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说明书(共28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5699823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村说明书(共2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美丽乡村说明书(共2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美丽乡村说明书(共2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美丽乡村说明书(共2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美丽乡村说明书(共2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说明书(共2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说明书(共28页)(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 1. 美丽乡村规划1.1. 规划纲领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区域示范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为了按照我省确立的“镇域、镇区、村庄(新型农村社区)三个层面构成的镇村规划体系规范村庄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引导村庄有序建设,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指导,根据“四化同步”和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宜居村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根据湖北省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1.2. 自身建设和发展要求随着胡家咀村经济水平

2、的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该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一个能持久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布局和发展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为了更好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全面实现现代化,特进行胡家咀村美丽乡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1.3.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按照村域-近期建设区两个层面确定规划范围:胡家咀村行政范围,共计106.80公顷(1602亩);近期建设区用地,共计18.65公顷,(280亩)。1.4. 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住建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2005

3、 年) 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年) 湖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 年) 湖北省宜居村庄建设评价标准(2011 年) 湖北省“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13 年) 湖北省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湖北省镇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湖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团风县上巴河镇总体规划(2012-2030)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1.5. 规划期限近期:2014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1.6. 规划要求与原则 在镇域美丽乡村专项规划编制中,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的基本原则,发挥规划的先行作用和引导作用。1.6.1. 生态优

4、先原则 将生态安全性作为先决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生态人居建设,引导村庄集约发展,促进用地合理布局,提升乡村居住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展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凸显乡村特色,形成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1.6.2. 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尊重地方实际,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一方面深入分析美丽乡村的建设条件,积极探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镇的发展途径、建设模式,明确镇域美丽乡村建设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实现分类指导;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美丽乡村建设时序,循序渐进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1.6.3. 以人为本原则 规划立意中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重

5、视村民的全面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关注村民各项需求;规划管理和实施中,尊重村民意愿,体现民主精神。1.6.4. 文化特色原则 尊重农村地区景观、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保护自然景观和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化,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体现地域特色、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强化村镇文化和特色塑造;同时倡导和推广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 1.7. 规划定位及发展目标规划定位:在上位规划中胡家咀村定位为基层村,同时位于镇区以西的城镇发展轴上,产业围绕商贸物流发展。发展目标: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团风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

6、“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区域内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旧村改造区、各类产业模式发展示范区,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至规划期末建成以休闲农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具有示范性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从而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1.7.1.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1.7.2.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1.7.3.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

7、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7.4.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1.8. 规划理念“一体、和谐、共生”,生产生活一体化,人居田园和谐化,生态景观共生化。围绕美丽乡村的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等吸引物,从景观性、体验性、休闲性、有机健康角度进行策划,定位景观农业体验和创意农业休闲,融入上巴河及黄冈地方文化,开发出集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等特色于一体的主题休闲活动,来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以有机种植业为主体、集群化发展的休

8、闲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园。1.9. 项目概况1.9.1. 地理位置分析上巴河美丽乡村项目位于团风县上巴河镇胡家咀村,村域总面积约106.8公顷。地处东经1155,北纬3039,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距黄冈市30km、距武汉市74km。处于武汉城市圈和环大别山经济圈中,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1.9.2. 交通区位分析公路系统:上巴河位于团风东大门,公路交通十分便利。308省道从基地内穿境而过,基地北侧为武汉城市圈外环武英高速,在总路咀设出口距本案十分钟车程,南侧为大广高速黄冈出口,距本案二十分钟车程。铁路系统: 基地南侧的黄州火车站距本案十分钟车程。同时武黄城铁的开通为游客集散提

9、供了条件,为该区域的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城铁黄冈东站距本案半小时车程。 随着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进行,多元的交通形式为美丽乡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础。为新农村休闲度假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依据武汉城市圈空间产业布局规划,基地位于东部产业聚集带上,基地南部为武、鄂、黄城市带,由此带来丰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团风地区乡村旅游带来丰富的一级客源市场。1.10. 上位规划解读胡家咀村位于上巴河镇西北距离镇区2公里左右,由此公共服务设施可依托镇区建设。村庄在镇域体系中发展定位为基层村,位于商贸物流产业带上。1.11. 美丽乡村建设条件分析胡家咀村作为休闲农业带动全产业发展的旅

10、游村,结合周边旅游资源,从三生系统(生态、生产、生活)三个角度对村域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提炼乡村发展的特色资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向,为村域美丽乡村总体战略和行动的制定提供依据。1.11.1. 周边旅游资源分析周边旅游资源主要有大崎山森林公园、回龙山名人故里群、黄冈革命烈士陵园、龙王山避暑山庄、方本仁庄园,以及开发潜力较大杨汊湖休闲度假村、牛车河水利生态旅游区、渡江公园、十里长河风景带等,规划依托周边交通,形成旅游联动,将胡家咀村作为区域旅游的站点之一。1.11.2. 生态系统根据现状山、水、田、林等自然地景以及湿地、饮用水源、风景资源等生态保护区的角度分析美

11、丽乡村建设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资源条件,胡家咀村域范围内地貌多为岗地、冲沟、水洼密布,林田相间。适宜的高差结合现状植被水体有利于营造多层次的景观空间。村域中部一处养殖场对周边水体有严重污染,规划对此将进行整治处理。1.11.3. 生产系统根据现状乡村农业、乡村工业、乡村旅游业等的角度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生产系统方面的资源条件,胡家咀村产业以农业及养殖业为主,缺乏二三产业。根据现状条件分析,该村生态机制较好,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及旅游业。1.11.4. 生活系统胡家咀村中道路基本上已经全部硬化,但是道路较窄,有些地方仅仅只有2米宽。在各个湾子中,新建房与老房交错坐落其中,

12、房屋格局不一,湾子中道路弯曲,由于受原有老宅布局制约,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空间也没有较为集中合理的居民点。还有些老湾在居民建房十分零散,老房老宅较多。新建房与老房混乱建设,房屋格局不一,建筑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层次空间。致使局部街区对土地资源的浪费较严重,有零散的空废住宅且住宅和农田之间的空地较多,减少对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十分必要。村内卫生设施条件差,厕所仍然为旱厕,住宅院落内禽畜圈舍混杂,由于基本无排水设施,垃圾、污水随意倾倒现象普遍,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身体健康。村内道路情况较差,缺少路灯、指示牌等设施,固定电话、有线电视信号覆盖仍不全,影响村民生活质量。该村缺乏集中的活动场地和公共活动设

13、施,无法提供给村民一个生活和交流的活动场所,村民没有公共活动的空间。1.11.5.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现状生态系统、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的建设资源条件,提炼乡村发展的特色资源,提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凸显的特色、建设的重点以及注重结合的方面。(1)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进行合理有效产业规划调整村庄用地,保护基本农田,利用荒山、荒地,进行产业规划调整,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因村制宜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产业,加快胡家咀村的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做到主业特色突出,辅业灵活多样,多种门类增收。使村庄经济发展步入新台阶,农民收入再上新水平。(2)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公共空间品质提高农

14、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完善房屋设施,使房屋布局合理、美观、实用、大方。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让村民有各色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更多的公共绿地和亲水休憩空间,让村民享有舒适的村庄环境。(3)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公用基础设施针对设施配套问题,提出设施分级配置,完善生态设施 ,构建绿色基础安全格局。 使村庄经济和环境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实现村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是规划的根本目的。依托有利的区位条件和生态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迅速推动经济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按照相关规范,在村内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广场、

15、零售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教学设施和运动器材,提高现有卫生所的医疗服务能力。完善村内的道路、停车系统,改善道路质量。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对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主要体现在连接主干道路的公路)进行扩宽,和架设路灯的必备的道路附属设施建设。针对老湾或人口密集的湾子中的弯曲小路进行道路疏通,或拉直。增强村庄的供水保障能力,构建完善的雨污处理系统。保障村庄居住用电、道路照明公共设施照明和夜间应急照明的需求。实现电信、广播的全覆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保护周边环境。 (4)产业多元引导由单一的以农业耕种为主到农业设施现代化、乡村旅游多元的发展策略。根据团风当地的经济发展及自然条件,总结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总结以下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发展模式。生态型新农村。发挥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型农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