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关于家访工作的论文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5427763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班主任关于家访工作的论文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班主任关于家访工作的论文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班主任关于家访工作的论文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班主任关于家访工作的论文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班主任关于家访工作的论文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班主任关于家访工作的论文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班主任关于家访工作的论文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班主任关于家访工作的论文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构筑家校“心桥”,促进学生成长家校联系和沟通的几点探索内容提要: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 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 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 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 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因此,家校联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努力探索家校联系和沟通的有效途径, 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架构起一座“心

2、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 长。、家校联系的意乂。1、有利于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 环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 “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 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 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 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 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的基地,在教育手段和艺术上相 对比较系统化。学校的教育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 家庭教育却常常是非计划的,家长更多地通过情感的和经 济辅助之纽带对子女施加影响。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就能 让家长了解学校教

3、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 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 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2、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开展针对性教育。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爱好都是不同的,学生在学 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 人则慢些;有人成熟得早,而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 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家校沟通能帮助家长了解 自己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 开展针对性教育。3、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 穿好、住好

4、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此外还存在 着: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等诸多教育误区。 所以,我们应首先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 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 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 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还要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 格、能力、爱好等,既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 要“包办代替”或“放任不管”。,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 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4、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

5、效果。现在本地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祖辈的心 肝宝贝,常常出现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大人 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宠爱有加,常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现象。此外,我们学校还有超 过一半以上的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学历大都不高,缺少正 确的教子方法,对孩子放任自流、粗暴打骂的现象也屡见 不鲜,因此,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教师还得多了解 学生的家庭情况,女口: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家长素养等, 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如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外公外婆格外疼爱,百依百 顺,连不做作业也舍不得说他一句,母亲则有点恨铁不成 钢,有一次竟一气之下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上学。结果,孩

6、子常无缘无故缺课。后来,班主任王老师通过联系,及时 了解了情况,耐心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恳请外公外婆别 再这样溺爱他,恳请他母亲别再这样用简单的方法教育孩 子,并提出了如何引导、教育的建议。这位母亲深有感触 地说:“都怪我以前太心急,今后我一定多关心,多引导。” 如今,这位学生进步了。5、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 管理。现在很多家长由于诸多原因,或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或根本是无从管理孩子的学习,但从他们自身出发,又是 很想关心孩子的成长。通过家校联系,他们了解到了学校、 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 表现,同时又使教师掌握学生在家庭的一些情况,以正确 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 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 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 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 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此 外,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 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 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 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 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 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 接受的教育更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