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5425588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梁朗 胡洪志摘要:土家族哭嫁歌最早由土家族婚嫁文化中的“哭嫁”习俗演变而来,其承载的多元民族文化意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蕴含的丰富孝亲思想更是一种天然的少数民族文化德育资源。在梳理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变迁和主要内容基础之上,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孝亲思想,并从个人、家庭、社会、民族文化这几个层面分别论证其当代价值,旨在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土家族 哭嫁歌 孝亲思想 当代价值:B82 :A :1009-5349(2020)05-0055-03土家族以聚居在湘、黔、鄂、渝交界的武陵山区居多,哭嫁歌作为土家族婚嫁民俗文化

2、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人历代生活智慧与经验的沉淀,也是土家女子出嫁时各种情感交织的集中表达与宣泄,具有丰富的内容、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变迁土家族“哭嫁歌”由土家族婚嫁文化中的“哭嫁”习俗孕育而得。改土归流前,土家姑娘哭嫁多是源于原始婚姻残余的不平等和对男性地位的羡慕等;改土归流以后,土家姑娘哭嫁多则发自于对不合理、不自由封建婚姻的强烈控诉。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土家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改變,哭嫁不再用于表达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控诉,更多蕴含着丰富的孝亲思想,并逐渐凝练成独具一格的土家族“哭嫁歌”,一直传唱至今且内容逐渐丰富和定型。“哭嫁歌”不同

3、于一般歌曲,其文词巧妙,寓意深刻,有腔有调,悦耳动听,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各种情感的集中表达与宣泄,在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依然是土家族婚俗文化中的一部分。“哭嫁歌”的唱词主要包括“哭圆礼”“哭上头”“哭戴花”“哭装新”“哭父母”“哭姑妈”“哭伯婶”“哭姨娘”“哭舅娘”“哭哥嫂”“哭姊妹”等内容,通常出嫁头晚上要哭唱一个通宵,等到发亲时还要“哭辞祖先”“哭上轿”,到此哭嫁仪式才告结束,出嫁这一流程才算完成。二、土家族哭嫁歌的主要内容(一)诉恩情诉恩情指出嫁姑娘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及长辈关怀之情的感激和诉说不能贴身行孝的无奈和惆怅。如哭父母中唱到:“我的爹吔!我的妈啊!今朝日子到来了,要分离也要分开

4、。您生我生得无益,您养我养得无靠。您十月怀胎苦中苦,您熬夜守更累中累。您把女儿,衔在口里养成人。您走了几多盘山路,您过了几多冷水河。父母恩情道不完,难报父母半点恩。错在女儿生坏命,不得报答父母恩。”11除此之外,在土家族哭嫁歌的哭爷爷婆婆哭伯婶哭家公家婆哭舅舅舅娘哭姑母哭姨娘姨爷哭辞祖先等曲目都蕴含着土家出嫁姑娘浓烈的倾诉恩情之状。(二)哭别离苦离别指出嫁姑娘表达对即将出嫁他乡而远离众亲的强烈不舍情怀。如哭哥嫂中唱到:“栀子花开打了苞,嫂妹分别在今朝。你的妹妹见识少,哥嫂情深义也高。妹妹今朝要别离,晓得哪天能会到。你我向来都很好,谁知今日两相抛。”12如哭姊妹中唱到:“一颗柑子十二瓣,姊妹今朝

5、要分散。柑子好吃要剥皮,姊妹情深要分离。桃树开花红满树,今朝碰到刮大风,只想姊妹永不离。”13除此之外,还有如哭兄弟哭上轿哭穿露水衣哭十姊妹等曲目中也蕴含着与亲朋强烈的难舍之情。(三)道命运道命运即出嫁姑娘对不能常伴至亲左右,而不得不嫁往他处为别人兴家室,且面临少女身份转变的悲苦命运感到伤心无助。如哭梳头中唱到:“我的头发两边分,做个闺女贵如今;我的头发往上抹,做人媳妇受欺压。我的眉毛自己弯,我的额角自己圆;扯了汗毛改了相,修了眉毛变了样。”14(四)怨媒人通常情况下,媒人为了撮合两家联姻从而贪得好处会使用各种手段,比如隐瞒实际情况、夸大其词或含糊其辞等,当出嫁姑娘知道后则会非常怨恨狡猾的媒人

6、,会借哭嫁的机会来指责媒人。但实际上,土家出嫁姑娘的真实意图则是借这种埋怨媒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感,包括倾诉亲人恩情、哭泣不舍离别、道谈悲苦命运等,这在土家族哭嫁歌哭媒人中就有深刻体现。三、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一)孝亲思想的内涵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是文化的源头,孝是做人的根本。从字形来看,一个省略的“老”字和一个“子”字相组合构成一个“孝”字,表示子女用坚实的双肩支撑着年迈的老人,寓意子女应赡养、服侍老者;也表示长辈关心爱护下面的子女。在古代时期,狭义的孝是指赡养双亲,尽人子之责,从衣、食、住、行、娱乐、思想上照顾老人;广义的孝则为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孝,即孝的对象不仅包

7、括父母,还包括孝(外)祖父母、岳父母、伯、叔、姑、舅等所有亲人长辈、邻里长辈和君主2。孝经开宗明义将孝道总述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3(二)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土家族哭嫁歌是发乎亲情的自然产物,蕴含着天然的孝亲思想,散发着浓浓的儒家孝亲伦理道德观念。1.从哭嫁歌的哭诉对象来看土家族哭嫁歌体现了土家族人广泛的孝亲对象和深厚的孝亲伦理道德。土家族人的宗族观念比较强,他们认为既要尊重三代之内的前辈,也要团结一致维护万代不变的宗族,即民间常说的“亲三代,族万年”之意。在土家族哭嫁歌中,从“哭父母”“哭家

8、公家婆”“哭爷爷婆婆”“哭嫲嫲”(姑母)“哭姨娘姨爷”“哭舅舅舅娘”“哭伯婶”“哭哥嫂”“哭兄弟”“哭表姊妹”等哭词都可看出,哭嫁姑娘不仅想要表达对父母及同胞兄妹的感恩,而且也将这种恩情扩展到其他父辈或母辈和同辈;此外,出嫁姑娘还通过哭嫁对其他土家未婚子女进行婚前孝亲道德教育。这些实际上体现了土家族人博爱的孝亲伦理道德和土家族人从古至今群体利益至上的观念,而且一定程度上这已经超出孝的范围上升到一种社会公德的范畴。2.从哭嫁歌的哭诉内容来看(1)土家族哭嫁歌蕴含了“孝之始”的孝亲思想。土家族人深知身体四肢和皮肤毛发都是父母给予的,不能随意损毁伤残,全体、贵生才能免为父母担忧、才能奉养父母、才能传

9、宗接代,这是行使孝道的开始。土家族哭嫁歌中第一部分“哭梳头”中就首先唱到:“我的汗毛扯不得!我的眉毛自己弯,我的额角自己圆!扯了汗毛要改相,修了眉毛要变样!”常人大多都想在出嫁时精心梳妆打扮自己,但土家人却谨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轻易毁伤的信念。这深动体现了土家族人非常重视以爱护自己身体发肤来向父母亲行使孝道的做法。(2)土家族哭嫁歌表现出多维度的孝亲思想,如孝敬、孝养、孝顺、孝思等。土家族人认为完整的孝亲不应只局限于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即孝养,还要在赡养的基础上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关心、思念和敬重,以及顺从父母的意愿行事,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家族和家乡争光,乃至报效国家。土家姑娘在哭嫁歌中既

10、唱出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情感激,也唱出了对不能继续孝养双亲的遗憾和悲伤,他们甚至因哥哥弟弟可以在家孝父母而羡慕他们的男儿之身;虽然土家姑娘离别不舍,但是为了顺从父母的心意,土家姑娘会用哭嫁的形式来为父母献上临嫁前的最后一次尽孝,再带着父母的叮嘱开启新的人生旅程。3.从哭嫁歌的表现方式来看哭嫁歌的表现方式以哭、怨为主,这实际上是立身行道,显扬名声于后世,带给父母光荣,蕴含了“孝之终”的孝亲思想。(1)土家姑娘临嫁前长达数天的反复悲痛的哭怨,最终意图并不是想要展示自己有多悲苦,而是以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方式为父母亲行孝,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因为极具逆向审美心理的土家族人,通常认为出嫁女子哭得越悲才越好

11、、越哭才越能渲染喜庆氛围、越会哭才越具有贤德。对一个土家出嫁姑娘来说,“哭”成为一种智慧、一种贤德,哭得越认真、越悲苦就越能为自己添彩,为家庭争光,更为父母亲争荣。因此,出嫁姑娘会投入全身心的精力与力量来哭诉父母养育之恩、哭怨自己悲苦命运、哭诉兄弟姊妹手足之情、埋怨媒人狡猾之为等,同时也感染旁人情绪,进而凸显出自身浓郁的孝德,以求得外界对其给予较高的孝行评价,最终这份荣耀也将属于父母和整个家庭。(2)哭、怨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使得土家姑娘懂得尽心孝敬公婆,从而为父母争得较高道德评价和荣誉。土家族人非常重视修身和重义,母亲在女儿出嫁时会教育她好好孝敬公婆、处理好婆媳关系、不要逗人闲话而给父母

12、和自己惹麻烦等,如哭父母中娘劝女时唱到:“你要讲礼要孝敬!千耐烦来万耐心。公公婆婆重重喊,你要轻轻来应答。讲话态度要和气,兄弟姐妹要相亲。勤劳苦做创家业,起早睡晚身要勤。婆媳相敬又相爱,妯娌互助又互亲。”15女儿也会谨记母亲的教诲,孝顺公婆、关爱兄弟姐妹和相夫教子,最终通过为娘家获得较高的道德评价和荣誉来尽孝父母。四、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的当代价值土家族哭嫁歌中蕴含的多元孝亲思想是天然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促进个人修身养性、和睦家庭创建、和谐社会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个人修身养性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最根本性的道德,践行孝道应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础。其一,土家族哭嫁

13、歌中蕴含的丰富孝亲思想是对我国传统孝道的传承,更是个人修身所须具备的德行。土家人注重行孝从爱惜身体发肤开始、以立身扬名显父母为目标,即每个人只有做到在家孝双亲、敬叔伯、爱兄嫂、护兄弟姊妹、睦乡邻,在外才能更好地践行道义,获得社会较高的社会评价,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带给父母光荣。其二,土家族哭嫁歌里的孝亲特别注重自省,即出嫁姑娘临嫁前深刻反省自己孝行的不足,希望能有机会加以弥补。个人修身养性也需要不断的自省,时刻检查自己的言行并改进,真善美的人格品质才能得以形成。(二)有利于和睦家庭創建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对优良家风的形成和和睦家庭的创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一,哭嫁作为土家族人独特的

14、孝亲教育形式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土家姑娘借出嫁时的公开场合尽情歌颂亲情、践行孝义,具有较强感染力,在场亲朋好友无不为其孝行折服,特别是其他年少的土家儿女也会受到这种氛围的耳濡目染,从而加强他们对孝的认识和践行。其二,哭嫁姑娘是孝德教育的榜样示范。土家族人通过社会教化和民众认同来建立一个才德具备的孝女形象,并运用这种榜样示范的力量来规范家庭人伦秩序,使得长幼有序。其三,哭嫁习俗不仅是对新娘的婚前教育,也是对其他未婚土家男女婚前的孝德洗礼。如“哭十姊妹”中关于如何处理婆媳关系、怎样团结兄弟姐妹等贴近日常生活的孝道教育,对和睦家庭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三)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建成需要人与人

15、、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家庭关系的和谐,而人与人和谐的价值渊源、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始动力和家庭关系和谐的伦理基础都与传统孝文化密切联系。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子民长期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价值观的凝练,包含丰富的生活策略和处世智慧,这对青年老少群体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孝德教育蓝本。如哭嫁歌教诲土家子民在家要爱家庭、兴家族、睦相邻,在外要泛爱众、亲仁、立身行道义、扬名显父母等,这些土家族人博爱的孝亲伦理道德和群体利益至上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孝的范围上升到一种社会公德的范畴,是家庭尊亲观念向社会的延伸,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四)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土家族“哭嫁歌”由土家族

16、婚嫁文化中的“哭嫁”习俗孕育而得,是土家族人历代生活智慧与经验的沉淀,也是土家孝女形象的典型呈现,具有丰富的内涵、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新潮文化的涌入,对土家族传统文化传承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现代婚姻理念对土家世代沿袭的传统哭嫁习俗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充分挖掘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和现代价值并加以弘扬和传承,有利于促进包括哭嫁文化在内的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然,我们还应辩证地看待土家族哭嫁歌这一婚嫁民俗文化,在传承优秀价值的同时也要勇于积极创新和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参考文献:1陈廷亮,彭南均.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28-234.2王玉德.孝经与孝文化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