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5403641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a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到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 “加快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新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抓 手己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目前新课程己生机勃勃 地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形态是人格”,美国政治家丹尼尔帕 特里克莫伊尼汉曾说:“对于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

2、是文化,而不是 政治。”由此可见文化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规范的模式。一方面, 学校木身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相对于学校组织内部来讲学校 也是一个蕴涵了诸文化要素的社会系统,文化在学校组织内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 的巨大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早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生 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重要阵地。而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校园如何进行文化建设也受 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却 还是变相地实施着应试教育,为

3、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升学率,素质教育愈讲愈空, 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愈减愈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便被忽视和遗忘, 而学生流行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从属、次要与支流更是一直以来被学校与人们所 忽视。直到2000年左右,另类歌谣、漫画,古诗新编以及学生成人化的语言与恶 搞方式在小学校园中风靡一时,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注意,学生流行文化才开始从 校园的角落走到大众面前,使人不得不开始对它“刮目相看”。学生流行文化虽是校园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它所具有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它的 流行具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的地方。尤其对学校的主流文化建设有很大的 启发作用,同时对学校如何进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4、值。除此 之外,由于学生流行文化是学生个人或团体创造与形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学牛的思维与心理,所以研究学生流行文化的形成原因等问题可以更好地了 解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以便于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 成长与发展。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研究的背景1.2研究的意义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研究3. 调查内容及过程3.1通过在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实习对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 进行客观描述3. 2对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部分高年级学生进行流行文化态度的调查3. 3对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部分教师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的认 识进行调查4

5、. 调查结果分析4.1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牛流行文化存在形式的分析4. 2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态度的分析4. 3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认识的结果与 分析4.4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5. 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牛流行文化的教育建议与对策拟解决的问题:(1)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梳理归纳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存在的主 要形式(2) 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形成的原因,以帮助校园主流文化更好地 建立与发展(3) 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以引起学校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的关注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文献研究法:通过校园网查询各类期刊、学术报告

6、、学位论文等,广泛阅读国内 外相关教育类著作,获取大量的研究资料调查法:在综合实习期间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小学高年级班主任 及少先队辅导员进行访谈,了解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的存在形式及种 类,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观察法:在综合实习期间对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以了解此 学校高年级学牛流行文化的情况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010年6月下旬确定导师、初定论文题目;2、2010. 72010. 7.27查阅文献、制定提纲,进行开题报告;3、2010. 9. 23前 上缴开题报告和任务书打印稿;4、2010. 92010. 11结

7、合综合实习,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展开调查研究并进 行实验,形成阶段性成果;5、2010年11月中下旬 上缴文献综述和实习调研报告;6、2010. 3. 1前 完成论文初稿;7、2010. 3-2010.4完成外文翻译两篇,完成论文定稿,准备答辩报告;8、2010年5月上旬 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 夏建中当代流行文化:概念、历史和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 (5)2 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王晓青.当下中国流行文化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 (6)4 何锡章.中国肖代流行文化的兴起、繁荣、政治文化心理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02,(

8、5)5 程小春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广东教育,2004, (9)6 晏星.流行时尚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N.光明日报2006, 12, 5.7 Robi n Redm on Wright, Jennifer A. Sandlin. Literature at the In tersecti on of Adult Educati on and Popular CultureJ).8 Borgia, Laurel, Owles, Carol. Using Pop Culture to Aid Literacy Instruction.9 孙清萍.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青少年研究,

9、2006.10 田方萌,杨长征.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J中国青少年研究,2003.11 杨国发.浅谈和谐校园的创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8.12 梁振华.时尚的谎言与魅惑M.花城出版社,2006.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校园主流文化的从 属、次要与支流,但是它对整个校园的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者希 望通过一些调查研究来分析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及形成原因,以 便于学校更好地开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从而建设理想的校园文 化。作者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通过检索“

10、流行文化”的相关文章作为文章 的参考资料,其中题目中含有“流行文化”的共有345篇。作者以国内外关于流 行文化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国内外流行文化的研究综述对于学生流行文化,国外已经有很多研究(在许多研究中,也称为学生次级 文化)。最早研究学生文化的是美国的华勒,他认为学校文化的形成有两个方面 的因素,即年轻一代的文化和成人有意安排的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冲突。对学 生文化的研究柯尔曼最为著名,他在青少年社会中,依据社会系统理论进行 了实证研究,认为中学生形成了由价值、规范、习俗等组成的学生文化,有依据 某些特质或成熟程度决定成员阶级的地位体系,还有改变次级文化内容的社会结 构以及交互作用的形式,

11、它们构成了半独立的社会系统。该文化具有强烈的奖惩 作用,也体现抑制教育的反知识性质和倾向。同一时期,祖鲁思亨利在文化与人的对抗中,指出了东西方的青少年 所处的不同文化和社会境况,指出影响青少年最深的是他们的朋辈,也为柯尔曼 的“青少年群体向内凝聚”的观察提出了更丰富的理据。高登也持这种观点,强 调了学牛同辈群体对学牛的重要作用。他的研究表明;学业成绩、课外活动和同 伴关系交织成为学生同辈地位的决定因素。流行文化的定义与文化的定义一样,众说纷纭。一般来讲,流行文化是与高 雅文化相对而言的。夏建中在当代流行文化:概念、历史和理论这篇文章中 说(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高雅文化一般包括如

12、古典音乐、严肃 小说、诗、舞蹈、高雅艺术和其他为相对较少的并受过教育的人们欣赏的作品。” 流行文化则是被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吉登斯就这 样定义:“术语流行文化指的是被成千上万或几百万人观看、阅读或参与的 娱乐。”海蒂兹进一步具体指出:“流行文化就是那类普遍可得的人工制品:电影、 录音录像带、CD或VCD、时装、电视节目、沟通和交流的模式等。”从本质上说, 流行文化就是广泛通行于社会大众层面的一种文化形态。“一般地说,西方社会学对流行文化的全而研究,是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 纪初才正式开始的。”(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2006年)而最早、最有研 究成果的是英国的斯宾塞(Her

13、bert Spencer)。因为,斯宾塞最早发现吋装礼 仪的社会意义,他认为,“流行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演活动。天性促使人在社会 生活中追求时装的外观形式,而且,通过时装外观的讲究和不断变化,各个阶级 和阶层的人之间实现了相互模拟和区分化。”接着,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和松巴 特都对流行文化的性质作了深入的揭示。学者夏建中(2000年)在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一文中 对流行文化的概念、发展历史与研究理论取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他认为, 西方流行文化的研究主要有六种理论取向,分别是:英国文化主义理论、结构主 义与后结构主义的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女性主义的流行文化研究、后现 代主义

14、的理论、布迪厄的研究与影响。他还认为,流行文化Z所以成为90年代 以来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有深刻的社会与学术背景:第一、从流行文化本身 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它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大众传媒产生的结果;第二、战后 美国的商业性流行文化扰乱了传统的文化等级制,它的文化输出对输入国特别是 年轻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引起不少国家和人们的反感;第三、战后、特别是90 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因特网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流行文化对社会和人 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第四、流行文化已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现象或“社 会事实”。因此,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也从传统文化、高雅文化转向流行文化甚 至大众传媒。关于流行文化的特

15、征,高宣扬(2006年)在其著作流行文化社会学中 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讲,流行文化具有以下七个特征:一,它是 风格变化多而快的文化产品;二,它是靠广告和各种大众媒体推波助澜而持续发 牛周期性变化的文化产品;三,它既有独创性、创造性和主动选择性的一面,乂 有受控制、被宰制和被人为推广的另一而;四,它可以作为人民大众进行物质和 精神消费的手段,又可以作为他们表现其自身及其社会身份的象征形式;五,它 既可以成为社会上层统治和精英集团的品味、风格、身份的表现形式,并成为他 们进一步宰制社会大众的手段,乂可以成为广泛传播于人民大众的消费性产品; 因此,六,它进一步消除了传统的精英文化、精致文化或高雅文化同大众文化、 群众文化或粗俗文化的区别和差异;最后,流行文化的出现和泛滥导致文化同社 会大众实际生活的进一步结合,使“文化生活化”和“生活文化化”能够双向共 时地进行。王晓青(2006年)对中国流行文化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他在当下中 国流行文化分析一文中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流行文化有其双重性:一方面有它 一定的积极的社会意义,如对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充分展现等;另一方而其本 身却又蕴含着一种无可弥补的局限与悲哀,如这种文化降低了大众的欣赏品位 等。基于此,作者认为应该把倡导精英文化,抑制流行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 策略。学者何锡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