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5428393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方春慧摘要: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我国当前的教育系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更倾向于“唯理智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切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正常沟通的渠道,缺乏对学生在人格成长过程中情感需求的关心。小学语文作为初步引导学生情感体系架成的重要基础科目,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接收消化知识过程中的正向作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有效的师生情感交流渠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G4:A:(2020)-13-339学生初迈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尚未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体系,其世界观较为狭窄,情感需

2、求大于求知需求。语文教师若在這一阶段仍盲目采用唯理智式的教育方式,将严重压抑学生心理的正常成长,不利于其完整系统的世界认知建成,对于其心智的成长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课堂占比,将其与认知教育相结合,为学生创建友好的情感教学环境,搭建与学生间积极有效的情感沟通渠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共同健康成长。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理限制,其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也较差。在情感方面,此阶段的学生虽对于外部世界与未知知识的探索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也较为敏感,在遭遇挫折时更易受到心理创伤。小学生的人格成长正处于关键时期

3、,其自尊心较强,自控能力与韧性较差。这些特点反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出现了学生常执着于教师的情感认同,对教师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因此,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情感受创产生的厌学心理,应当重视情感教育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并积极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机的融入情感教育到教学内容中,从而增加对学生情感上教育的比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生在情感需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获得了一定的满足,与教师有着较为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其在语文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建构积极向上的情感认知体系1。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对于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情感体验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在帮助学生掌

4、握语文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基础上完成其情感世界的扩充,增强其情感体验,促进其人格的健全。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实施对策(一)深入挖掘情感教育素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基于核心素养出发做出了几次变动,增加了其情感教育的比重,完善了教学素材的全面性。为了有机融入情感教育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并发挥其最大作用,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积极拓展情感教育素材的范围,以期为情感教育提供有力的帮助。对于教学素材的挖掘,教师可从两点入手:首先,教师应当完成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掌握,全面深入的解读语文教材,对于其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有着一定的敏感度,如此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

5、效的针对教学内容展开情感教育;其次,教师应当扩展自身视野,将挖掘教学素材的目光投向课堂之外,积极接收外部信息,如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抓住时事热点等结合教学任务进行灵活的情感教育。教师对于情感教育素材的深入挖掘,既能使学生完成深层次的情感教育,又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满足了其精神需求,促进其世界观的正确树立。(二)创造丰富的情感教育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要注重其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与灵活性,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主观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丰富的情感教育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对于其情感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其教学资源日渐丰富,为教师展开情感教育提供了有利的

6、客观条件,教师应当抓住机会予以适当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与新媒体的优势,丰富其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创造灵活性的情感教育情境,从而有效完成情感教育的目的。以人教版为例,在学习蝴蝶的家一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走进自然,积极探索外部世界,寻找蝴蝶的“家”。学生既能在野外探索中领会大自然的魅力,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哀默,又能通过为蝴蝶寻家这一举动使其能够换位思考,从第三方视角看待世界,增强其情感共鸣。(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感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其教学更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以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目标而展开。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融入情感教育时要以“生”为本,从其情感

7、需求出发,为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坚实的助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逐渐从家庭扩展向学校,教师与同学在其世界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对于其情感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师生和谐关系为学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有效的渠道,而有爱的同学关系则能加强学生个性的融合,提升其情感体验,有助于其情感世界的丰富。结语情感需求是小学生探索学习的根本动力,语文作为情感教育功能最强的科目应当积极承担起其在学生情感教育中的责任,通过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增强情感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力。教师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走向,促进其精神世界的成熟发展。参考文献林红霞.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学周刊,2020(11):23-2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