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施工土建监理建筑监理资料》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8.57KB
约40页
文档ID:215775824
《工程施工土建监理建筑监理资料》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第1页
1/40

***************工程监理细则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第二章 隧道工程测量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隧道测量第三节 施工准备第三章 隧道工程第一节 隧道洞口开挖第二节 隧道洞口坡面防护工程第三节 隧道洞口构筑物第四节 拱型明洞施工第五节 隧道开挖与支护第六节 监控量测第七节 隧道衬砌第八节 隧道防排水工程第九节 导管工序监理控制第四章 隧道施工监理流程图第五章 隐蔽工程检查和旁站第一章 编制说明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3龙里县金龙西路夹山坡隧道及延伸段工程监理规划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6、《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国家标准GB50319-2000;7、《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JTG G10-2006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0、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11、《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1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TSG/T F60-2009)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004本监理细则作为*********隧道工程项目监理人员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望各位监理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其质量控制要点及验评要求。

三、新奥法施工特点: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原理,从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出发点,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集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进行支护,以便控制围岩的变形与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以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隧道围岩三位一体的承载结构,共同支承山体压力通过对围岩与支护的现场量测,及时反馈围岩-支护复合体的力学动态及其变化状况,为二次支护提供合理的架设时机;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反馈的信息来指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1、洞口施工隧道进出口条件,尤其是进口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结构松散,开挖易产生土体边坡崩塌、滑移本着早进晚出,防止洞口病害的原则,在开挖前就做好边仰坡坡口5m 以外的洞顶及边坡侧的截排水工程,将水引排到路基边沟中,并采用浆砌片石加固,以及勾缝防渗措施浅埋段用土夯填坑洼,使坡面排水顺畅以减少下渗洞口衬砌结构型式也采用复合式衬砌(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确保洞口稳定与安全可靠2、开挖支护施工进出口明洞采用明开挖,全断面浇(模)筑拱墙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明洞衬砌;Ⅳ类围岩采用正台阶法Ⅲ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及衬砌施工方案初期支护先拱后墙,仰拱紧跟二次衬砌先仰拱,后墙拱整体模筑进洞前,边仰坡进行切实可靠的锚喷网加固,洞顶覆盖薄的位置进行地层加固,采取由地面下注浆锚杆加固的措施,以保证顺利安全进洞。

进洞采取超前(管棚)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施工方案,防止掌子面坍塌及冒顶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分2~5 层施作,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当喷混凝土表面无滴漏水时,才进行防水层的施工3、现场监控量测围岩及初期支护的监控量测是新奥法设计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监测标准和手段施工中自始至终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和规范中监测和稳定的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只有通过对围岩开挖和初期支护的过程进行监控量测和分析,才能掌握围岩及初期支护各阶段的支护稳定的动态规律,并结合地质超前预报,来评价围岩的稳定性,并进一步了解围岩的弹塑性及加固区域,为合理科学地调整初期支护参数、支护空间、支护时间、开挖支护程序、修正设计和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施工中,除结合已有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的隧道地质资料和开挖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情况进行充分分析,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情况外,还利用了超前导管钻孔等措施探测掌子面前方4~40m 的地质情况,判断是否有断层、地层交界面(如黄土与强风化下卧岩层的交界面)、含水量等异常情况4、隧道防排水施工因地制宜,采取以排水为主,防、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水措施,主要有:(1)在施工前及施工中做好洞口外的截水、排水、引水、防水工程。

2)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1.2mm厚HDPE蜂窝形防水板及350g/m2的无纺布作为防水层3)在初期支护与防水层之间设置环向排水盲沟(Ω型弹簧排水管),环向排水盲沟设置间距为10m,纵向墙背排水盲沟采用φ110双壁打孔波纹管,设置在洞内初期支护便墙角脚,沿隧道两侧全遂贯通环向排水盲沟将隧道拱背部位围岩渗水排入纵向墙背排水盲沟,然后通过横向导水管(φ110双臂波纹管)将水倒入隧道底部的中心排水沟,最终通过中心排水沟将围岩渗水排至路基边沟在下水发育地段、集中渗水地段以及在喷层中遇较大渗水地段,应加设Ω型弹簧排水管将水导入墙背排水盲管5、复合式衬砌施工复合式衬砌施工,开挖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预留超挖及变形预留量,最后机械(人工)凿除松动及欠挖部分,达到尽可能接近设计开挖线开挖接近设计开挖线是保证钢支撑和格栅支撑与围岩密贴并与锚杆、钢筋网焊接成整体形成支撑结构体系十分必要的条件支撑与开挖线之间的空隙部分,以混凝土垫块垫实,并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支撑或钢筋网与围岩之间确保有2~3cm 的喷射混凝土保护层施工中,喷射混凝土全部覆盖钢拱支撑,尤其是格栅支撑及喷锚网,并使其密贴围岩,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初期支护的最大可靠承载力。

在施工中密切注意掌子面的开挖情况和地质超前预报结果,并加以可靠分析,及时修正围岩类别、施工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措施,防止了坍方、冒顶,尤其是在洞口的浅埋段,土石层面交界处,断层破碎带及其附近区段,都进行了增强支护和衬砌,这样才能保证围岩的整体稳定性6.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中要严格贯彻新奥法的思想,可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施工安全无事故,可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2)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量测可以判断围岩稳定性,能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二次衬砌是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修筑的,围岩与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支护体系的安全度4)施工中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使隧道断面周边轮廓平整,避免棱角突变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提高围岩的稳定性隧道工程包括隧道及明洞的洞门工程、洞身工程、洞内附属构筑物及运营通风设施、防排水、辅助坑道等内容,以下我们将对隧道工程的各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难点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及对策第二章 隧道工程测量第一节 一般规定《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是本工程测量的基本依据,监理工程师在工程监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测规》中的有关规定。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承包单位施工前的复测,施工中建、构筑物的中线高程、等控制网测量以及施工完成后的竣工测量数据要求其测量记录、测量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楚,签署完善,并经过认真的复核和验算,未经复核和验算的测量数据禁止使用本工程各建筑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确,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承包单位完成的各项测量数据进行审查或抽查重点(控制)工程现场监理应自行测量以校核施工测量的成果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有法定资质的计量机构标定,并在标定的有效使用期之内使用第二节 隧道测量监理工程师应按下列要求检查施工单位的控制测量资料并进行必要的检测1.洞外控制测量资料:1)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洞外控制测量资料,应重点检查因洞外控制测量影响所产生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小于4km的隧道为30mm并认真分析贯通误差计算采取用的测角中误差及测距相对中误差是否合理2)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测量条件和需要,对观测条件差的水平角进行外业抽测,抽测与原测成果之差为:2√m1+ m2 ,式中m1,m2分别为检测、原测的实际测角中误差(")3)各等级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累积差和视线高度可参照表1规定执行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累积差和视线高度(m) 表1水准测量等级最大视距长度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 距视线长度在20m以上视线长度在20m以内一 S175≤3.0≥0.5≥0.3 S0.580二 S375≤5.0三丝能读数三丝能读数 S1100三 S3100≤10.0三丝能读数三丝能读数4)各等级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须以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计算公式为:M= [△△/R]/4n式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n—测段数R—测段总长度(km)5)控制测量使用的仪器、工具,使用前应作必要的检校。

2.应督促施工单位按下列要求进行洞内控制测量:1)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外控制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内导线应组成多边形闭合导线或主副导线环,平行导坑的单导线应与洞内导线联测,以资检核2)洞内导线边长尽量选择长边和接近等边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m,视线与构筑物的横向距离在0.2m以上为减少贯通误差,可利用成洞部分对原导线点进行取舍,以增加导线边长,重新进行测量3)由洞外引向洞内的测角宜在夜间或阴天进行4)洞内测量应作测量设计,导线角的测回数可根据测量设计的测角中误差,结合使用的仪器等级表2选用,其各项观测限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测角精度、仪器等级和测回数 表2三角锁和导线测量等级测角中误差(")仪器等级测回数二1.0J16~9J212~15三1.8J14J212~15四2.5J12~3J24五4.0J22~3 观测法各项限差(") 表3仪器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 测回 归零 差各测回同一方向两倍轴差(2c)的互差各测回同一方向值互差J11696J2381310注:当观测方向数不超过3时,可以归零,但基线网除外。

5)当采用光电测距时,应防止强烈灯光直接进入照准头,发射,接收镜头及反射镜面有雾气时,应及时拭净6)洞内水准路线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结合洞内施工特点每200~500m设立两个水准点,水准点应定期复核3.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按下列要求进行洞内施工及竣工测量:1)供衬砌用的临时点,必须用经纬仪测定,其间距以不大于10米为宜2)中线横向误差不得大于5mm3)为使隧道衬砌内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在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并放出横断面的十字观测方向;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用衬砌断面的支距即可立拱模和墙模,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及校正4)隧道贯通后,应测定实际贯通误差应符合规范规定,施工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5)隧道衬砌竣工后,应在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及需要加测断面处,以线路中线为准,测绘隧道实际净空,包括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路面标高处水平宽度、铺底或仰拱高程6)隧道永久中线点,应在竣工测量后埋设,直线每200~250m设一个,曲线段应在缓和曲线的起终点各设一个;曲线中部可根据通视条件适当增加洞内水准点每公里埋设一个,永久中线点及水准点埋设后应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志。

第三节 施工准备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