,该文中所讲不译还是要称为零翻译,事实上用的英文都是zero translation。不过由此可以追问,不译与零翻译区别在哪里?不译又是指什么情况?或不译/非翻译的研究对翻译研究有何意义?这些问题国尚无详细的研究成果。2001年1月邱懋如2001针对常规翻译概念中不可译的问题提出引进零翻译的概念,用了英文术语zero translation,并认为零翻译“就是不用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出源语中的词语,这里包含两层意思:1源文中的词语成心不译;2不用的

6、语中现成的词语译源文的词语。邱先生首先指出零翻译概念的引进是针对常规翻译概念下的不可译现象,但该文中列举的零翻译例子如DIY,AIDS却并不是不可译。其次邱先生把省略ellipsis归入零翻译,如英译汉时不译某些冠词和人称代词,汉译英时不译某些量词。但是省略法作为一种翻译技巧,其理据是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是否也是零翻译存在的理据呢?或者说省略法能否归入零翻译的畴?再次“不用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源文的词语,其埋伏的预设preposition一是汉语中有现成的词语去译源文的词语,说明还是可译的,只是不用罢了,二是零翻译处理的是源文中的词语,除此之外,短语、句子、甚至段落或篇章那么不是零翻译

7、涉及的畴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例如在翻译异形诗时有时不得不采用解释paraphrase和零翻译相结合的方法,这是零翻译用于篇章翻译的例子。因此邱懋如对于零翻译概念的提出仍有漏洞有待论证弥补。同年7月出版的迎春著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2001收入了“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zero translation58页及“zero translation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268页两个条目,但与邱懋如的概念显然有出入。先生把零翻译定义为音译、形译之一种,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零翻译这个术语是音译、形译的上义词superordinate,是一种翻译技巧层次的提法;2.零翻译包括两种表现形式即常规翻译概念

8、中的两种“翻译方法:“ 音译与“形译,但邱懋如2001提出的移译法transference那么未包括在。同时移译在方梦之那里又称为迻译translating/translation,书面语,即翻译,译界概念不统一,比拟混乱。这种混乱局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零翻译概念的外延不明确,或称之为边界不明确,如零翻译作为一个上义词,其下义词hyponym有哪些?即零翻译除了音译形译之外还有哪些表现形式?邱懋如把音译(transliteration)、移译transference、省略法ellipsis培基,1980:88包括进去,明东2002那么把省译ellipsis、移译transference、音译t

9、ransliteration、音义兼译sound-meaning bination translation、补偿plementary translation、象译image translation、直译加注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notes,甚至把归化adaptation都包括了进去。姑且不管归化与省译等其他方法是否处于同一层次,单就这些方法技巧而言其上义词应为“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方梦之,2004:89120。换句话说,“零翻译 的提法就是多余,或者“零翻译是位于“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与“音译、“ 移译、“ 省译等这些具体翻译方法之间的一个概念,表示一种方法或技巧而

10、已。这当然不是说一个名词术语的概念层次只能处于某个固定的位置,如“翻译可指翻译过程,翻译行为,翻译者,译文或译语,和翻译工作方梦之,2004:9,但零翻译是否就是局限于这种技巧层面呢?因为按邱懋如的定义,至少移译是一种零翻译,那么这种与源文一模一样的东西如何在译入语中发挥作用?在译入语中有没有制约因素,亦即这种零翻译如何成其为翻译?因为翻译的目的一般说来是满足不懂源文的读者/听众去理解源文,而零翻译产品与源文一模一样,不懂源文的读者/听众又如何去理解并承受这种翻译呢?亦即零翻译存在的机理是什么?移译是在译文中移植了源文的图形与语言文字符号,而音译、补偿、象译、直译加注均未移植语言文字符号,显然

11、其在译文中存在的机理是不同的。由此可见,零翻译背后存在着某种原因,使移译不同于其它翻译技巧,因而这种因素使得零翻译不再局限于技巧层面,虽然移译作为零翻译的一种形式,零翻译概念可以是一种技巧层面的概念,但深究下去,那么超脱于技巧之外了。由此可见,零翻译是一个与翻译一样多层面的概念术语(当然位于翻译之下)。而明东2002“绝对零翻译与“相对零翻译的提法亦有问题。他的绝对零翻译包括省译与移译。省译前面已有分析,与零翻译不是一个层面的术语,移译反映了零翻译的本质。而相对零翻译实际上就是常规翻译概念下的翻译技巧或方法,只是相对于源文的距离不同而已,如音译、象译与源文距离要近一些,音义兼译、补偿、直译加注

12、和归化与源文距离远些,而离译语读者近些。这些翻译技巧的本质实质上对译语读者而言就是常规的翻译了,因为形式上采用了译语语言符号,而且读者是用译入语语言文化去理解这种译文的,所以本质上与移译是不同的,因此他的相对零翻译的提法并不反映零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性意义。我们从硕士博士论文库中搜索到2003、2004、2005年各有一篇关于零翻译的硕士论文。2003年论文文化视域下的零翻译研究,作者是严霁洁,授予学位单位是大学,指导教师王玉香。该文认为邱懋如2001的定义不当,重新对零翻译下定义为:“对源语信息意义上的成心零处理从而造成该信息在的语中的空缺或是意义上的空缺。并说“这一定义同样包含两层意思,其

13、一是指对源语中的信息成心省略不译,其二是指对源语中词语的意义成心不作翻译转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与邱懋如的相差不大。首先,该文仍然把省略语言省略与文化省略包括在零翻译之,没有看到两者的生成理据是有区别的。其次,把零翻译看作是译者的“成心的“不作翻译转换,即译者的不作为。这与翻译实践是不相符的,除非不负责任的译者,这种成心的不作为是违背译者道德规即翻译的伦理规的,而且译者在这种情况下常常借助其他手段如解释,附注等帮助读者理解零翻译工程,即译者没有也不可能“成心零处理从而造成该信息在的语中的空缺或是意义上的空缺。实际上他们对零翻译的理解主要是在“零字上做文章,认为在目标语言中看不到或看不出意义来就是

14、零翻译。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与探讨缺乏深度,虽然该文从文化层面对零翻译的现实依据作了分析,但囿于概念理解不充分,不严密,这种分析也没有到位。2004年论文题目是从文化角度看零翻译,作者是梅莲,授予学位单位是大学,指导教师傅敬民。该文与2003年的硕士论文惊人地相似,绝大局部篇幅容完全一致,故不在我们讨论围之。2005年论文题目是零翻译初探,作者是瑞,授予学位单位是东北师大学,指导教师宋志平。该文没有把省略包含在零翻译的定义,首先论证了借用与零翻译的区别,根据Vinay & Darbelnet(1958; 1958/1995)观点,认为借用发生在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调型语言之间,用来描述“移植tr

15、ansference这种已经得到成认的合法行为,而在汉语这种声调语言中,“移植是一种新的翻译现象,因为以前没有源语直接用于汉语之中。从视听角度,零翻译这个术语可以用来描述这种从英语到汉语的词语翻译,比借用更适宜。我们认为,该作者关注的零翻译对象是明确的,但借用只发生在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调型语言之间显然不符合事实,汉语通过音译借用外来词语早已是不争的语言学研究对象,现在借用的形式发生改变,直接使用源语文字,难道就不是借用了吗?那么借用与零翻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至于以前没有源语直接用于汉语之中,是什么时候?如何考察与界定?这与零翻译概念确实定有何关系?为什么会出现借用?为什么直接使用源语文字?该文从功能对等、语言的经济原那么以及得体原那么讨论了零翻译使用的理据以及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考虑这些因素是对的;但从零翻译在翻译史上的生成与开展看,这样的讨论就仍然是不够深度。2.应用研究欠周密由于译界在零翻译概念上的混乱及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