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5637304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在证券市场中,占据最关键地位的是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上市公司,它们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络。本文论述了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基金公司利用其在资金和信息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以及基金的逐利偏好、证券投资基金的自身进展等因素加入到上市公司的治理当中。另外还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出席率上的积极性不高、由机构投资者提名的董事在股东大会占比很低、机构投资者极少对股东大会议案提出不同意见、极少机构投资者提出质询,且被采纳率不高、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等现状。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持股问题,得出了基金的投资受到法律上的严格限制、证券投资基金自身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

2、引加强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和治理、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证券市场体系,提高持股集中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法律的障碍等政策。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上市公司治理 逐利偏好 绩效评价体系AbstractIn the capital market structur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and listed companies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and there is a clos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at the secur

3、ities investment fund participates in the govern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y by virtue of its own capital advantage and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agency cost, profit-seeking preference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self-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and so on. Analyzed the enthusia

4、sm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is not high, the directors nominated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is very low,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rarely put forwar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motion, very few institution

5、al investors Inquiries, and the adoption rate is not high, the operation of China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atu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other governance.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sharehold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

6、he investment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is restricted by law and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itself is not perfect.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some policies are proposed to attract the supervision and governance of the stro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ptimize the

7、 ownership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mprove the securities market system, improve the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liminate the legal barriers.Key word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Listed company governance Profit-seeking preferences Performance eval

8、uation system目录一、文献综述1(一)国外文献综述1(二)国内文献综述2(三)文献评价3二、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4(一)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出席率上的积极性不高4(二)机构投资者极少对股东大会议案提出不同意见5(三)极少机构投资者提出质询且被采纳率不高6(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6三、证券投资基金参加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7(一)股权结构上的缺陷7(二)机构投资者的缺陷8(三)市场环境的缺陷9(四)法律上的严格限制9四、投资基金参加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0(一)证券投资基金自身治理股权结构不完善10(二)机构投资者性质过于单一和缺乏治理能力11(三

9、)市场环境影响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集中度不高11(四)法律政策影响下证券投资基金非有效参加公司治理12五、对策与建议13(一)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13(二)加强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和治理13(三)完善证券市场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13(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法律的障碍14参 考 文 献15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引言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进展扩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进展也在不断增长壮大。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经济特征已有显著的转轨倾向,国有股独占鳌头的现象所导致的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已引发了很多治理的问题。从西方国家治理经验可以发觉, 机构投资者对于公司治理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机

10、构投资者亦被治理层委以较大的期望。自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1998年发行上市至今,我们国家的监管机构对机构投资者的进展一直鼎力支持。2000年,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制造性地培育和进展机构投资者”的口号;2004年,x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进展的若干建议出台,国家对机构投资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具备诚信、守法、专业的优良品质,资本市场的支柱逐渐由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来支撑。从历史经验来看,当证券市场成长到一定规模后,证券投资基金必定应运而生,作为新型的金融工具,如今已遍布了世界上每一个金融市场。走过了这13年的进展之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完成了从从前的一无所有到如今已拥有超过一

11、千亿人民币的资产规模,达到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够达到的成绩。而在投资基金业光速进展的时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的基金市场依旧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缺陷就是违规运作基金以及公司内部缺乏完善的治理体系。这些问题不但有碍于基金的进展,也会对证券市场的完善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可得,这些问题在以后的进展中都还亟待解决。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是机构投资者实施被动式监督,实行消极主义,在公司治理中没有发挥积极监督的作用。Wohlstetter,Charles(2014)以为,机构投资者属于经济人,所以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偏向于短期,当决定要加入公司的治理时其必

12、要条件是其得到的回报一定超过付出成本,机构投资者才有可能加入公司的治理之中,尽到其监督职责。Alexandre(2017)认为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之间在权力和回报问题上处于对立位置,又兼之其监督权力受到法律层面上的约束,故机构投资者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更偏向于用脚投票,通过某些方式对自身的利益进行保障。二是证券投资基金为了经济利益,可能不会积极参加公司治理,因此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司公司治理影响较小。Karpoff等(2013)认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股东,他们针对公司治理和投资问题的提案不能改善公司的质量,也没有经验显示股东的提案可以带来公司价值的提高。Thomas和Cotter(2011)通过实

13、证分析,他们发觉对公司来讲,机构投资者是否持股以及持股数量能产生的影响并不大,y与公司股价涨幅之间关系也不显著,约束公司对利润的治理的效果也不好。Chen X.(2016)经过研究,认为相比于持股时间短、数量低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数量越高的机构投资者更情愿对所投资的公司进行监督治理。Cox (2017)等发觉从长远来看,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和公司的社会绩效之间呈现正向关系,短时间而言,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比例和公司的社会绩效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在众多的原因之中,证券投资基金类型异质性对证券投资基金与公司的社会绩效关系的影响最明显。Wei&Varela(2013)通过研究,认为在中国市场上

14、,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绩效的影响力较弱,缘由是在中国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尚未形成充实的力量对上市公司产生重要影响。(二)国内文献综述关于国内学者研究的观点主要有三点。一是证券投资基金为了自身利益,不情愿主动参加公司治理。刘龙峰,杜勇(2018)年认为构投资者持消极监督动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获得高额监督益。一方面,积极监督无法获得高额监督收益,受自身能力限制,无法投机获利。与国外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规模相对较小,机构投资者中治理专家数量较少甚至没有,机构投资者自身能力的局限性降低了其进行长期投资和投机获利的可能性,从而致使机构投资者对监督上市公司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消极监督可以获得高额监督收益

15、,通过与治理层“合谋”,从中获利。当机构投资者发觉其与公司治理层合作有利可图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合谋”,这种“合谋”减弱了机构投资者积极监督治理层进而提高上市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樊慧(2017年)通过研究发觉,机构投资者如果和公司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宗旨上产生分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对公司的治理没有好处,甚至会对公司产生更多方面的危害。另外,许多机构投资者内部的控制和代理方面仍有缺陷,经理人更情愿通过积极的投资策略来扩大本身的影响力和增加威望,而不再将为持股人猎取更多利益置于第一位。除此之外,大部分机构投资者缺乏专业能力参加到公司的治理当中,更多的是对短期的收益感兴趣,因而从长远来看这对公

16、司并无益处。黄兴年(2007)的观点是,由于体制与政府职能不同,我国的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置身于一个跟西方拥有发达资本市场截然不同的市场氛围中,我们国家依旧将经济建设列为最重要的任务,政府直接对市场进行干预依旧是国家宏观调控资源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以及某些行业的公司的治理与运营有时候也会受到政府的干扰,如此,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过多的政府干预会引起市场经济混乱,而机构投资者没有方法发挥其稳定市场功能。因此机构投资者会以消极态度对公司进行治理。二是机构投资者参加公司治理会对公司带来积极的影响。姚雁雁(2017年)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有股东股份比例高,当证券投资基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