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二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215410897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检测卷二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一个初中学生身体的质量最接近于( )A. 5千克 B. 50千克 C. 500千克 D. 5000千克2.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 )A.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B. 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C.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 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3.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发生了变化B. 月球上的石头拿到地球上,质量将变大C. 一块长方形橡皮泥捏成一只小船模型后质量不变D. 同一物体的质量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4. 如图所示,敲击右边

2、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 空气能够传声5. 一般民俗艺人,在演奏二胡独奏时都会旋转一下固定弦线的旋纽,据说是在“调音”那么:他调的到底是(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振幅6. 下列加点字中,不是用来描述响度的是( )A. 生活中常说“响鼓也得重锤敲” B. 深夜了,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一些C. 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 D. 在元旦联欢会上,小王同学“引吭高歌7. 如图所示的四种声现象中,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的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3、8. 人的眼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 平面镜的大小 B. 平面镜放置的高低C. 人的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 D. 人的眼睛本身的大小9. 一束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可能为( )A. 50 B. 30 C. 20 D. 010. 如图所示光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A. 桥在水中的倒影B. 镜中的人像C. 海市蜃楼D. 手影11. 如图所示,从玻璃砖中的A点发出的光线,在通过界面MN射入空气中时,( )A. 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 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C. 折射角一可能小于入射角 D. 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12. 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

4、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B. 凸透镜是虚焦点C.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 该凸透镜的焦距10cm二、填空题13. 为了进行可靠定量的比较,必需进行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质量的单位是_,在如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厘米,木板的长度是_厘米14. 如图所示的仪器也是一种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该仪器叫做_。通电时,振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因此每打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_秒。如图所示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由A点到F点的时间间隔是_秒。15.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

5、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_,这钟声是通过_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听到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来辨别的。16. 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小明用箫演奏时,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_不同的声音(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妈妈告诉他将声音吹小些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在_处减弱噪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这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的性质中国传统中医用“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的性质来诊病的17. 一束与镜面成6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_度;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度。

6、一束光垂直射到镜面,入射角为_度。18. 某同学的身高为1.7米,站在离平面镜1.5米远的地方,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米;若她远离平面镜0.5米,则此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本人_米,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为_度,入射角为_度,界面的 _方(上下左右)是空气。20. 观察拍摄的“水景”照片,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由于光的_(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的缘故;看

7、到的“水景”是光的_形成的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_形成的,看到的“水景”和“鱼”是_ (选填“都是虚像”;“都是实像实”或“一个虚像,一个实像”)21. 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请仔细分析表格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_(选填“相同”或“不同”);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选填“大”或“小”);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接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米。(2)分析表一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3)分析表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22. 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

8、研究口径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与那些因素有关,于是他选用材料、凹凸程度不同,口径相同的凸透镜,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凸透镜A、B、C(其中A和C为同种材料,B与A、C的材料不同)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1)比较如图中的A和B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口径相同,凹凸程度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与_有关(2)比较如图中的A和C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_相同时_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三、作图题(共8分)23. 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OA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24.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如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25. 根据如图中分别

9、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四、实验探究26. 小明学习了天平使用以后,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小明的操作一: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就开始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他这样做的错误之处_(2)小明的操作二:如图所示,他存在的错误是:_;_(3)改正错误之后,在重新调节过程中发现横梁上的指针停在如图甲位置这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当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恰好水平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克27. 为了探究钢丝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钢丝的长短、粗细有什么关系,他将A、B、C、D、E五根钢丝固定在木板上,如图所示其中A、B、C长短不同

10、,粗细相同;C、D、E粗细不同,长短相同实验步骤如下:(1)分别拨动如图钢丝_使他们振动的幅度相同,根据钢丝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音调与钢丝的长短有关,钢丝越短,音调越高;(2)接着他又用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如图C、D和E三根钢丝,是为了探究归纳钢丝发声的音调与_的关系28. 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硬纸板,F可绕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

11、的是为了比较_。(2)如图乙,把F向后折叠,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该现象说明_。29.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2)为了_,实验时要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而实验时需要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竖直放置的_,需要记录_的位置。(后两空选填序号:A.玻璃板;B.两只蜡烛;C.玻璃板和两只蜡烛;)(4)实验时,将蜡烛1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

12、同的蜡烛2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1的像重合,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如图中_处观察(选填“A”、“B” 、“C” 或“D”), 蜡烛2的位置即是的_位置。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_位置放一个光屏(选填“蜡烛1”或“蜡烛2”),并在如图中的_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 、“B”、 “C” 或“D”)。 (5) 如图甲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所成自己的像应是如图乙中的_(填序号)30. 某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研究光从空气进入玻璃。选用如图的圆盘形量角器作光屏,半圆形玻璃砖及激光器等器材(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

13、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如图甲,将一束激光从A射向圆心O,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射向B;此时的入射角i大小为_度,折射角r大小为_度逐渐增大入射角,把相应的入射角i和折射角r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与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4)该同学知道了上述规律后,他想知道: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他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针对该提出的问题,请你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