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5343776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I课题成果报告一. 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课题的提岀,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中提岀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通过“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 策略- 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过程,达到“培 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2、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而提高学校的 教育教学质量的冃的。2. 研究的意义(1) 理论意义 对现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补充。 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技能进行量化评价。 对本课题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 拓宽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领域。(2) 实践意义1课题來源: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年度及项目编号:2006年9月BBA06034。课题类别及学科分类:单位资助北京市规划校木研究专项课题,基础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董树莉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2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2版基础教育

3、课程改革纲要(试行)o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3)研究创新 探索跨学科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规律,形成策略。 为完善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实践支持。3. 核心概念问题(problem),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问题,通常是指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 需要解答的题目、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这些题目、疑难和矛盾有可能解决,但 又必须通过有目的的心理努力和认知操作才能完成。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亦称“解决问题”,本课题认为,问题解决是个

4、体 对问题情境的适当的反应过程,指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 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能力(ab订ity)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 力之分,前者适于多种活动要求,包括各种认识和实践;后者适于某种专业活动要求。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问题解决能力,本课题研究中是指学生一般能力之一,即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对问题的认识、发展、构想的途径和方法、程度;对己有知识技能的选择、综 合、应用过程和方法;对资料、工具、信息的筛选、捕捉、解释的状态等综合能力。它 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形成和筛选策略

5、能力、自我反思矫止能力等J 策略,在教育领域主要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 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二. 研究程序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我校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已有的实践研究成果中关 于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工具,探索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的策略,并对这些策略的实效性进行研究。2. 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按照“说课、听课、评课、反思、完善”的环节进 行实骑研究,探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同时,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

6、查法、测骑法、经验总结法等。3 课题研究过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6.9-2007.3)(1)组建课题组。校长董树莉为课题组长,书记、教学副校长、科研室主任为副 组长、下设子课题小组,以教学主任、徳育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骨 干教师为主的课题核心组、全校教师参与的研究队伍。(2)完成前期培训。教科研室拟请课题组指导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各 教研组组织教师结合课题进行学习、实践、反思。(3)确定研究对象。从研究的目的及实效性出发,既考虑九年一贯制教育的连续 性又兼顾小学、初中教育的阶段性特点,我们以全校一至九年级九个年级36个班的学 生为我们的研究对象。(4)进行文献

7、研究。科研室组织教师查阅相关资料,2007年3月底前,完成开题 论证,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7.4-2009.2)(1)完成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等工作。(2)完成实验前测和数据分析。(3)采用专家引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实验研究。(4)拟请课题指导专家进行本课题的相关培训。(5)有效运用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6) 进行阶段小结。推动课题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提高教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能力,组织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09. 3-2009. 12)

8、(1) 精选教师有效运用培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优秀课例集。(2) 组织教师撰写本课题的相关研究论文。(3) 完成实骑后测及数据分析,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4) 完成课题总研究报告。(5) 积极筹备课题结题的其他工作。三. 课题研究的结论(-)课题研究取得的理论成果1. 本课题对现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补充本课题对“四步启思教学策略”,即熟悉化(familiarization).群体内问题解决 (intragroup problem solving) 群体间问题解决(intergroup problem solving) 个 人问题解决(individual problem s

9、olving)策略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熟悉化过程中, 通过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教师设计问题链进行问题解决的示 范、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等策略,使学生对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关事项熟悉 掌握,进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2. 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技能进行量化评价本课题对问题解决的七项思维技能,即问题识别;过程选择;信息表征;策略形成; 资源分配;监控;评价等进行量化评价,制订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量表,分别从问 题的发现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中,问题的发 现能力从发现问题的速度、范围、价值三方面评价,问题的分析能力从问题的理解程度、 问题

10、分类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形成计划或结论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问题的解决能 力从筛选方法、计划实施、结果表达、评价与监控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本评价量化表使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增加了指向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的指导性。3 对本课题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对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问题”、“问这些概念,我们着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实践层面进行理解和操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4. 本课题拓宽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领域本课题重视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培 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在数学以外的学科中同样适用有效。(-)提出了培养中

11、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1 问题情境的定义问题情境: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界,也就是呈现 在人们面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了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了问题的情 景。最早是格式塔学派用以发现动物能用间接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设计,后有人把这种 设计推广到观察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上,成为观察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变化的一种很 有用的实验方法。帀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本课题研究中,教师们采用的途径主要有: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借助自然 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探究、体验的问题情境;创设认知冲突问题情境。3 遵循创设问题情境原则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1) 启

12、发性原则。(2) 适度性原则(3) 层次性原则(4) 共振性原则。策略二:运用问题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1 问题链教学的定义问题链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连 接起来组成一条或几条问题链,课堂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的一种教学 方法。问题链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一条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特 点的问题链是实施问题链教学的重要基础叫2 问题链教学的一般步骤通过实践,课题组教师总结出问题链教学的一般步骤有以下四步:设计并展示问题 链、学生针对问题链进行学习、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课堂练习检查反馈。3. 运用不同的问题链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13、实践中,教师根据问题链的地位和复杂程度,将问题链分为主链和支链来设计。主 链又称为“核心问题”,通常一个主问题链由两个或以上有内在关联的小问题组成的, 这些小的问题称为“支链”,由儿个支链共同构成一个贯穿整节课或整个知识点的“主 链”。构成问题链的主链必须从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岀发,以此为基础提出支问题,让 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希望解决问题的心理。从学生知识可接受性的实际出发,教师 围绕问题主链,确定合理的难度梯度和恰当的思维强度的问题支链,从而促进学生求界 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使问题链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策略三:通过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1. 思维方法的定

14、义思维方法又称认识方法或思想方法,是发挥人的各种思维功能来认识和把握客观对 象的科学方法、工具或手段。思维方法是规范人们怎样进行思维,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 握客观世界的认识论工具思维方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1)普遍适用的哲学思维方法;(2) 各门科学通用的思维方法;(3)各门具体学科的特殊思维方法。鉴于本课题研究对 象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因此教师进行的主要是基本思维方法和具体思维方法的训练。2. 通过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1) 掌握思维方法必需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 问题解决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在教

15、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方法。教给学生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力等。(2)通过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本课题组的老师着重从基本思维方法和具体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对学生进行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训练 对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训练 对学生进行抽象和形象思维方法训练(三)课题研究取得的实践成果1. 完善了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指标体系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重要能力之一,通过大量的文献综述和结合教学实践,借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要素,本课题组对 已有的了中小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改、完善,其一级指标包括问题的 发现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二级指标的划 分。本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指导教师探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并对学生问题 解决能力进行评价。2. 研制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工具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课题组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编制了 “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 工具”,并经过课题指导专家及教师的多次修改后,在我校学生中进行了试侧,并再次修改,形成了 “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量表”。(见表一)表一:初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