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资产证券化及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改善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8.54KB
约7页
文档ID:215220629
资产证券化及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改善_第1页
1/7

资产证券化及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改【摘要】文章在对资本充足率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的基 础上,分析了资本充足率的改善途径,提出了资产证券化有 效改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建议关键词】资本充足率;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作为一种高负债经营的特殊企业,银行存在内在的不稳 定性和脆弱性因此,综合反映银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的指 标一一资本充足率也就成为银行经营者与监管者关注的重 心之一1988年《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8%的最低要求 已经成为国际标准,2004年6月制订的《巴塞尔新资 本协议》更是将其确定为新框架的第一支柱中国银监会也 于2004年2月23日公布并于3月1日开始 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其监管理念和要求 基本与《巴塞尔协议》保持一致目前,资本充足要求已经 成为制约各国银行规模扩张的因素之一一、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和重要性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净资本额及其加权折算后 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用以表明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 力,它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考核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的重 要监测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它的重要性:1. 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商业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 力的大小,而金融风险在市场经济的多变环境中是客观存在 的,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进步的过程中是不容易准确预 测的。

2•—家好的银行不仅要谋求自我发展,更要有充分的自 我约束,而资本充足率正是这种约束,即一定规模的资本金 只能经营一定规模的业务量3•资本充足率对一家银行的国际活动、国际地位会有很 大影响国际评级机构通常把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评级的重 要尺度,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家银行的国际金融活动 能力4.资本充足率是对银行进行资本监管的有效工具之一二、资本充足率的改善途径根据《商业银行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资本充 足率的计算公式如下:资本充足率=(资本一扣除项)/ (风险加权资产 +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因此,银行若要改善其资本充足状况,有两种途径: 一是调整分子,即通过增加资本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如 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和五年期以上的长期次级债券等;二 是调整分母,即通过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来使其达到资本 充足率的要求,如出售一部分贷款,或将高风险权重的 资产转换成低风险权重的资产等三、实现资产证券化有效改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证券化是分母战略的主要方式,一旦银行实施了资 产证券化,相应的证券化资产就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转出,从而达到改善银行资本一) 采取真实出售的破产隔离方式与发起人的“破产隔离”是指证券投资者的收益将不 受发起人破产风险的影响,即发行证券的风险严格限制在基 础资产所固有的不确定性上,而将其与原始权益人的经营风 险完全隔绝开来。

在资产真实出售的情况下,证券化可以使 资产转让者把证券化的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分离出去,同时 确认出售的盈利或损失面临资本充足率限制的银行,可以 利用证券化减少资产数量,从而可以相对提高资本充足比 率同时,如果真实出售并未成立,而是将资产交易作为融 资处理,则证券化资产将作为抵押品,保留在发起人的资产 负债表中,发起人获得的资金作为负债处理,此时发起人的 负债增加,资本充足率没有变化可见,商业银行通过资产 证券化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特别目的公司(SPV)的 同时把基础资产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移出,变为风险 系数为零的现金,在资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银行风 险加权资产的总量,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总体上来讲,真实出售比担保融资而言,不仅能改善原 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而且破产隔离的实现上也比担保融 资更加彻底但是界定真实出售还是担保融资却是一大难 点巴塞尔委员会指出,如果发起行承担着下列任何一项责 任,则认为它并没有实现真实的出售:一是回购或交换任何 资产;二是任何已售出资产的损失保留在出售方银行;三是 支付已售出资产本息的任何责任(服务费除外)这三类资 产均应由银行的资本作为支持。

所以说,作为资本充足状况的改进手段,只有真实出售 下的表外证券化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采取真实出售的破产 隔离方式,才能实现证券化资产的表外化处理,从而实现该 资产所对应风险的转移可见,采取“真实出售”的破产隔 离方式是实现资产证券化有效改善资本充足率的前提条件二)严格遵循“经济实质”原则,实现风险的有效转 移“经济实质”原则是《巴塞尔II》所规定的用来判断商 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否实现了风险有效转移的最高 原则从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来看,在许多交易结构中,作为 发起机构的银行都保留了不同程度的风险甚至还有这样的 情况,资产虽然在"法律”和“会计”意义上已经实现了真 实出售,但就其“经济实质”而言,发起银行仍然保留了相 当数量的风险如果不为这部分风险计提监管资本,银行的 资本充足性和经营的审慎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这也是《巴塞尔II》的“资产证券化框架”为什么强调,监管者要 根据交易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来确 定资本监管政策的原因所在银行作为被监管者,只有严格按照“经济实质”的原则 去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才会实现改善资本充足率的目的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实行了资产证券化后,应保证对被转 让的资产没有保留实际的控制,没有以提供信用增级、流动 性便利等其他身份参与交易的其他环节,没有为证券化提供 隐性支持。

目前,在大多数资产证券化的设计中,都采用 了将资产支持证券进行分层的信用增级手段,即将证券分 为优先级和次级证券,分别享有不同的受偿顺序比较常见 的资产证券化安排是,发起银行在交易之初将资产出售或转 让出去了,但同时又持有以该资产为基础发行的次级证券《巴塞尔II》规定,如果银行持有最低级别的次级证券, 即承担第一损失责任,就应当将其直接从监管资本中扣除, 相当于为所保留的风险“一对一”地分配资本(Dollar - for -Dollar capital charge)o在某些情况下,这还可 能导致发起银行比在证券化之前计提更多的资本三) 选择风险权重较大的优良贷款进行证券化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对各类资产赋 予了不同的权重,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外, 其他各类资产均为100%o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风险权重 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显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贷款的证券 化对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效果会相对不明显所以, 我国商业银行欲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改善其资本充足率,必须 另辟蹊径1. 积极开展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应收款是国外重要的证券化产品。

与 住房抵押贷款一样,汽车消费贷款也是一种与消费相关的分 期付款式的金融资产信用卡持卡人在发卡机构提供的信用 额度内延迟付款和分期付款,就形成了对持卡人的应收款 以此作为支持发行证券进行的融资即为信用卡应收款证券 化 ( Credit Card Receivable-backedSecuritization)尽管目前我国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应收款的绝对规模还 较小,但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应收款的风险也逐步凸现近年 来,我国消费信贷的坏账率一路攀升,部分地区高达20%〜 30%,远远高于国际上的水平随着贷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以及贷款风险分散要求的增加,这两类资产的证券化也必将 逐步推开2. 逐步推进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从技术可行性的角 度来看,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资产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 适合作为中长期贷款证券化的资产而且国家开发银行的 ABS试点就是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的典 型,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因此,银行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 需要及现实环境,通过选择合适的证券化资产,来充分发挥 资产证券化在提高流动性、增加资本充足率、以及低成本融 资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1] 赵胜来,陈俊芳.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定价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 (6).[2] 张丽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现状及提高比率的 路径选择[J],金融研究,2004, (10).[3] 王亮•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对中国国有银行资本充 足率水平及对策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3, (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