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共17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5696286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共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共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共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共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共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共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共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专题导入与同步C三种类型作文的讲解 T立意的整体升华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专题导入及典型例析哥,先耽误您两分钟时间,看一则小材料。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

2、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阅读这则材料,思考一点小问题,好吧。(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解析】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原因是她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4)“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这只是乌鸦被抓住的表面原因,

3、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解析】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他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解析】牧羊人,否定。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孩子,肯定。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6)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

4、三个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样的观点? 【解析】知人难,知己更难;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自知之明;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再看一则材料:一条鱼从渤海口逆流而上向高原游去。它越浅滩,穿激流,躲过了江河中数不清的鱼网,也躲过了无数水鸟的围追堵截。它穿过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又穿过了激流奔涌的青铜峡谷。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有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就被冻成了冰。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奋力上游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一位年轻者叹道: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朝着高原逆行了,穿过远,

5、穿过长,穿过久。一位老者却为之叹息,说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最后得到的只有死亡。 1、 假如你是文中的那条鱼,你有什么想法?你为什么要逆流而上? 【解析】鱼干的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那么,原因何在,可以从不寻常的角度去考虑,人为什么要做不寻常的事情?是不是对平常的事情有点不满意,有所厌倦呢?或者,这条鱼要游去的方向是不是有什么吸引它的东西呢?又或者,逆流而上的途中,是不是有其他一些风景呢?但是不论怎样,鱼如此做,一定有不寻常的理由。【核心思路】抓住不寻常的事实做文章。2、 假如你也是一名登山者,你看到这条奋进的“鱼”,你有什么感想? 【解析】注意,登山者是一个旁观者,它看到鱼,而且是

6、冰块中的鱼,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呢?大家结合冰块中的鱼去考虑,有鱼,有冰块,有没有一种艺术品的感觉?如果有,不妨顺着这个考虑下去,艺术品是美的,鱼死了,但留下了美,这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种感触?当然,也可以从另外角度考虑,从什么角度出发呢,可以从鱼的负面考虑,比如,鱼虽然这么美,这么努力,最后的结局确实如此【核心思路】感想,可以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考虑。3、 时代在进步,人的观念也在更新,“鱼”这样的人,你身边有吗? 【解析】这个是第一问的延伸,鱼的行为到底是好是坏,如果好,有什么优点,可以参照第一问的思考,如执着,顽强等特点,如果是缺点呢?可以参照材料中的原话,如没有方向,考生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如果是

7、没有方向的努力,这种努力实际上变得愚蠢而可笑,最后只能是可悲。【核心思路】抓住鱼的闪光点或缺点进行延伸。回头看看,我们刚才是通过哪些步骤,运用那些方法来确定这些立意的:首先,我们抓住(寻找)材料中描写的主要对象,确定了立意的角度有三个:乌鸦、牧羊人、孩子(一般说来,材料中有几件事或几个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立意);其次我们抓住了能够表明描写对象思想倾向的语句,运用由结果追溯原因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材料,从中“悟”出道理,确定立意。这正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二、学法初步提炼作文在高考中占据六十分,这个板块要得高分,有很多办法,但一篇好的作文,立意往往是第一位的,立意决定了你的境界,决

8、定了你的层次,你所有的语言文字材料,都将建立在这个层次上,立意必须就高不就低,写任何一篇作文,必须先问自己的主题是什么,自己想表达什么?给自己一个更高的更好的理由。一、专题精讲材料作文【2013全国卷 难度系数】在农村挑秧苗的时候,走到半路,我觉得负担太重,妈妈建议我减掉身体上的束缚,甚至让我脱掉鞋袜,我这样做了后,果然觉得轻松了许多,走得更快、更稳了。请从材料入手,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解析】题目从破题立意上难度不是太大,关于“选择”“放弃”“有舍才有得”之类的文题,相信考生之前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接触。从立意来看,价值维度应该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也就是说:考生究竟是简

9、单地就选择谈选择,写一些类似于政治教科书似的常识大道理,还是真正能够以小见大,真正看到“选择”或“放弃”对于社会、历史、文化或生命、精神、心灵的意义或价值。这个题目做做表面文章很简单,但要深入下去,依然足见考生的功夫。【核心思路】紧紧抓住关键词语,从大和小两个方向入手,大的方向,如人一生或一个阶段的舍得与选择,小的方向,如人某一个瞬间的心情或感受,皆可。【范文欣赏】 全心 林青玄在他的心的菩提中所说: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为人做事要以全心全意的态度,集中思想,心无旁骛,那么,结果也往往是遂心如意的。我们其实有共同的感受,站在泥泞的田间,那双溜滑

10、的鞋子让我们很难挺直站稳,当脱下鞋,卷起裤脚,重新回到那片土地上时,你顿时觉得有一种稳重之感。你的脚的每一个神经都处于泥土之中,扎在其中,像大树一样,有牢固的根基。也因此你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那样实,那样一步一步地走来,也因此,你没有了负担,不再害怕滑倒,走得很专心,很踏实。最终,你踏过了那片泥泞的土地,感到一种成功,而这种成功来源于你的专一,来源于心无旁骛的境界。荀子有云: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我们就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那么,首先就要静。只有在静中,我们才可秉气凝神,有一股浩然之气,全心地对待一件事,也因全心而忘我。就如一弘清泉,一片落

11、叶于其上,顿时水面起伏,但泉的深处,却安谧静止,这也说明,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们自己始终要有一颗沉静之心,才可能有所作为,才可坚持到最后。其次,就是要抛开一切杂念,不管外界多么美好或丑恶,我们不能因此丧失了自我的节奏。要把多余的顾虑全放下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不能躁动,更不能急功近利,否则,结果往往很不好。只有在忘我之中,我们才能让一件事更加圆满,也只有在忘我中,一切的事物会变得自然。忘我,可让我们专心,专心则让我们更加用心,世间之繁杂,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点不安,有点躁动,那何不学学陶渊明,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何不学学王国维进入内美以修能的无我之境,有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有这样的思想

12、与认知,也因为上升到整个人生当中去,把物与我相结合,达到一种忘我,无我之境,那么,我们的步伐才会更加稳重。正严法师说: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要秉持一心,我们才可从中获取人生中的大智慧,也正如同是泥泞的路中挑担子,忘记你的衣服,忘记你会摔倒,那么,你得到的,是踏过这片土地,走到了对岸。同时,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全心,忘我,去除一切杂念,这是我们今后所要的,同样,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只要有高格的人生境界,才可能有高尚的品行与情操。也同样,在静、稳、沉中,才可能具有这样的品行。因为人静,就如一弘水,可以容纳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容纳,能屈能伸,柔能克刚。因人稳重,就如磐石般坚不可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因此,以全心之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才可至善,至美!【2013新课标卷 难度系数】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